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49篇
  免费   126篇
  国内免费   103篇
耳鼻咽喉   32篇
儿科学   14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109篇
口腔科学   28篇
临床医学   592篇
内科学   85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429篇
特种医学   111篇
外科学   632篇
综合类   1143篇
预防医学   205篇
眼科学   21篇
药学   419篇
  3篇
中国医学   945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90篇
  2014年   211篇
  2013年   190篇
  2012年   279篇
  2011年   333篇
  2010年   298篇
  2009年   318篇
  2008年   311篇
  2007年   308篇
  2006年   261篇
  2005年   273篇
  2004年   210篇
  2003年   231篇
  2002年   194篇
  2001年   185篇
  2000年   134篇
  1999年   77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73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31.
目的 探讨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一期修复双侧足跟部冻伤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 对7例双侧足跟部冻伤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选择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缺损面积:2 cm×3 cm~8 cm×10 cm,切取皮瓣面积:4 cm×3 cm~12 cm×9 cm.结果 皮瓣一期愈合5例(10足),二期愈合2例(4足).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个月~2年.皮瓣质地、颜色均良好,行走正常.结论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血供可靠,层次清晰,操作简单,对小腿功能和外形影响小,皮瓣转移幅度大,是修复足跟部严重冻伤软组织缺损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探讨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创面26例,创面缺损范围5 cm×3.5 cm~18 cm×10 cm,皮瓣切取面积6.0 cm×4 cm~18 cm×12 cm.结果 26例均得到随访,时间3~12月.患者皮瓣均存活.术后发生皮瓣血管危象2例,予拆除缝线、高压氧治疗好转;皮瓣边缘部分坏死2例,供区植皮坏死1例、感染2例,均经换药治愈.皮瓣外观及功能满意.结论 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血供可靠,损伤小,不需要显微外科技术,是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较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33.
目的 观测股部穿支分布特点,为临床设计嵌合皮瓣、血流桥接等特殊形式的穿支皮瓣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 15具尸体行一次性全身动脉造影、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然后进行层次解剖并配合X线摄片,应用Scion Image对各区穿支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 股部共有外径≥0.5 mm的穿支(41±4.0)支,平均外径(0.8±0.1) mm,平均蒂长(4.2±1.7) cm,平均供血面积(44±6.4) cm2.股前内、外侧区中部,股后区的上部穿支较多.结论 ①由表及里的三维重建方法,可清晰地显示皮下组织内穿支的来源与分布特点;②股部各区均具备形成常规穿支皮瓣或特殊形式穿支皮瓣的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探讨应用改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跟腱区创面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设计切取以最低位腓动脉主穿支为蒂的矩形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跟腱后皮瓣旋转180°,远、近端交换覆盖创面.供区一般直接缝合,个别病例需小面积全厚植皮.结果 2005年6月至2008年10月临床应用15例,皮瓣切取面积13 cm ×15 cm~ 18 cm ×9 cm,均全部成活.术后随访10~ 17个月,足踝功能良好,外形轮廓接近正常.结论 该皮瓣血供确切,修复后外形平整美观,利于正常穿鞋行走,适用于跟腱区创面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足踝部皮肤缺损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15例足踝部皮肤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应用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治疗,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效果。结果 本组资料中,15例患者中13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2例患者远端边缘坏死并有水泡,经换药治愈。所有患者均进行为期6~12个月的随访,患者对足外观及功能改善均比较满意。结论 足踝部皮肤缺损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治疗,手术操作比较简便,具有较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颅神经根疾病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手术方法、特点。方法分析152例颅神经疾病患者,包括原发性三叉神经痛81例,面肌痉挛69例,舌咽神经痛2例的手术方法及并发症。结果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手术有效率为91.36%;面肌痉挛手术效率为89.86%;舌咽神经痛2例,术后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微血管减压手术是有效的,但风险大,良好的手术策略对于提高手术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7.
目的:分析面神经远端血管压迫对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面肌痉挛患者115例,所有患者均行显微血管减压术,同时利用监测面神经侧方扩散反应(LSR)法展开术中监测;对34例单纯面神经根出脑干区减压后LSR未消失患者进行面神经远端探查,发现其中17例患者有面神经远端血管压迫现象,给予充分减压后分析治疗效果。结果17例患者在手术结束后14例LSR完全消失,其他3例患者LSR并未消失;手术治疗效果为12例患者均于手术结束时抽动完全消失,其他5例患者出院时面部仍有抽动,经8~12个月随访面部抽动均完全消失。术后并发症为听力下降2例,颅内感染2例,经处理均得到有效改善。结论面神经远端血管压迫对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效果有显著影响,按照LSR监测结果为存在远端血管压迫的患者展开减压治疗,可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链式穿支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皮肤缺损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2006年~2013年应用非恒定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链式穿支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23例,术前应用多普勒大体测定各穿支位置,利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链式供血特点,选择距创面直线距离最近的穿支点做为旋转点切取皮瓣修复创面。结果术后23例皮瓣全部成活,经过6个月~2年随访,外观满意。结论非恒定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链式穿支皮瓣不受蒂部位置艰制,切取灵活,是一种修复小腿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肉毒毒素对于脑梗死后患者上肢局部肌痉挛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分析我院2013-06~2014-05间因脑梗死后上肢局部肌痉挛患者88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分别予以肉毒毒素配合康复训练和单纯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MAS(改良Ashworch焦虑水平量表)、UEFT(Carroll上股功能实验)、MBI(改良Barthel巴氏指数)以及肢体静息位置评分(肘、腕和手指)和上肢3个运动任务功能性活动评分(清洁患侧手掌、给患手剪指甲和将患手放进袖子)。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4周后MAS显著降低,UEFT、MBI显著升高(P<0.05),治疗4周后比较,观察组MAS显著低于对照组,UEFT、MB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4周后肘、腕静息位置评估显著降低,手指静息位置评估升高(P<0.05),治疗4周后比较,观察组肘、腕静息位置评估显著低于对照组,手指静息位置评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4周后上肢3个运动任务功能性活动评分显著降低(P<0.05),治疗4周后比较,观察组上肢3个运动任务功能性活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肉毒毒素对于脑梗死后患者上肢局部肌痉挛治疗临床疗效好,各项指标恢复好,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0.
目的 观察α-受体阻滞剂联合Cox-2抑制剂对Ⅲb型前列腺炎(CPⅢb)的临床疗效,并结合其作用原理探讨CPⅢb的发病机制.方法 从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期间在我院门诊就医的CPⅢb患者中,经排粪造影检查筛选合并耻骨直肠肌痉挛并完成随访的患者40例,分为单用α-受体阻断剂盐酸坦索罗辛(A组)和盐酸坦索罗辛联合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组(B组),分别予以药物治疗,对治疗前及治疗2、4、6周进行IPS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QoL),依据症状改善评价疗效.结果 耻骨直肠肌痉挛患者排粪造影表现为排便时耻骨直肠肌压迹直肠肠壁形成“鹅征”.对诊断伴有耻骨直肠肌痉挛的Ⅲb型前列腺炎患者,2组治疗效果在各期随访中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患者IPSS尿频、尿急等症状分数明显降低(P<0.05),治疗评价对比B组患者IPSS评分以及尿频、尿急、尿不尽等分项评分和Qol均比A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 联合使用Cox-2抑制剂缓解耻骨直肠肌痉挛可明显提高CPⅢb的治疗效果,提示耻骨直肠肌痉挛与CPⅢb患者下尿路症状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