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78篇
预防医学   24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3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先秦和秦汉时期,中医学术在经历了比较充分分化的基础上,进行了一次成功的综合,中医理论也完成了一次飞跃。考察这次飞跃,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学术氛围,包容会通的文化特质,乃至秦汉统一强国的气概,是其重要的文化基础。欲实现现代中医学的飞跃,中医学术必须经历更成熟的分化,并在相适应的社会人文大环境下走向更高层次综合,这正是先秦和秦汉中医学术先分后合的在成功给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32.
《灵枢》与《素问》究竟孰先孰后,历来有不同的看法。因《灵枢》一度失传,王冰注《素问》而未注《灵枢》,致谈《内经》多称举《素问》,甚或视《灵枢》为伪书。本根据《素问》所引“《经》言”书证,逐条加以分析,证明《灵枢》是“经”而《素问》是“论”,进而从先秦诸子书中追朔《内经》理论的渊源。  相似文献   
33.
目的:挖掘先秦至东汉中医古籍以及哲学古籍中的心身理论,为构建中医心身医学理论体系提供参考。方法:以中国知网古籍数据库作为文献来源,经过文献筛选录入MySQL数据库中,建设先秦至东汉中医心身医学古籍数据库,并在数据库的基础上通过文献计量法对文献的朝代分布、著作分布以及关键词分布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数据库共录入包含"心"的条文2048条,涉及著作113部;包含"性"的条文620条,所涉及著作73部;包含"情"的条文976条,所涉及著作82部;包含"志"的条文1530条,所涉及著作91部。从朝代分布来看,从先秦至东汉的文献数量整体呈增长趋势:从著作分布来看,在《太平经》《论衡》《吕氏春秋》《准南子》等古籍著作中蕴含着丰富的心身理论;从关键词分布来看,分别以"心""性""情""志"为主题词检索录入的条文中涉及的关键词出现频率大于30%的分别有知、心、欲、情。结论:秦汉之际中医学以及哲学古籍中蕴含了丰富的心身理论,同时在秦汉时期的诊疗实践过程中凸显出了上工治未病的优势。通过数据库技术挖掘秦汉之际的心身医学体系对于目前临床中相关疾病的先期诊断、治疗以及预后等过程中均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4.
先秦两汉时期,在阴阳、五行等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及天人合一整体观的指导下,结合早期的解剖知识及日渐积累的临床经验,逐步形成了中医学的理论框架,从而初步建立了中医学的基础理论体系。就痹病而言,在基础理论方面,对痹病病因病机有了创新性认识,强调外因责之于风寒湿三气杂至,内因责之于营卫失调。在痹病脉象理论的阐述方面,提出五脏之痹脉象各异,以人迎寸口脉诊详辨痛痹,以太谿脉诊决阴痹生死,并且确立了营卫气血在痹病发生中的地位。尤其在痹病的诊断方法、治疗原则以及方药等方面发挥甚多,创新了痹病的的外治方法,初步形成了理法方药四位一体的中医痹病诊疗体系,对后世诊治痹症具有引领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5.
先秦逻辑的“应因之术”是形成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古医家运用中国先秦逻辑的“应因之术”建构了中医理论体系。“应之道”指导中医学认识和发现生命运动的客观规律,构筑了生理之应、病理之应和天人之应的理论框架;“因之术”积淀为医学家们的主观思维规律,形成“司外揣内”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36.
先秦儒学与老庄哲学的身心修养方法初探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初步探讨了先秦儒学“教化”身心修养方法与老庄哲学“自化”身心修养方法的认知基础、运作过程、基本要求和具体修养方法,提出了它们对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身心健康调节模式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37.
38.
39.
一、中国整脊疗法发展简史中医对脊柱病的认识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其发展过程可以概括为:起源于远古,盛行于殷商,总结提高于秦汉,广泛应用于晋唐,发展创新于宋元,系统完善于明清,正名昌盛于当代。(一)先秦时期  相似文献   
40.
《湖南中医杂志》2012,(3):F0004-F0004
秦汉时期《神农本草经》将铁皮石斛列为上品。味甘,平。主伤中、除痹、下气、补五脏虚劳赢弱、强阴。久服厚肠胃,轻身延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