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3篇
  免费   99篇
  国内免费   62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56篇
妇产科学   39篇
基础医学   83篇
口腔科学   21篇
临床医学   247篇
内科学   169篇
皮肤病学   24篇
神经病学   80篇
特种医学   107篇
外科学   284篇
综合类   687篇
预防医学   420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231篇
  2篇
中国医学   227篇
肿瘤学   3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140篇
  2013年   166篇
  2012年   167篇
  2011年   190篇
  2010年   201篇
  2009年   169篇
  2008年   158篇
  2007年   162篇
  2006年   129篇
  2005年   100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116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骺板软骨细胞的体外培养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体外培养及鉴定骺板软骨细胞的方法。方法:实验于2005-03/2006-05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选用3只生后14~28d的新西兰幼兔,空气栓塞处死,暴露股骨下端和胫骨上端,分别取2处的骺板组织,将其剪切成1~3mm3的小块,经胰蛋白酶消化,接种于含150g/L牛血清的1640培养基中,饱和湿度培养,传代。①细胞接种后3h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见细胞贴壁后每天观察2次。②第2代细胞达到80%~90%左右汇合时采用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光镜观察细胞爬片情况。③第3代细胞爬片至细胞达到80~90%左右汇合时,采用苏木素染色3min,3%亮绿染色5min,蕃红花“O”染色5min,光镜观察细胞产生蛋白聚糖情况。④采用PCR检测细胞Ⅱ型胶原的表达。⑤采用四唑盐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性。结果:①骺软骨细胞刚接种后呈大小不等之圆形悬浮于培养液中,3h后见大部分细胞贴壁,24h后贴壁细胞呈短梭形、圆形、三角形和不规则形,见细胞分裂相。48h后见细胞伸展明显,细胞分裂相每高倍镜视野可见多个。经隔日换液细胞生长至第5天,细胞呈聚集生长,达到汇合状态,将细胞传代。接种后第1代细胞2d后呈梭形,培养4d传至第2代,第2代细胞长满瓶底后,90%呈胞膜较厚的圆形,10%为梭形,第3代、第4代亦如此。传至第5代见肥大细胞增多,细胞松散,折光性减弱,呈凋亡状态。②细胞爬片后观察骺软骨细胞形态以梭形居多,同时也有圆形、三角形和不规则形。可见细胞分裂及细胞中的分泌小泡。③见细胞呈红色,无绿色,证明蕃红花“O”-亮绿染色阳性,显示所培养的细胞可以分泌蛋白聚糖。④PCR检测术所养细胞含有Ⅱ型胶原,电泳带在440bp上。⑤四唑盐MTT比色法检测显示,第3代骺软骨细胞的生长曲线近似倒“S”形,在第4,5,6天细胞呈对数生长,约在7,8,9,10d达平台期,至第12天细胞出现生长抑制。结论:建立了骺板软骨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并证实所培养出的细胞分泌蛋白聚糖和Ⅱ型胶原,具有软骨细胞的共同特点。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未行被动免疫治疗已致敏的RhD阴性血型孕妇所娩的新生儿的围产情况。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7年3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收治的83例未行被动免疫治疗已致敏(即抗D抗体阳性)RhD阴性血型孕妇为研究对象,收集其相应临床资料,采取回顾性分析法对不同抗D抗体滴度、不同孕产史及ABO血型是否相合的新生儿围产情况进行分析。结果:①42例(50.60%)孕妇所娩新生儿发生Rh溶血病(Rh-HDN),15例(18.07%)新生儿因Rh-HDN病情严重行换血治疗;83例孕妇分娩前抗D抗体滴度与Rh-HDN发生率、新生儿输血率、新生儿换血治疗率呈正相关(r=0.499,P0.001;r=0.574;P0.001;r=0.432,P0.01),抗D抗体滴度≥1∶128者新生儿Rh-HDN发生率为100.00%(30/30),抗D抗体滴度≥1∶512时新生儿因严重Rh-HDN换血治疗率高达61.54%(8/13);②在初次妊娠、仅有流产史、有生产史孕妇中分娩新生儿Rh-HDN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新生儿行换血治疗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83例孕妇新生儿Rh-HDN发生率、新生儿换血治疗率在合并母婴ABO血型相合与不相合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未行被动免疫已致敏Rh阴性孕妇所娩新生儿Rh-HDN的发生及病情严重程度与孕期母体抗D抗体滴度、母体孕产史等密切有关,孕期监测抗体滴度及严密监护胎儿情况,有助于降低新生儿病率及死亡率,改善其围产结局。