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9篇
药学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4 毫秒
31.
目的 探讨提高单链抗体在大肠杆菌中可溶性表达的途径。方法 通过融合大肠杆菌的麦芽糖结合蛋白(mbp)基因到抗人纤维蛋白单链抗体(seFvⅡn)和抗结肠癌相关抗原单链抗体(ScFvSCll)的5′端,或者同时融合人抗体κ轻链恒定区(HuCκ)基因到单链抗体的3′端,构建成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观察融合蛋白的可溶性表达水平。结果 与MBP融合表达可在大肠杆菌胞浆内得到可溶性的高表达,表达量占全菌蛋白的20%左右;同时融合表达HuCκ,融合蛋白在胞浆内的可溶性表达量占全菌蛋白的30%左右。结论 与MBP及HuCκ融合表达可以明显提高含单链抗体的融合蛋白在胞浆内的可溶性表达量.  相似文献   
32.
34βE12-p63混合抗体标记前列腺基底细胞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金库  田茶  陈玲玲 《诊断病理学杂志》2005,12(5):390-391,i0020
近年来,34βE12作为基底细胞标记物,在前列腺癌与良性增生的鉴别诊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采用34βE12检测,在有些前列腺良性增生、萎缩、腺病和不典型增生中可有假阴性结果,单独采用34βE12有一定局限性。本文采用34βE12-p63混合抗体,以免疫组化法观察了前列腺癌与良性增生的表达情况,探讨前列腺基底细胞的标记物及其在前列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1材料与方法1·1材料前列腺组织芯片(组织芯直径2 mm)由北京友谊医院病理科提供,前列腺癌35例(腺癌29例,子宫内膜样癌及透明细胞癌各3例),前列腺良性增生55例。34βE12及p63单克…  相似文献   
33.
滤纸片采样法用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次将滤纸片采样法用于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检测,同时与常规血清方法做了比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获得满意结果。证实本法是一种检测抗-HCV的实用性样本采集方法。  相似文献   
34.
河北省献血员HCV感染状况调查及筛查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个献血村献浆血员抗-HCV平均阳性率为 45.82%(203/443),献全血血员为2.97%(31/1045);3个省市级血站和 4个县医院献浆血员抗-HCV平均阳性率为 17. 45%(186/1066),献全血血员为1.17%(10/856),义务献血员为0.49%(6/1223),抗-HCV筛除率为23.1%~90.9%,平均78.4%(109/139),抗-HCV年阳转率7.23%(68/940)。本文结果表明,无论是开展抗-HCV筛查前还是现在,献血(浆)交叉污染造成的HCV感染都很严重,故应继续加强采供血管理和抗-HCV筛查,大力提倡义务献血制度。  相似文献   
35.
目的研制优质的抗人红细胞血型糖蛋白A单克隆抗体(MCAB-GPA),因为该抗体是研制快速全血凝集试剂中双功能抗体的关键成份.为在我国研制能诊断多种疾病的快速全血系列诊断试剂创造条件.方法首先用MN亚型GPA(购于美国Sigma公司)免疫小鼠,采用常规杂交瘤细胞技术进行融合和克隆.用EIA和血凝方法进行生物特性鉴定.结果建立了12个MCAB-GPA株.12个抗体株与GPA发生特异性反应,但对A、B、AB和O 4个不同血型的红细胞不产生自凝,属于人红细胞GPA的特异性抗体.在12株抗体中,7株为IgG1亚型,4株为IgG2a亚型,1株为IgG2b亚型.结论本文研制的7株IgG1亚型抗体可用于全血凝集试剂中双功能抗体的制备,为研制快速全血凝集系列试验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36.
田茶  李军  齐顺祥  韩彩芝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3):2555-2556,2563
[目的]通过分析河北省2005年甲型肝炎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河北省2005年甲型肝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有关数据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处理.[结果]河北省甲肝发病率继续呈下降趋势,2005年甲肝发病率为2.52/10万,较2004年下降12.35%;甲肝发病男女性别比为1.68:1;不同年龄组甲肝发病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14岁组最高,为24.42%;不同职业中以农民、学生和散居儿童为主,病例数构成比分别为43.18%、26.81%和9.40%;未接种过甲肝疫苗的1~15岁儿童中,抗-HAV阳性率平均为37.25%.[结论]应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策略,加强重点人群的预防和监测工作,控制甲肝流行.  相似文献   
37.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慢性化的相关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导致慢性肝病的重要原因。目前研究认为,杀伤性T淋巴细胞倡导的细胞免疫可识别和清除病毒感染细胞.故对HCV的清除起重要作用。HCV感染早期T细胞反应的强度、表位特异性和细胞因子分泌情况等很可能将决定感染的预后。多项体外实验表明HVR1区的确存在中和性抗原表位,但宿主体液免疫对病毒缺乏有效的中和反应机制,不能形成稳定有效的保护性免疫。HCV与低密度脂蛋白(LDL)结合,可能抑制了或延迟了中和性抗体的产生。或阻止它们的作用,造成HCV的持续感染。HCV基因组高度变异性是其引起持续感染的直接原因。准种的复杂性能潜在影响感染的严重性和疾病的转归。患者体内PBMC中持续存在HCV复制成为慢性化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8.
输血后丙型肝炎11年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感染类型输血后丙型肝炎病人的转归。[方法]将38例输血后丙型肝炎病人分为急性黄疸型(16例)、急性无黄疸型(16例)和亚临床感染(6例)3组,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检测11年随访期问采集到的血清抗-HCV、HCVRNA和ALT。[结果]38例输血后丙型肝炎,32例为临床型,症状和体征于半年内全部消失。在11年的随访期问,所有病例均未再出现肝炎症状和体征,未发生各种晚期肝病和死亡。38例病人ALT转归存在3种类型:1,一过性异常(黄疸型:无黄疸型:亚临床型,6:8:O);2,持续异常(O:3:O);3,波动性异常(10:5:6)。38名病例均未检测到抗-HCV波动和阴转。36例病人检测两次以上HCVRNA,转归存在4种情况:1,阳转后每次检测均保持阳性26例(12:10:4);2,阳转后,转为阴性,再转为阳性4例(1:2:1);3,阳转后,再转为持续阴性5例(2:3:O);4,始终不能检测到HCVRNA(0:0:1)。不同临床型HCVRNA阴转率无差异,P〉0.1。[结论]不同感染类型输血后丙型肝炎病人抗-HCV、HCVRNA和ALT转归相似,ALT持续异常仅见于急性无黄疸型病人,HCVRNA持续阴性仅见于亚临床型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