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36篇
内科学   1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61篇
预防医学   1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4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实验性肺血栓栓塞症后血栓形成及其意义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实验性肺血栓栓塞症(PTE)后血栓形成及其意义.方法 利用经热处理(70℃水浴10 min)的家兔自体血凝块(0.04 g/kg)制备急性PTE模型,通过肺脏解剖和病理研究PTE后血栓形成及其规律,并动态观察其凝血系统活性和血浆内皮素、血栓素A2水平.结果 急性PTE后1 h有血栓形成倾向,24 h有新鲜血栓形成,5 d出现栓子全部或部分溶解,10、14 d有血栓机化.栓塞后24 h凝血酶原时间(7.15±0.06) s、纤维蛋白原(5.86±1.50) g/L,与栓塞前(7.34±0.19) s,(3.37±1.02) g/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静脉血浆血栓素A2于栓塞后5 min [(2.5±0.7)μg/L]开始升高,15 min [(2.5±0.6) μg/L]达峰值,与栓塞前(0.6±0.5) μg/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60 min开始下降(P>0.05).动、静脉血浆内皮素浓度均于栓塞后5 d [(0.84±0.15)μg/L、(0.23±0.05) μg/L]升高, 与栓塞前[(0.60±0.45) μg/L、(0.15±0.05) μg/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 PTE后有血栓形成,栓塞后病理改变取决于血栓形成、溶解、机化三者间的相互作用,内皮素代谢障碍和血栓素A2升高在发病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2.
张延军  刘青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9):4061-4063
[目的]探讨单侧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或闭塞患者侧支循环代偿与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方法]对86例MCA供血区域梗塞患者,在1周内进行TCD检查,并在入院当天及d21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65例患者有大脑前动脉(ACA)代偿,32例患者有大脑后动脉(PCA)代偿,27例患者既有ACA又有PCA代偿。病例组RVACA明显较对照组高(P﹤0.01);MCA主干及皮层支梗死患者的RVACA明显较对照组及深穿支梗死组高(P﹤0.01,P﹤0.05)。既有ACA又有PCA代偿的患者发病时、21d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ACA代偿患者与PCA代偿患者;而ACA代偿患者又显著低于PCA代偿患者(均P﹤0.01)。[结论]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越重,侧支开放出现的频率和级别越高;侧支循环状况好的患者病情相对轻,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203.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对急性肺损伤患者血清TNF-α、NF-κB的影响。方法 40例急性肺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常规积极治疗原发病、进行肺保护性机械通气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乌司他丁治疗,治疗前后观察血清TNF-α、NF-κB的变化。结果和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血清TNF-α和NF-κB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综合治疗基础上应用乌司他丁治疗能抑制急性肺损伤时的炎症通路,对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4.
[摘 要] 目的 评价非小细胞肺癌(NSCLC)原发灶18F-FDG PET/CT特征对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接受18F-FDG PET/CT检查的NSCLC患者91例,共96个原发灶,根据病理结果将病灶分为不伴淋巴结转移,即LN(-)组(n=66)及伴淋巴结转移,即LN(+)组(n=30)。比较两组原发灶大小、肿瘤消失率(TDR)、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和肿瘤代谢体积(MTV)差异,采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上述指标中预测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结果 LN(-)组和LN(+)组原发灶大小、TDR、SUVmax、MTV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原发灶、SUVmax及MTV增大和TDR降低,淋巴结转移比例增高。多因素二元Logistic逐步法回归分析结果表明TDR及MTV纳入回归方程。结论 NSCLC原发灶18F-FDG PET/CT表现特征对淋巴结转移具有预测价值,其中TDR及MTV是主要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205.
张延军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0):1199-1199,1266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应用吉西他滨1000mg/m^2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33例,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总有效7例(21.2%);生活质量改善10例(30.3%),稳定20例,下降3例。结论:单药吉西他滨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较好,可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方法:使用6层螺旋CT对39位肺动脉栓塞患者进行血管成像检查。应用准直1.0mm,螺距1.25进行扫描,将得到的原始数据行层厚1.25mm、3.0mm轴面重建,MIP2mm、5mm多视角多平面重组及MRP重组。分析不同后处理技术的检出栓塞动脉支数进行比较。结果:39例肺动脉栓塞患者,共累及肺动脉血管326支,以上5种重建方法对肺动脉主干及叶动脉的栓塞,显示检出结果一致。对段及亚段动脉的栓塞MPR优于其它后处理方法(P〈0.05)。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是肺栓塞安全、敏感性且特异性高的无创性诊断方法,其图像后处理技术更为直观、全面的显示栓子的形态、部位、范围。  相似文献   
207.
目的 研究偶发垂体大腺瘤在健康人群及肿瘤患者间发病率的差异,并探讨18F-FDG PET/CT全身显像在偶发垂体大腺瘤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对行PET/CT头部及体部检查的无垂体瘤相关病史的183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健康体检者600例,确诊及疑诊肿瘤患者1230例;选择PET显示垂体部位高摄取及同机CT显示垂体占位(病灶短径大于1.0 cm)患者,记录病灶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对入选患者进行随访3~26个月,经病理及MRI明确最终诊断;所有结果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应用Fisher确切检验比较偶发垂体大腺瘤在两组人群间发病率的差异,并评价PET/CT对偶发垂体大腺瘤的诊断价值。 结果 15例患者符合上述标准入选,SUVmax为4.2~22.2;1例患者经手术确诊为垂体区转移瘤,SUVmax为19.5;14例患者为偶发垂体大腺瘤,发病率为0.77%,其中源于健康体检者1例,发病率为0. 17%,其余13例患者均具有恶性肿瘤病史,发病率为1.06 %;PET/CT对偶发垂体大腺瘤的检出率为100%,准确率为93.33%。 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组垂体大腺瘤的发病率高于健康体检组;18F-FDG PET/CT显像对偶发垂体大腺瘤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8.
核素乏氧显像是一种可以为肿瘤乏氧程度提供定性及定量信息的显像,方法简便、安全、无创伤性。常用的乏氧组织显像剂有硝基咪唑类和非硝基咪唑类,前者进入细胞后,被还原的有效基团(-NO2)在乏氧细胞中不能再氧化而滞留于肿瘤细胞中,后者在乏氧组织中的滞留机制因显像剂的不同而不同。运用核素乏氧显像了解肿瘤组织的乏氧状态,对临床制定合理的放疗方案、评估放疗疗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