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5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31.
目的分析广西南宁市首次发生的3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病例的临床特点和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3例病例的发现、诊断和调查处理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和评价。结果 2005~2006年广西南宁市连续发生3例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例,死亡1例。3例临床均出现高热(40℃)、头痛,2例出现血压降低和皮肤出血点,1例出现肌肉酸痛及内脏出血,实验室检查3例病例血清肾综合征出血热抗体IgM均阳性。3例病例发病前均在南宁市区内居住,无外出史,其中2例病例居住在同一居民区。疫源地宿主动物调查鼠密度为11.9%,以褐家鼠为优势鼠种,占90.48%,鼠血清抗体阳性率为16.28%,鼠肺组织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抗原检测均为阴性。结论广西近年来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有向城市发展的趋势,有必要建立常规的监测点,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32.
目的了解广西轮状病毒腹泻流行状况和特点。方法以广西罗城县为监测哨点,监测对象为5岁以下腹泻住院患儿,全年收集患儿的粪便标本进行轮状病毒检测和分型,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病毒检测,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进行病毒分型。结果2年共收集607份腹泻患儿粪便标本,轮状病毒检出率为54.29%。轮状病毒腹泻的主要流行季节为11月至次年2月,2岁以下患儿占全部患儿总数的96.11%。G1型为主要流行优势株,占64.54%,其次是G9型占12.77%。P基因型以P[8]为最常见型,P[6]次之;P[8]G1成为2007~2008年的主要流行株,还有其他7种不常见的P-G组合的毒株类型。结论轮状病毒是广西罗城县婴幼儿腹泻住院的主要病原,毒株流行型别显示一定的多样性和规律性,提示有必要在广西长期开展轮状病毒监测。  相似文献   
33.
2007~2008年广西监测点婴幼儿人杯状病毒腹泻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广西某监测点2007~2008年5岁以下腹泻住院儿童杯状病毒(HuCVs)腹泻流行状况和特点。方法收集广西某监测点5岁以下急性腹泻住院儿童患者粪便标本,用RT-PCR方法检测HuCVs,部分阳性标本进行序列测定和核苷酸序列比对、进化分析病毒型别。结果 2007~2008年HuCVs平均阳性检出率为13.3%(81/607),感染高峰出现在8~10月。58株HuCVs经序列测定比对分析,全部属于GII-4型,57株为Europe-2006b株相似株。结论广西杯状病毒腹泻感染高峰较其他地区提前,GII-4型/2006b株是2007~2008年广西某监测点HuCVs腹泻的优势流行株,应对广西婴幼儿杯状病毒腹泻进行长期监测和病原分析。  相似文献   
34.
目的 了解广西流行性乙型脑炎高发区贵港市病毒性脑炎发病强度、病原谱和流行病学特征,为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诊疗和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广西流行性乙型脑炎高发区贵港市为项目监测点,建立涵盖两市一县所有12 所县级以上医院组成的急性脑炎和脑膜炎监测网络,按疾病筛检标准选择并评估疑似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采样,对标本开展常见病毒性脑炎的IgM ELISA 检测,应用Epi Info2002 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贵港市2007 年5 月至2008 年4 月实验室确诊的病毒性脑炎年平均发病率为6.42/10 万,乙脑病毒、肠道病毒、腮腺炎病毒为主要病原,流行高峰为夏秋季,10 岁以下散居儿童和学生为高发人群.结论 贵港市实验室诊断的病毒性脑炎的年发病率为6.42/10 万,夏秋季多发,10 岁以下散居儿童和学生为高发人群,乙脑病毒、肠道病毒和腮腺炎病毒为病毒性脑炎的主要病原.  相似文献   
35.
广西1990~2008年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广西1990—2008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的动态变化趋势和流行病学特征,为探索经济有效的乙脑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1990~2008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的数据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1990~2008年共报告乙脑病例7973例,死亡608例,年均发病率为0.93/10万,年均病死率为7.63%;乙脑报告发病率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个别年份波动较大,病例主要集中在河池、玉林、百色、贵港、钦州等市,发病季节性明显,5~8月份为流行季节,以〈15岁儿童发病为主,无向大年龄移位趋势。结论广西乙脑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表明乙脑预防控制取得显著成效,但个别年份发病率波动较大,仍存在局部暴发流行的隐患,今后几年应采取疫苗取常规免疫和季节性突击接种相结合的措施。  相似文献   
36.
