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03篇
  免费   796篇
  国内免费   466篇
耳鼻咽喉   116篇
儿科学   108篇
妇产科学   48篇
基础医学   708篇
口腔科学   213篇
临床医学   2055篇
内科学   1320篇
皮肤病学   90篇
神经病学   342篇
特种医学   631篇
外国民族医学   77篇
外科学   857篇
综合类   4475篇
预防医学   1471篇
眼科学   125篇
药学   1706篇
  14篇
中国医学   1762篇
肿瘤学   447篇
  2024年   62篇
  2023年   257篇
  2022年   310篇
  2021年   282篇
  2020年   357篇
  2019年   419篇
  2018年   427篇
  2017年   271篇
  2016年   293篇
  2015年   352篇
  2014年   723篇
  2013年   644篇
  2012年   777篇
  2011年   786篇
  2010年   853篇
  2009年   810篇
  2008年   766篇
  2007年   781篇
  2006年   695篇
  2005年   793篇
  2004年   747篇
  2003年   644篇
  2002年   585篇
  2001年   523篇
  2000年   435篇
  1999年   373篇
  1998年   302篇
  1997年   308篇
  1996年   308篇
  1995年   279篇
  1994年   229篇
  1993年   164篇
  1992年   185篇
  1991年   179篇
  1990年   157篇
  1989年   112篇
  1988年   75篇
  1987年   69篇
  1986年   40篇
  1985年   42篇
  1984年   40篇
  1983年   28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18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3篇
  1960年   3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脑机接口技术(BCI)可为人脑和外界建立一种全新的直接的交互方式,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脑电采集设备作为脑机接口采集信号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是其技术的关键和基础,已得到广泛关注。近年脑机接口研究呈爆炸式增长,各种脑电采集技术与应用不断涌现。未来,脑电采集设备在科学、医疗、军事、生活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为理清目前脑电采集设备硬件系统的发展现状和发展方向,从基本组成结构、性能优化电路以及现有产品等方面进行剖析。归纳脑电采集设备的4个主要组成部分,进一步分类并讨论脑电采集设备性能优化方法;对比现有的主流产品的关键指标,探讨它们的功能特性;分析现有脑电采集设备的不足之处,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究目前关于慢性支气管炎合并糖尿病方面开展的临床护理情况。方法对76例在该院2018年1月—2019年4月期间进行治疗的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患者情况开展一系列分析研究。通过系统抽样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38例的常规组和干预组。其中,干预组主要是进行综合护理,常规组开展的是常规护理,文章对比护理期间的呼吸功能和血糖情况。结果FEV1、FEV1/FVC和FVC等在开展正式的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比较两组获得的数据呈现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FBG和2 hPG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而干预组的FBG和2 hPG水平又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证实了通过提供给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综合护理方案,能够进一步改善呼吸功能,使其血糖水平得以控制,临床推广意义较大。  相似文献   
34.
35.
介绍了湄公河流域疾病监测网络的管理机制、核心战略、数据管理及实施效果。指出要提高我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综合监测水平,应在以下方面努力:探索建立跨境公共卫生综合监测网络和协调共享模式;建立跨区域公共卫生综合监测网络和数据共享机制;加强数据评估,提高综合监测数据质量和及时性;建立综合监测系统第三方评价机制;开发公共卫生人力资源;加强流行病学能力建设等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与左室舒张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3.6~2015.6宣武医院心脏内科收治的因胸痛疑诊冠心病、经冠脉造影检查证实为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冠状动脉狭窄<50%)患者119例,其中男性55例,女性64例,年龄31~85岁,平均年龄60岁。专业培训人员采用标准化问卷调查记录患者临床资料,行超声心动图和肱动脉血流介导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检测,分为FMD正常组(FMD>10%)和减低组(FMD≤10%)。结果 两组人群基本临床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值均>0.05)。左室结构指标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质量指数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值均>0.05)。左室收缩功能指标每搏输出量、心输出量、左室短轴缩短率及射血分数组间比较也无显著性差异(P值均>0.05)。FMD降低组较FMD正常组E/A比值显著减低(P<0.001)、E/e’比值显著升高(P=0.006),控制年龄等影响因素,偏相关分析显示FMD与E/A比值存在显著正相关(r=0.261,P=0.005),FMD与E/e’呈显著负相关(r=-0.203,P=0.033)。结论 在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人群中,内皮功能与左室舒张功能密切相关,内皮功能不全患者左室舒张功能明显减退。  相似文献   
37.
