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19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68篇
综合类   56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60篇
中国医学   21篇
肿瘤学   1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5篇
  1980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81.
目的 分析前列腺癌根治术后辅助性及挽救性放疗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同时对PSA变化水平和意义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分析2008—2015年间收治的前列腺癌根治术后行放疗患者58例资料(IGRT 50例,IMRT 8例),辅助性放疗21例,挽救性放疗 37例。前列腺精囊95%PTV中位处方剂量为74 Gy,盆腔95%PTV中位处方剂量为50 Gy。Kaplan-Meier方法计算生存率,Pearson法行相关分析。结果 中位随访36.2个月。3年BRFS率为82%,3年OS率为96%。全组PSA放疗后降至最低点的中位时间为3个月,平均值为0.04 ng/ml。辅助性放疗前PSA中位数0.034 ng/ml,手术至放疗中位时间5.4个月,放疗后PSA降至最低点平均需4.6个月。挽救性放疗前PSA中位数0.540 ng/ml,手术至放疗中位时间69.7个月,放疗后PSA降至最低点平均需9.4个月。1、2级急性泌尿生殖和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5%、2%和30%、8%;1、2级晚期泌尿生殖和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16%和9%、3%。直肠D50与早晚期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明显相关(P=0.012、0.026)。结论 辅助性放疗比挽救性放疗PSA降至最低点时间短,二者早期晚期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282.
目的 通过简化手工调强照射与标准切线照射的计划比较研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64例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每例均行简化手工调强计划和标准切线计划。简化手工调强计划是在内和(或)外侧切线开野方向,复制出遮挡高剂量区的附加野,通过调整附加野和开野之间的权重来减少高剂量区范围。为了优选出简化调强计划,将大于103%、105%及107%高剂量区作为遮挡范围,分别做3套计划来筛选最优计划,同样标准切线计划也进行了楔形板优选,2种优选计划对于靶区覆盖和靶区剂量均匀度和危及器官受量进行了比较。结果 当剂量归一为95%CTV体积100%时,85%优选简化调强计划的遮挡区为大于103%的高剂量区,94%简化调强计划的靶区充分覆盖,基于乳腺CTV体积的分组研究显示,简化调强在大乳腺组不但能显著减少高剂量区和降低最高点剂量,而且也提高剂量均匀指数,但这种效应在小乳腺组不明显。另外,也同时减少了周围危及器官受量。结论 简化手工调强技术在大乳腺病例中可以替代标准切线技术来改善靶区剂量均匀度。  相似文献   
283.
目的 研究非对称射野情况下使用动态楔形板时手工计算处方剂量的校正。方法 利用VarianEclipse治疗计划系统和23EX加速器的数据计算射野分别为6cm×6cm、8cm×8cm、10cm×10cm、12cm×12cm、14cm×14cm、16cm×16cm、18cm×18cm、20cm×20cm的处方剂量。计算时保持射野不变,非楔方向为对称,改变楔形方向的准直器大小,使射野的几何中心与等中心的距离以1cm为步长递增。动态楔形板度数取10°、15°、20°、25°、30°、45°和60°,能量取6和10MV。根据计算结果模拟出射野几何中心与等中心的距离与校正因子之间的关系曲线图。选择有代表性的角度和射野,利用该校正因子对手工计算所得到的结果进行校正,并进行实际测量,验证结果是否在误差允许范围内。结果 射野大小对校正因子的影响很小,所以取不同射野时的平均值作为实际计算时使用的校正因子。不做校正时,能量为6MVX线的情况下,30°楔形板最大误差可达18%,45°楔形板最大误差可达30%,与实际所需要的处方剂量相差很多,校正以后测量结果的误差范围分别为-1.8%~0.09%和-1.8%~-0.25%,该误差大小可以接受。结论 在非对称动态楔形野的情况下,手工计算时采用对称野的楔形因子得到的处方剂量与实际治疗时应该使用的处方剂量有很大差别,采用校正因子校正后,误差缩小到临床能够接受的范围。  相似文献   
284.
目的 分析煤工尘肺合并胸腔积液的病因.方法 对本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73例煤工尘肺合并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胸腔积液的病因以结核性胸腔积液34例(46.6%)和癌性胸腔积液16例(21.9%)为主,其他病因有心源性、肺炎旁胸腔积液、液气胸等.结论 本组病例中胸腔积液主要病因为结核性胸腔积液.  相似文献   
285.
目的 促进甲钴胺注射液的临床合理应用。方法 对1例静脉用甲钴胺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案例进行分析,结合文献进一步探讨甲钴胺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的临床特点。结果 患者在最近一次使用甲钴胺注射液30 min内发生过敏性休克,属速发型过敏反应,发生原因可能与药品因素、个体差异、给药方式、用药剂量等有关。结论 甲钴胺注射液可引起过敏性休克,但其药品说明书未予记载和警示。甲钴胺注射液宜采用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方式给药,建议老年患者酌情减量使用;加强用药监护,避免发生严重药品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86.
