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3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63篇
肿瘤学   9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21.
目的:探讨硝菔通结方对功能性便秘大鼠结肠组织中VIP-c AMP-PKA-AQP3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150只,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硝菔通结方高、中、低剂量组(380,190,95 g·kg-1),每组30只,除正常组外采用复方地芬诺酯ig法建立SD大鼠功能性便秘模型,给予不同剂量硝菔通结方ig,共给药4周。检测大鼠首粒黑边排出时间及粪便含水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及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分别检测治疗1,2,3周不同时间点大鼠结肠组织中血管活性肠肽(VIP),环磷酸腺苷(c AMP),蛋白激酶A(PKA),水通道蛋白3(AQP3)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首粒黑便排出时间显著延长,粪便含水率显著降低(P0.01),结肠组织中VIP,c AMP,PKA,AQP3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硝菔通结方各剂量组大鼠首粒黑便排出时间显著缩短,粪便含水率明显增加(P0.05,P0.01),结肠组织中VIP,c AMP,PKA,AQP3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有升高趋势,且高、中剂量组较低剂量组升高更显著,给药后第2,3周较第1周的指标变化更显著(P0.05,P0.01)。结论:硝菔通结方能够调节胃肠动力和改善肠道水液代谢治疗功能性便秘,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干预VIP-c AMP-PKAAQP3通路来实现,并且具有一定的时间和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22.
目的:观察通腑活血方对肠粘连模型大鼠盲肠组织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3通路中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通腑活血方防治术后肠粘连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48只,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四组:对照组、模型组、通腑活血方组和几丁糖组,每组12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大鼠采用Ellis法制备肠粘连模型,分别给予各组大鼠相应处理。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盲肠组织病理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Western blot和RT-PCR法检测盲肠NF-κB/TGF-β1/Smad3信号通路中关键因子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组织病理学出现显著变化,血清IL-6、TNF-α含量显著升高(P<0.01),盲肠组织中IL-6、TNF-α、p-NF-κBp65、TGF-β1、Smad3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升高(P<0.0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升高(P<0.01),核转录因子-κB抑制蛋白(IκB)、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 与模型组比较,通腑活血方组和几丁糖组大鼠血清IL-6、TNF-α含量显著降低(P<0.01),盲肠组织中IL-6、TNF-α、p-NF-κBp65、TGF-β1、Smad3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水平降低(P<0.01)、MMP-9蛋白相对表达水平降低(P<0.01),IκB、TIMP-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且盲肠组织病理学均有显著改善,其中以通腑活血方组改善更显著。结论:通腑活血方可有效防止术后肠粘连的发生,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TGF-β1/Smad3信号通路活化,减少炎症因子的释放,调节TIMP-1/MMP-9平衡,防止肠粘连。  相似文献   
23.
目的:采用复方地芬诺酯灌胃法建立SD大鼠功能性便秘模型,检测便秘大鼠的结肠肌电变化及大鼠血清中胃动素、胃泌素的含量,探讨功能性便秘的发生机制。方法:清洁级SD大鼠32只,雄性,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各16只,给药3周;观察大鼠便量、便质等一般表现;Power Lab检测大鼠在体结肠肌电的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中胃动素、胃泌素的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结肠肌电慢波频率减慢(0.862±0.201mV,P<0.01),幅值增大(0.082±0.017mV,P<0.01);血清中胃动素、胃泌素的含量明显减少,分别为(98.16±5.20,P<0.01)、(10.96±0.33,P<0.01)。结论:采用复方地芬诺酯灌胃法建立的SD大鼠功能性便秘模型,其模型大鼠结肠肌电慢波节律异常改变以及胃肠激素分泌紊乱可能是导致大鼠胃肠动力障碍,引起功能性便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4.
