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1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楚雄州暴发性心肌炎发病与降水关系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探索暴发性病毒性心肌炎发病学相关因素。方法本文将楚雄州境内1991年以来发生的17起猝死病情与历年降水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该病集中地发生于降水量占全年降水总量58.75%的6~8月,每起猝死病情发生前1至4周有较多降水。结论暴发性病毒性心肌炎发病与降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2.
测定慢性气道阻塞(CAO)缓解期病人177例(40例慢性支气管炎、46例支气管哮喘、45例肺气肿和46例肺心病)和正常非吸烟者41例的FEV_1 、PEFR和V_(50)。3项指标在正常组与4组病人组间有显著差异性,5组间3项指标T_2检验,除慢支与支哮组间差异不显著外,其他任何两组间差异非常显著,五组中任一项指标均有显著差异性。各指标对任两组的比较,除慢支与支哮组间FEV_1、PEFR差异不显著,慢支与支哮、支哮与肺气肿组间V_(50)差异不显著外,其余各指标对任何两组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性。认为FEV_1是考核CAO最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23.
分光光度法定量测定中的误差来源于许多原因。本文论及在消除某些误差来源的限定条件下,由吸光度测量、标准溶液浓度及稀释过程3个方面引入测定结果的极值相对误差,并给出其计算式:同时指出,就该式而言,要提高测定结果的准确度应掌握的条件。  相似文献   
24.
根据鄂尔多斯荒漠草原1981~1986年四季降水、长爪沙鼠4~5月、10~11月密度资料,利用主成分回归分析,给出两种不同条件下预报鼠密度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25.
齐多夫定(AZT)、拉米夫定(3 TC)和印第那韦(IDV)的三联用药在临床上常作抗HI V治疗的联合用药方案[1,2]。对ACTG320测量的356名初始CD4+T细胞计数小于0.200×109cells/L的AIDS患者在治疗期间每隔几周测试的CD4+T细胞计数数据[2,3]进行二次及三次拟合,得到每位患者的最高CD4+T细胞计数时间,进一步用改良Logistic函数对患者的最高CD4+T细胞计数时间进行累积分布拟合,通过对拟合函数求一阶导数得到病人达到最高CD4+T细胞计数概率关于治疗时间的密度函数,并对密度函数求极大值,得到了16周和40周左右为治疗效果最佳监测时间,为临床监测此种治疗方案的疗效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6.
鄂尔多斯荒漠草原动物鼠疫流行与降水量的关系和预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讨论鄂尔多斯荒漠草源1967-1996年动物鼠疫流行动态与降水资料的关系。通过比较推断,在6-8月的降水量连续两年达到210mm后的1-2年,动物鼠疫可能流行。对降水资料用方差分析作准周期分析,得到降水周期为11年和8年。预报结果:到2002年或2003年左右,动物鼠疫可能发生流行。  相似文献   
27.
Objective: 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density of Himalayan marmot (Marmota himalayana) and climatic factors such as temperature, precipitation, humidity, vapour pressure, sunshine percentage, wind velocity, which are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global climate change, and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plagu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thods: We conducted a regression analysis to find the possible climate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the density of Himalaya marmot, and analyzed the response characters of Himalayan marmot to climate change. Results: Daily precipitation days (〉=0.1 mm) and sunshine percentage we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the density of Himalayan marmot (P〈0.01). Conclusion: Climate change was associated with the risk of plague. This phenomenon is valuable for Himalayan marmot and plague prevention. More studies are needed to understand the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on Himalayan marmot and plague.  相似文献   
28.
目的 了解我国19个省病媒生物监测点白纹伊蚊密度消长趋势,为白纹伊蚊及相关传染病预防控制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整理2006-2013年全国病媒生物监测系统中诱蚊灯法在居民区、公园、医院、农户、牲畜棚环境监测的白纹伊蚊数据,按监测点所在温度带、降水带,进行不同监测生境、月份、年份和温度带白纹伊蚊密度差异的统计学分析. 结果 2006-2013年全国白纹伊蚊总密度为0.036只/(灯h).不同生境白纹伊蚊平均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牲畜棚和农户环境中白纹伊蚊密度较高,且都是7月密度最高,而公园、医院和居民区7-8月密度均较高;白纹伊蚊密度最高年份为2006年,其后密度明显下降,2010年和2013年略有回升.不同温度带白纹伊蚊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热带的白纹伊蚊密度最高,达0.091只/(灯h),其后依次为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监测点未监测到白纹伊蚊;暖温带的密度高峰出现在8月,晚于亚热带的7月;热带的白纹伊蚊密度全年有2个高峰,分别出现在7月和10月;热带地区白纹伊蚊密度2010-2012年出现明显的上升.不同降水带中,发现白纹伊蚊分布的3个降水带白纹伊蚊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降水量400~800 mm区域的白纹伊蚊密度最高,达13.89只/(灯h),其后依次为800~1600 mm、 1600 mm区域, 400 mm区域未发现白纹伊蚊;不同降水带中白纹伊蚊密度全年均呈单峰曲线,年均降水量400~800 mm区域白纹伊蚊密度全年最高峰出现在9月,800~1600 mm区域密度最高峰出现在8月, 1600 mm区域6-11月密度均较高; 1600 mm区域密度在2008年后一直缓慢上升. 结论 不同监测环境、温度带、降水带、月份、年份的白纹伊蚊密度存在差异,提示在白纹伊蚊及相关传染病的预防控制上不同的生境、温度带(地区)、月份应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29.
处暑     
《现代养生》2011,(16):1
处暑,每年的8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50°时是24节气的处暑。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节令到了处暑,气温进入了显著变化阶段,逐日下降,已不再暑气逼人。"一场秋雨一场凉","处暑热不来"等谚语,就是对"处暑"时节气候变化的直接描述。但总的来看,处暑期间的气候特点是白天热,早晚凉,昼夜温差大,降水少,空气湿度低。在这样的环境下,人容易  相似文献   
30.
利用甘肃省春油菜种植区甘肃民乐县1987—2006年、合作市1987—1999年油菜生育期、产量资料及光温水气象资料,分析了气候变化特征及与油菜生长发育、产量形成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气候变暖背景下,甘肃油菜产区气温呈升高趋势,气温倾向率在0.28~0.31℃·10a-1,河西民乐产区气温增幅大于甘南合作产区。降水基本稳定,两地增(民乐)、减(合作)幅较小。关键生育期——苔花期降水民乐呈减少趋势,合作呈增加趋势;气候变暖使油菜生育进程加快,民乐现蕾—开花、开花—绿熟间隔日数减少趋势明显,1997—2006年平均日数较1986—1996年分别减少13 d和4 d;单位气候要素变化导致气候产量敏感程度不一,民乐产区降水影响以正效应为主,水分不足是产量提高的主要限制因子,最大影响时段出现在苔花期。合作产区光温影响以正效应为主,光温条件不足是主要限制因子,其次是现蕾—开花期降水呈正效应。总体而言,气候变化对高寒阴湿区油菜产量增加和品质形成更为有利,不利于温带草原气候区油菜生产,温带草原气候区应积极采取抗旱保墒、播种期提前等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