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48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31.
目的研究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西洛他唑的药物基因多态性特点及其在脑梗死患者个体化给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6月就诊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神经内科的13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75mg,1次/d,用药后均行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西洛他唑的药物基因检测,结合患者的一般信息对3种药物基因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依据基因检测结果和循证医学证据选择个体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方案,记录患者住院期间和出院后90d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出现的不良反应和临床疗效。结果在139例患者中,氯吡格雷中代谢、慢代谢的患者有83例,阿司匹林高抵抗的患者有52例,西洛他唑弱代谢型的患者有9例,其中对氯吡格雷抵抗的患者比例最高,达59.71%。合并基础疾病的患者中,糖尿病为氯吡格雷抵抗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于阿司匹林、西洛他唑则无统计学差异。对于氯吡格雷抵抗的患者均按基因检测的结果调整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方案,所有患者随访90d均未出现新发的脑血管事件。结论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基因多态性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2.
目的:利用低氧干预分离的小鼠神经干细胞,通过构建腺病毒载体将腺病毒5-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3(Ad5-AKT3)基因和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3小干扰RNA(AKT3 si RNA)干扰转染至缺血神经干细胞,探索磷酸肌醇三磷酸激酶-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I3K-AKT)通路对缺血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作用。方法:取新生24h昆明小鼠海马,分离培养原代神经干细胞,并采用巢蛋白(Nestin)免疫荧光检测和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渗入实验对其进行鉴定;将所培养的传代神经干细胞随机分组:正常组、缺血模型组、低氧组(低氧+缺血模型组)、Lip2000组(低氧+缺血模型组+Lip2000空转染组)、AKT转染组(低氧+缺血模型组+Ad5-AKT3转染组)、AKT干扰组(低氧+缺血模型组+Lip2000+AKT3 si RNA干扰组)。建立脑缺血损伤的体外模型,低氧干预,构建腺病毒Ad5-AKT3载体和AKT3 si RNA后,各组行MTT检测;RT-q PCR检测AKT3 m RNA表达情况;Werstern Blot检测PI3K、AKT3、PCNA。结果:通过免疫荧光检测Nestin鉴定神经干细胞球,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绿色明亮且典型的细胞球,球内可见清晰结构;渗入Brdu免疫荧光检测可见整个着色细胞球。MTT OD值和RT-q PCR检测AKT3 m RNA均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和AKT干扰组下降(P0.05),其余各组均升高(P0.05),其中低氧组和Lip2000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与模型组相比,除AKT干扰组下降外(P0.05),其余各组均升高(P0.05)。Western Blot检测PI3K、AKT3、PCNA蛋白表达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和AKT干扰组表达量减少(P0.05),低氧组、Lip2000组和AKT转染组均增加(P0.05),其中AKT转染组差异最明显(P0.01)。结论:PI3K-AKT信号通路在低氧干预下有效促进神经干细胞的增殖过程。  相似文献   
33.
目的系统性评价针灸治疗卵巢早衰(POF)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维普数据库(WeiPu)、PubMed等数据库,发表时间为建库以来至2018年11月30日,文献的语种为中文和英文,检索针灸治疗POF的文献,根据纳入标准纳入研究文献,采用Jadad量表及Cochrane HandBook5.1.0对纳入文献进行评价,采用RevMan5.3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研究文献为12篇,共973例POF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灸组治愈率明显高于西药组;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53),针灸组与西药组有效率相当;无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001),针灸组无效率明显低于西药组;卵泡刺激素(FSH)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01),针灸组可明显降低患者血清FSH值;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97,P=0.55),针灸组与西药组降低LH、升高E2水平相当。结论针灸治疗可以明显改善POF患者卵巢功能及血清性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VD)患者血清SCD40L水平变化及与痴呆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对患者进行智能评定,并对60例VD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血清SCD40L的检测,将SCD40L与MMSE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轻、中度VD患者血清SCD40L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其中中度痴呆组患者SCD40L水平高于轻度痴呆组患者,二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轻度痴呆组和中度痴呆组患者MMSE量表评分均较低,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其中中度痴呆组患者MMSE量表评分低于轻度痴呆组患者,二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且血清SCD40L与MMSE呈负相关.[结论]VD患者血清SCD40L浓度明显升高,其可能参与了VD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35.