目的对1个纯合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HoFH)家系进行遗传学分析.方法前瞻性研究.选择西安市儿童医院心内科2018年10月确诊的1个HoFH家系先证者及家系成员共20人为研究对象,收集临床资料,提取基因组DNA,对先证者进行全外显子靶向捕获二代测序,并在家系内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对家系成员杂合突变携带者和未携带者的基因型与表型进行分析.结果先证者为7岁10月龄男性患儿,生后尾骨处皮肤可见圆形绿豆大小黄色皮肤突起,3~4岁起双侧肘关节、膝关节及跟腱处皮肤逐渐出现直径0.5~1.5 cm的黄色瘤样结节,患儿身高、体重、智力发育与同龄儿相同.家族其他成员无类似皮肤黄瘤.患儿总胆固醇(TC)18.16~21.24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14.08~15.51 mmol/L,颈部超声提示双侧颈动脉及椎动脉弥漫性硬化斑块,心脏彩超提示主动脉瓣增厚、钙化.基因检测确定了先证者LDLR基因携带c.418G>A(p.E140K)纯合突变,分别遗传自患儿父母,二人为近亲结婚,均携带LDLR-E140K基因杂合突变.家系中携带LDLR-E140K基因杂合突变成员TC、LDL-C和载脂蛋白B分别为(8.40±0.13)、(6.79±0.01)、(1.95±0.05)mmol/L,明显高于未携带者[(4.59±0.28)、(3.35±0.39)、(0.86±0.10)mmol/L,t=7.269、4.595、6.311,P均<0.05].结论LDLR-E140K基因纯合突变致儿童HoFH,携带纯合突变的先证者临床表型最严重,携带杂合突变的家系成员均有高胆固醇血症表型,LDLR-E 140K是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致病性变异.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谷草转氨酶与淋巴细胞比值(ALRI)在原发性肝癌R0切除术后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7年3月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肝癌R0切除的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术前ALRI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确定ALRI的最佳临界值,并将患者分为高ALRI组(ALRI≥26. 06)和低ALRI组(ALRI<26. 06)。采用Log-rank单因素分析评估各临床病理特征包括ALRI对总生存期(OS)的影响,将有意义的变量进一步进行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比较高ALRI组与低ALRI组患者生存时间及肿瘤复发情况,并使用log-rank检验差异。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部位、肿瘤大小、肿瘤数目、分化程度、门静脉癌栓(PVTT)、TNM分期、出血量、微血管癌栓(MVI)、白蛋白、AFP、AST、ALRI是肝细胞癌患者R0切除术后OS的影响因素(P<0. 05); 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门静脉癌栓(PVTT)、TNM分期、ALRI是影响原发性肝细胞癌R0切除术后OS的独立危险因素(P<0. 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显示,低ALRI组较高ALRI组具有更好的OS及无瘤生存时间(DFS)(P<0. 001)。结论 术前ALRI是影响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R0切除术后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对肝细胞癌术后预后评估可能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9.
目的:系统评价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腹腔内引流的有效性。方法:系统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对照试验中心登记册及Cochrane图书馆(2018年11期)、CBM、CNKI、VIP等数据库。系统评价根据PRISMA指南进行,并采用固定与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22项研究涉及3 866例患者的RCTs(其中引流组2 003例,非引流组1 863例)纳入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腹腔内液体发生率[RR=1.26,95%CI(0.92,1.72),P=0.16]、术后死亡率[RR=0.44,95%CI(0.04,4.72),P=0.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放置腹腔引流未能降低恶心或/和呕吐的总体发生率[RR=1.16,95%CI(0.95,1.42),P=0.15]、肩部疼痛发生率[RR=0.93,95%CI(0.71,1.23),P=0.62]。引流组具有更高的疼痛评分(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测量)[MD=1.00,95%CI(0.58,1.42),P<0.00001],更长的手术时间[MD=6.07,95%CI(2.07,10.08),P=0.003]、术后住院时间[MD=0.73,95%CI(0.29,1.17),P=0.001]。切口感染与放置腹腔引流无关[RR=1.61,95%CI(0.97,2.69),P=0.07]。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毕放置引流管并无明显优势,腹腔引流的常规使用似乎具有不利的临床结果,对于这种措施应重新考虑。  相似文献   
40.
通过图片展示具体操作方法,为针刺干预大鼠提供较为全面的、系统的操作方法。根据实验操作目的,按需选择不同的固定方法,方便实验顺利进行,减少不良刺激反应,降低死亡率,提高针刺治疗效果,得出更加可靠、客观的实验结果。为实验室及教学实践提供较为简便、易行,方便针刺大鼠的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