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3篇
  免费   134篇
  国内免费   57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9篇
口腔科学   12篇
临床医学   349篇
内科学   172篇
皮肤病学   14篇
神经病学   47篇
特种医学   54篇
外科学   64篇
综合类   414篇
预防医学   165篇
眼科学   18篇
药学   149篇
  4篇
中国医学   135篇
肿瘤学   49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103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目的:探讨防跌倒操训练干预在住院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500例住院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脱落74例),进行跌倒风险评估及常规预防措施;将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500例住院老年患者作为研究组(脱落4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防跌倒操训练干预.比较两组训练前后相关...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探讨色素增加性皮肤病患者采用调Q开关激光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8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色素增加性皮肤病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强脉冲光处理,观察组基于对照组条件给予调Q开光激光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皮损情况、随访1年复发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6个月,观察组斑块颜色、斑块面积两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随访1年的复发率(5.00%)低于对照组(2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无严重瘢痕及色素沉着发生。结论 调Q开光激光用于色素增加性皮肤病的治疗效果显著,并且可减少复发,具有较高的临床开展价值。  相似文献   
33.
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2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大流行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及社会经济发展,为了应对这一公共卫生事件,全球各科研机构迅速研发疫苗并投入紧急使用,为战胜疫情带来了曙光。然而,随着新冠病毒在世界范围内的不断传播,病毒基因组发生突变,形成多种变异株。其中,阿尔法(Alpha)、贝塔(Beta)、伽马(Gamma)、德尔塔(Delta)、奥密克戎(Omicron)变异株表现出更高的传染性,且对疫苗和中和抗体的抵抗力更高,给COVID-19的预防和治疗带来新的挑战。目前,变异株对已获批疫苗的有效性的影响已成为全球研究的热点。本文就上述新冠病毒变异株新进展及其对疫苗免疫保护作用的影响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34.
目的:通过对人Barrett食管(BE)、食管腺癌(EA)、进行MUC1、MUC6的检测,揭示上述2种因子在BE、EA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经胃镜、病理确诊的BE患者50例,取其粘膜作为BE组,取胃镜活检或手术切除经病理确诊的EA标本25例,作为EA组。分别取正常食管鳞状上皮2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各组标本中MUC1、MUC6蛋白的表达情况,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①BE组MUC1的表达高于正常食管鳞状上皮组(P<0.01),而低于EA组(P<0.01);BE组MUC6表达高于正常食管鳞状上皮组(P<0.01),且高于EA组(P<0.01)。②MUC1蛋白的表达与EA细胞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0.05),与EA病理学分期呈正相关(P<0.05);MUC6蛋白的表达与EA的临床病理因素无关(P>0.05)。结论:MUC1、MUC6的表达变化可能与BE、EA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MUC1、MUC6与EA的某些临床病理因素相关,监测这些指标可能为EA的诊疗预后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5.
目的:观察胰岛素受体(insulin receptor,InsR)及胰岛素受体底物-1、2(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1、2,IRS-1、2)在正常成年大鼠大脑中的分布,为脑内胰岛素信号传导途径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观察正常成年大鼠脑中InsR、IRS-1、IRS-2的分布。结果:InsR、IRS-1、IRS-2在正常成年大鼠脑中广泛分布,在与学习记忆和能量代谢相关的脑区如大脑皮质、海马、丘脑和下丘脑的部分核团均有表达。结论:InsR及IRS-1、IRS-2在正常成年大鼠脑中广泛表达,但表达部位不完全一致,提示它们在大鼠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活动中可能发挥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36.
肖海  王蓉  赖剑 《广东医学》2012,33(4):452
患者,男,15岁,因发现双侧颈部包块2个月,于2009年8月10日入院.患者2个月前无意中发现右颈部一包块,无明显不适感觉,无咽喉痛、鼻塞、头痛等.在当地医院行抗炎治疗后包块似有缩小,停药几天后,包块稍有增大,之后继续抗炎治疗,包块无明显变化.半个月前又发现左颈部一包块,在当地医院行细胞学穿刺检查示颈部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改变.既往无消瘦、低热、盗汗等表现..  相似文献   
37.