目的研究老年骨质疏松症(OP)合并肌少症患者营养状态和血清生物化学指标的变化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方法选取老年OP合并肌少症患者102例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对照组。根据微型营养评价(MNA)量表评估营养状态,按营养状态结果将其分亚组。检测并比较各组血清生物化学指标。另采用Pearson积差系数分析MNA评分和生物化学指标的相关性。 结果观察组体质指数、基础代谢率、腰椎L2~4骨密度、上臂肌围、MNA评分、血红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磷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钙、维生素D3、骨碱性磷酸酶(BALP)及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ICT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随营养状态改善呈明显上升趋势(P<0.05)。MNA评分与血清钙、维生素D3、BALP和ICTP呈明显正相关(P<0.05)。 结论老年OP合并肌少症患者营养状态与血清生物化学指标存在明显相关性,提升患者营养状态可能对控制病情进展和改善预后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87.
目的:观察电针后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室肌电传导和缝隙连接蛋白43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分别为假手术组(SH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电针组(EA组),每组各8只。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建立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SH组开胸后只穿线不结扎冠状动脉;IR组开胸后穿线结扎冠状动脉30 min,开放冠状动脉后再灌注30 min; EA组开胸后结扎冠状动脉30 min,再灌注即刻对大鼠双侧“内关”穴进行电针干预30 min。记录冠状动脉结扎前(T0)、缺血30 min(T1)、再灌注30 min(T2)的心率(HR)与平均动脉血压(MAP),记录T2时的传导速度(CV)、有效不应期(ERP)与心律失常评分,计算激发波长(λ,λ=ERP×CV),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x43分布,免疫印迹法检测Cx43表达。结果:与SH组比较,IR组与EA组T1、T2HR及MAP降低,CV、ERP与λ降低,Cx4...  相似文献   
288.
目的 探讨低温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大鼠心室肌电传导变化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选择清洁级2~3月龄健康雄性SD大鼠,制备离体心脏灌注模型16个,随机分为两组(n=8),正常对照组(C组):持续灌注37℃K-H液120 min;低温缺血再灌注组(IR组):持续灌注37℃K-H液30 min后停止灌注60 min,随后再灌注30 min。分别在持续灌注15 min(T0)、持续灌注30 min(T1)、再灌注15 min(T2)、再灌注30 min(T3)时点采集心率(HR)、传导速度(CV)和电传导图并记录心律失常情况;通过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检测再灌注后左心室前壁组织应急诱导磷蛋白1(STIP1)、连接蛋白43(Cx43)蛋白的表达和分布。结果 IR组:在再灌注期间,有7例发生心律失常;在T2、T3时点与T0和T1比较,HR、CV明显降低(P <0.05)且传导方向呈发散改变。与C组比较,IR组心肌...  相似文献   
289.
目的 观察低温缺氧/复氧(hypothermia hypoxia/reoxygen,H/R)后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rat cardiac fibroblasts,RCFs)对心肌H9c2细胞间通讯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将RCFs细胞与H9c2细胞以2:1数量比Transwell共培养后随机分为6组。其中T+AngⅡ组及H/R-T+AngⅡ组加入1.5 nmol/L AngⅡ,T+ARB组及H/R-T+ARB组加入1 nmol/L缬沙坦。T组、T+AngⅡ组及T+ARB组进行正常培养,H/R-T组、H/R-T+AngⅡ及H/R-T+ARB组进行H/R处理。检测各组培养液中AngⅡ含量;H9c2细胞Cx43、ERK1/2表达量及磷酸化及细胞间通讯情况。结果 与T组相比,H/R-T组及T+AngⅡ组H9c2细胞ERK1/2、Cx43表达及磷酸化水平降低(P <0.05),细胞间通讯减弱(P <0.05);T+ARB组H9c2细胞ERK1/2、Cx43表达及磷酸化水平增高(P <0.05),细胞间通讯增强(P <0.05)。与H/R-T组相比,H/R-T+Ang...  相似文献   
290.
目的观察术前预防性输注头孢呋辛钠后不同靶控浓度丙泊酚对妇科手术患者心室复极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妇科手术患者59例,年龄18~65岁,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入室补液并静滴头孢呋辛钠2.5g(溶于100ml生理盐水中)后,分别泵注丙泊酚血浆靶控浓度为2μg/ml(P2组,n=20)、3μg/ml(P3组,n=19)、4μg/ml(P4组,n=20)。分别在抗生素输注前(T_0)、抗生素输注完毕(T_1)、及丙泊酚达到靶控浓度时(T_2),测量并计算QT间期、QTc间期、T波峰值至终点时间(T_p-e间期)及Tp-e/QT。结果与T0时比较,T_1时P4组QTc间期[(469.9±34.0)ms vs.(451.2±24.9)ms]、Tp-e间期[(107±25)ms vs.(94±20)ms]、Tp-e/QT(0.260±0.058vs.0.236±0.043)明显延长(P0.05);与T_1时比较,T_2时P2组[(437.4±24.4)ms vs.(453.3±28.0)ms]和P4组[(438.8±29.9)ms vs.(469.9±34.0)ms]QTc间期明显缩短(P0.05)。结论丙泊酚可改善头孢呋辛钠引起的心室复极不均一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