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77篇
内科学   9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83篇
预防医学   16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27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61.
目的 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急性肾小管坏死的防治作用.方法 按10 mL·kg-1肌肉注射甘油建立大鼠急性肾小管坏死模型.30只Wistar大鼠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治疗组予促红细胞生成素(1000 IU·kg-1)尾静脉注射,实验结束时检测各组大鼠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尿渗量、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尿β2微球蛋白(β2-MG),肾组织匀浆丙二醇(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并进行肾脏组织学观察.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Bun、Scr、尿NAG、尿β2-MG、肾组织匀浆MDA明显下降,而尿渗量、肾组织匀浆SOD升高,肾脏病理改变好转.结论 促红细胞生成素可能通过抗氧自由基损伤,提高内源性抗氧化能力达到对急性肾小管坏死大鼠肾脏的部分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62.
余堂宏  胡宏  梁伟  刘金洪 《实用医学杂志》2009,25(23):3939-3940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急性肾小管坏死的防治作用.方法:建立大鼠急性肾衰竭模型.将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治疗前后检测血尿素氮、血肌酐、尿渗量、尿NAG、尿N-2酰-β-D-尿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尿β2-微球蛋白(β2-MG),并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治疗组血肌酐、血尿素氮、尿NAG、尿β2-MG较模型组明显下降,而尿渗透压升高,肾脏病理改变好转.结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急性肾小管坏死大鼠肾脏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63.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急性肾小管坏死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大鼠急性肾衰竭模型,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检测血肌酐、血尿素氮、尿渗量、尿NAG、尿β2-MG,并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治疗组血尿素氮、血肌酐、尿NAG、尿β2-MG较模型组明显下降,而尿渗透压升高,肾脏病理改变好转。结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急性肾小管坏死大鼠肾脏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64.
压力性损伤(PI)不仅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 而且管理费用高昂, 给患者及其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尽管目前用于识别早期PI的方法日趋多元化, 但是真正能够精准预测早期PI的方法仍偏少。表皮下水分扫描仪是首款经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授权的PI管理设备, 其通过测量局部组织生物电容水平, 监测组织存活力, 进而预测PI的发生、发展。作为一款新兴的诊断学仪器, 表皮下水分扫描仪已在临床实践中显现出巨大的优势, 可推动PI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预防与管理。该文介绍了PI的病理生理机制, 阐明了表皮下水分扫描仪的工作原理及参数设定、在监测早期压力性损伤组织存活力中的临床应用、存在的局限, 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65.
目的:探讨应用食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深度电烧伤创面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我们应用食指背侧岛状皮瓣一次修复同侧拇指深度电烧伤创面,共计12例患者和12个烧伤创面,入院后1~15d应用该方法修复。结果:皮瓣均成活,经过2个月~2年随防,患指外形及功能良好,皮瓣感觉恢复良好。结论:应用食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同侧拇指深度电烧伤,尤其用来修复拇指末节肌腱、关节外露或损伤的深度烧伤创面是一个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