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专科护理质量指标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5年10月呼吸内科行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患者248例为研究对象,以专科护理质量指标实施前(2014年7月-2015年2月)为对照组(124例),实施后(2015年3-10月)为观察组(12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则以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患者护理常规为基础,建立包括胸腔闭式引流患者健康宣教、胸腔闭式引流管固定、引流袋摆放位置和胸腔闭式引流管道完全密闭四个方面的护理质量标准和细则,运用这4项护理质量指标对呼吸内科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患者进行管理。结果专科护理质量指标实施后,胸腔闭式引流患者的健康宣教知晓率、胸腔闭式引流管固定合格率、引流袋摆放位置正确率、胸腔闭式引流管道完全密闭率和满意度均高于实施前(P0.01)。结论胸腔闭式引流专科护理质量指标改善了胸腔闭式引流护理的管理方法,提高了患者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质量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34.
腰椎间盘突出症多由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因外力牵拉而致破裂,髓核自破裂口突出,压迫神经根而产生腰腿痛的症状[1]。笔者采用腰椎动态后伸扳法配合常规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5.
气管迷入型食管狭窄是罕见的先天性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为进食后呕吐及重度营养不良,可伴有发育迟缓及肺炎等并发症,既往多靠临床表现及X线诊断,因此不易确诊而延误诊治.内镜的发展对此病的诊断率明显提高,目前内镜的直径可细到5m m左右,对于儿童的检查也提高了方便性.同时对于取病理也增加了此病的诊断准确性.现就一例病人对于此病的诊治做如下介绍.  相似文献   
36.
37.
"无糖"、"不添加蔗糖"只是指食品在加工过程中没有人为添加白砂糖。但是,没有添加白砂糖不等于没有添加其他糖类,如糊精、麦芽糖、淀粉糖浆、玉米糖浆等,中老年人尤其是糖尿病人一定要控制此类食物的食用量。  相似文献   
38.
晨饥,也许是糖尿病加重的表现有些人凌晨四五点钟醒来后,感到饥饿难忍、心慌不适,还伴有疲惫无力,吃一些食物后有所缓解,但仍有口干舌燥,想喝水的念头。这些症状在吃早饭后才逐渐消失,这有可能是糖尿病的表现。晨肿,也许是肾病或心脏病的征兆健康人在早晨醒后也可能出现轻度的浮肿,但是起床活动后浮肿现象应在20分钟之内彻底消失。如果在起床后,脸面却仍有明显的浮肿现象,特别是眼睑浮肿,可能是肾病或心脏病的征兆,应去医院检查肾和心的情况。  相似文献   
39.
1966年,Haemmerli根据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病例特征,首先以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命名该病,但迄今也有文献称该病为产科胆汁淤积症(obstetric cholestasis,OC);1976年,Reid全面报道ICP对母胎的危害。此后,诸多学者从基础到临床对ICP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索,临床诊疗逐步规范。继2004年南澳大利亚SAPPWG(South Australian Perinatal Practice Workgroup,SAPPWG)、2006年皇家妇产科学会(Royal College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aecologists,RCOG)发布产科胆汁淤积症指南,西澳大利亚(2008)、欧洲肝病学会(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the Liver,EASL)等也发布了相应临床指南[1-4]。2009年,我国胆汁淤积性肝病诊断治疗专家委员会制定了《胆汁淤积性肝病诊断治疗专家》[5]。2011年5月,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正式发布中国《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诊疗指南(第1版)》[6](以下简称“本指南”),从ICP高危因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治疗、产科处理几个方面进行描述并提出了规范化处理意见,王晓东、刘兴会等同时分别发表了《重视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规范化诊治》述评[7,8],促进对本指南的理解和临床推进。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