随着脑血管发病率的不断升高,血管性痴呆发病率也逐渐升高,它不仅给患者带来长期痛苦,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而且给家庭、社会造成沉重负担。因此,血管性痴呆的防治近年来越来越得到重视。动脉粥样硬化(AS)是血管性痴呆的主要病因,血管损伤直接参与了血管性痴呆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掌握运城市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率及分布情况.方法 对2001-2004年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率、分布、病因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运城市2001-2004年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率为0.59/10万,标化率为0.59/10万;男性发病率0.70/10万,标化率0.67/10万;女性发病率0.49/10万,标化率0.49/10万;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1.37:1).再生障碍性贫血在工业经济发展较快的盐湖、河津、闻喜等县(市、区)发病率明显高于工业发展较慢的稷山、平陆、夏县等县.不同职业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率分别为工人>农民>学生>儿童>干部.男女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均出现两个高峰.男性第一个高峰在10~24岁段,55_69岁段出现第二个高峰;女性第一个高峰在20~34岁段,45~64岁段出现第二个高峰.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率为0.15/10万;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率为0.44/10万;急慢性发病率比为0.34:1.男性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率为0.16/10万,男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率为0.52/10万;女性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率为0.15/10万,女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率为0.35/10万.结论 运城市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率较全国为低;男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率高于女性;男女再生障碍性贫血随年龄变化均出现2个高峰;无论男女,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率均高于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率.不同职业人群中,工人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率最高,干部发病率最低;再生障碍性贫血在环境污染较严重县(市、区)发病率较高.  相似文献   
37.
郑旭锐  崔晓萍  惠毅  边敏佳 《河北中医》2013,(11):1756-1757
近年来病例导人式教学在国内中医院校广泛应用,我们在中医创新实验区温病学课堂教学中以温病常见病种为研究内容,引入该教学法,以学生随堂测试及期末考试成绩作为研究的指标,观察该法的近期及远期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8.
目的在体研究切应力诱导内皮细胞TF基因表达变化规律及其机制。方法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颈动脉狭窄组,狭窄组有又分为0.5、1、3、6、12 h、1、3、7 d 8个时相点,套扎法建立左颈总动脉狭窄模型,术后不同时相点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法检测TF、Egr、Sp-1的mRNA和蛋白,用图像分析系统测定内膜平均灰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对照组内皮细胞TF、Egr-1、Sp-1的mRNA和蛋白弱表达,狭窄30 m in后,内皮细胞胞浆组织因子基因mRNA转录和蛋白合成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内皮细胞胞核和胞浆的Sp-1和Egr-1基因mRNA转录和蛋白合成均有显著性增加(P<0.05),但以Egr-1增加更显著(P<0.05),其变化趋势与组织因子基因mRNA转录、组织因子基因蛋白合成的变化趋势相同。TF mRNA和蛋白6 h达到峰值,Egr-1 mRNA和蛋白3 h达到峰值,Sp-1 mRNA和蛋白1 h达到峰值,与邻近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切应力是内皮细胞组织因子基因表达上调的触发因素之一,切应力激活TF与转录因子Egr-1和Sp-1介导有关。  相似文献   
39.
目的 对比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5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30例,B组2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瑞舒伐他汀钙片10、20 mg,疗程均为2周.对照组为20例健康体检者,不予干预:评价受试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用NIHSS评分表示),并检测血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人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水平.结果 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2周后,A、B两组TC、TG、LDL、hs-CRP、sCD40L、PAF水平及NIHSS评分均较用药前显著降低,HDL水平较用药前显著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10、20 mg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鄙足安全的,20 mg瑞舒伐他汀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