介绍薛晓红教授以温阳通络法中药内服配合局部微创手术治疗粉刺性乳痈的临证经验。诊治过程中重视阴阳辨证、内治外治结合,认为本病系阳虚痰凝、蕴久化热,本虚标实,寒热错杂。内治强调温消、温通、温补,外治注重把握时机、中病即止。并举验案1则。  相似文献   
38.
李惠  王蓉  陈斌 《四川医学》2013,34(5):610-611
目的讨论血清降钙素原(PCT)对于自发性气胸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指导作用。方法 69例自发性气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PCT检测指导治疗组34例,B组为常规治疗组35例。两组在进行相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抗菌药物的使用方面,A组以PCT检测值为判断标准,即血清PCT≥0.25ng/ml时使用抗菌药物,反之不用或停用抗菌药物;B组由医生经验性判断是否使用。记录两组患者的抗生素使用时间及费用,以及住院时间。结果 A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短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抗菌药物使用费用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结论自发性气胸患者根据PCT的检测指导使用抗菌药物,减少了抗菌药物的使用时间及费用,能更合理的使用抗菌药物,减少滥用抗菌药物导致的耐药。  相似文献   
39.
周忠华  刘华  颜英俊  喻华  王蓉 《四川医学》2004,25(4):409-410
目的 了解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Vitek-32革兰阴性杆菌药敏卡检测肠杆菌科细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β-laetamases,ESBLs)的准确性,探讨Vitek-32在肠杆菌科细菌ESBLs检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方法 用Vitek-32仪器法中的革兰阴性杆菌药敏卡(GNS—120)和NCCLS推荐的双纸片扩散ESBLs确证法对174株肠杆菌科细菌同时检测其ESBLs。结果 174株肠杆菌科菌Vitek-32仪器法检出产ESBLs菌39株,ESBLs检出率为22.4%,其中大肠埃希菌ESBLs检出率为27.9%,肺炎(产酸)克雷伯菌21.6%,阴沟肠杆菌21.5%;双纸片扩散ESBLs确证法检出产ESBLs菌47株,ESBLs检出率为27.1%。大肠埃希菌ESBLs检出率26.5%,肺炎(产酸)克雷伯菌27%,阴沟肠杆菌36.8%。结论 Vitek-32仪器法对大肠埃希菌、肺炎(产酸)克雷伯菌产生的ESBLs检测结果-s双纸片扩散法ESBLs确证法结果符合率高;阴沟肠杆菌不宜用Vitek-32仪器法检测。当肠杆菌科细菌对三代头孢菌素、四代头孢菌素出现中介、耐药或头孢西丁耐药,而Vitek-32仪器法ESBLs检测ESBLs为阴性时,应用NCCLS推荐的双纸片扩散法重新检测ESBLs,或进一步用三维试验法检测超超广谱β-内酰胺酶。  相似文献   
40.
目的:分析抗菌药物使用量及临床分离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统计和分析2012-2013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用药频度(DDDs)及主要临床分离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2年间临床选择以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头霉素类及其他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为主,2013年较2012年DDDs变化显著的抗菌药物主要有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头孢美唑、头孢西丁、帕珠沙星、磷霉素等.与2012年比较,2013年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呋辛、头孢美唑、磷霉素耐药率均呈现上升(P<0.05~P<0.01);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美唑和磷霉素耐药率均超过80%,均呈现上升(P<0.05和P<0.01);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率明显上升(P<0.01).结论:抗菌药物DDDs与细菌耐药性有一定相关性,DDDs升高,细菌耐药性明显升高;DDDs下降,部分细菌耐药性有所降低.医院应积极开展细菌耐药性监测,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抗菌药物的用量,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