37.
2004~2007年广西风疹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广西风疹的流行情况,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防控风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传染病报告系统报告数据,分析风疹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2004~2007年广西累计报告风疹病例5446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77/10万;无死亡病例.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3~6月,有明显季节性.来宾、梧州、河池、百色和南宁发病率明显高于其它城市.病例以儿童和青少年为主,年龄集中在0~19岁,共4 985例,占病例总数的91.54%;男性多于女性,职业以学生、散居儿童、农民和幼托儿童居多,共5 199例,占病例总数的95.46%.结论 防制风疹应采取以预防接种、疫情监测和卫生宣教为主的综合性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38.
广西狂犬病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广西狂犬病毒的分布和来源,从病原学角度分析广西狂犬病疫情高发的原因。方法2005年9月~2006年4月在广西玉林、贵港、柳州、来宾、南宁和河池等6市共收集健康犬脑标本1 352份,用直接免疫荧光法(DFA)和RT-PCR法检测狂犬病毒,其中22份标本完成狂犬病毒N基因编码区下游720bp核苷酸序列的测定。结果用DFA法检测出阳性标本160份,阳性率为11.83%,RT-PCR检测出阳性标本26份,阳性率1.9%,对其中22份标本完成N基因编码区下游720bp核苷酸序列的测定,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7.8%~100%,推导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7.5%~99.6%,表明广西病毒标本N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变异主要是同义突变。种系发生分析显示,广西病毒标本分为A、B、C群,各群分布范围不同,具有明显地域性特征;中国存在的3群狂犬病毒(CHINA-1、CHINA-2和CHINA-3群)目前在广西均有分布。广西流行的3群病毒来源各不相同:A群可能来源于与广西相邻的湖南、贵州;B群可能由广西北部省区传入;C群是在广西境内循环的毒株。结论广西境内普遍存在狂犬病毒感染犬只,并有外省狂犬病毒的传入,可能是近年广西狂犬病疫情上升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9.
目的了解2006年广西狂犬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以便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方法对2006年广西狂犬病疫情资料及个案病例报告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6年广西狂犬病疫情波及14个市88个县388个乡镇,共发病517例,死亡517例,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为1.07/10万。贵港市、柳州市和玉林市的发病数在全自治区发病总数的38.49%。全年均有发病,夏秋季节为发病高峰;发病以农民为主;男性发病高于女性;0~9岁组及50~59岁组发病高于其他年龄组。本次共搜集个案509份,伤人动物绝大多数为狗(82.32%);被咬伤部位最多为上肢247例(48.52%),其次是下肢109例(21.41%);伤口Ⅱ度暴露83例(16.30%),Ⅲ度暴露270例(53.04%),232例(68.27%)未进行伤口处理;只13.95%的病例接种过狂犬疫苗,仅有2.36%人联合应用免疫球蛋白或抗血清。结论在狂犬病高发区,犬伤暴露后忽视伤口处理及狂犬疫苗及免疫球蛋白(或抗血清)的应用,是狂犬病发病的主要原因。降低犬密度、犬伤人后及时处理伤口和注射狂犬疫苗是控制狂犬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0.
中国2005年狂犬病流行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62,自引:1,他引:62  
目的 分析中国2005年狂犬病流行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2005年全国狂犬病疫情及监测资料,通过对流行特点以及与流行有关的各个环节进行整理,Excel200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其与流行的关系。结果 2005年全国共报告狂犬病例2548例。其中5个省调查885例病例中未进行伤口处理、疫苗接种与抗血清注射的比例分别为60.56%、49.04%、96.16%。暴露治疗人群中89.95%进行了伤口处理,94.93%接种了疫苗,8.56%接受了抗血清注射;在接受疫苗接种者中,94.86%的门诊暴露者完成了全程接种,仍有5.14%未完成全程接种。病例致伤动物88.50%是犬,暴露治疗人群致伤动物92%是犬;犬密度最低为3.20只/100人,最高为13.37只/100人;犬免疫率最低为5.31%,最高为75.11%;两个高发病省犬感染病毒率最低为2.93%,最高为6.40%。结论 病例暴露后预防治疗率低以及没有按照要求完成全程治疗,门诊狂犬病暴露后预防治疗不规范,主要宿主动物犬的免疫率低和感染病毒率较高可能是造成2005年狂犬病流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