侯杰军  陈荣  路亚娥  闫曙光 《陕西中医》2014,(11):1528-1529
目的 :观察甲亢平消丸联合小剂量他巴唑治疗甲亢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甲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甲亢平消丸+小剂量他巴唑片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剂量他巴唑片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治疗后观察疗效及FT3、FT4和hTSH等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FT3及FT4有明显降低,血清hTSH有明显升高,对比后有差异(P<0.01);两组间药物治疗后对比后无差异(P>0.05)。结论:甲亢平消丸联合小剂量他巴唑治疗甲亢有效,并可减少他巴唑用量;在服用方面,丸剂较汤剂比较,具有服用方便,便于储存、便于携带等优势。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发生、发展过程中基因的变化及多位点之间的相关性,发现9号染色体上与ESCC密切相关的抑癌基因.方法 通过手工显微切割、PCR扩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AgNO3染色等技术,对照正常组织,检测不典型增生及癌组织在9号染色体上6个微卫星位点的杂合性缺失(LOH)的情况,同时分析该6个位点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在有信息的病例中,正常组织未发生LOH,不典型增生总LOH率为17.2%(25/145),ESCC总LOH率为24.9%(43/173);不典型增生和ESCC组织中,6个微卫星位点的LOH率依次分别为D9S162(20.8%、36.7%)、D9S171(33.3%、36%)、D9S753(34.8%、46.2%)、D9S1748(4.2%、13.8%)、D9S242(14.3%、21.2%)、D9S43(0、0).无论在不典型增生还是在癌组织中,其LOH在9号染色体的各位点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26,P<0.005;X3=22.66,P<0.005).结论 从正常组织到不典型增生再到癌变的过程中,存在染色体改变的累积.D9S171、D9S162、D9S242、D9S753位点存在较高的等位基因LOH,均>20%,各位点或其附近可能存在与ESCC发展相关的抑癌基因.  相似文献   
26.
肝癌是临床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其发生呈现多阶段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癌前病变-肝癌。其中肝癌癌前病变恶变成为肝癌的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可能受Kupper细胞极化方向的影响。Kupffer细胞是肝脏中特殊的单核巨噬细胞,可在不同的微环境中分化出不同的表型即M1型和M2型,表现出不同的功能,在肝癌中发挥抑癌或促癌的作用。研究发现多种miRNA、LncRNA可通过靶向干预Kupffer极化相关蛋白进而调控其极化方向,从而影响肝癌癌前病变的发生、发展及恶变,降低肝癌的发生率。本文主要阐述上述研究的前沿进展,为肝癌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7.
目的:观察茵陈蒿汤对急性肝内胆汁淤积大鼠肠道黏膜屏障及NF-κB的影响。方法:70只大鼠按照体重随机分为正常空白组(10只),大鼠经ANIT诱发急性胆汁淤积模型组(30只)、造模成功后茵陈蒿汤灌胃中药组(30只),其中中药组和模型组又按灌服ANIT后24 h、48 h、72 h 3个时间点分为3组,每组各10只。检测大鼠血清肝功能、小肠组织病理形态和肝组织NF-κB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大鼠活动量、进食、精神状态及毛色均有明显改善。与空白组比较,中药组与模型组大鼠均出现ALT、ALP、GGT、TBIL的迅速升高,中药组24 h与模型组24h比较,ALT及TBIL明显降低,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在造模48 h后,中药组与模型组ALT、TBIL均达到高峰,且两组对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72 h后,中药组与模型组ALT、TBIL均较同组造模48 h下降,且两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造模后24 h及48 h两个时间点比较,中药组的ALP、GGT均低于模型组,但均无统计学差异;至造模72 h后,中药组ALP、GGT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同期模型组,两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小肠病理显示各时期中药组较同期对照组小肠结构改变较轻;肝脏组织中NF-κB的表达中药组明显低于空白组(P<0.01)。结论:茵陈蒿汤可以改善急性肝内胆汁淤积大鼠的一般状况和肝功指标,保护肠道黏膜屏障,减轻肝脏炎症损伤。  相似文献   
28.
自1935年Whipple等首先提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以来,几经改进已失去原貌.六十年代标准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包括远端半胃、全十二指肠、胆管、胆囊及胰头、颈、钩突的切除.重建术为胰空肠吻合、胆肠吻合和胃肠吻合.1978年Traverso和longmire采用了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重建术的选择: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重建方式有:传统的十二指肠切除术、保留幽门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胰胃吻合术、双Roux袢吻合术,以及最近提出的保留幽门的各种重建术式.胰腺残端的处理:1.不吻合的选择,早期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曾采用胰管结扎术,但有囊肿形成和胰瘘的危险,有报道胰管结扎术后胰瘘发生率达70%.以后许多作者使用胰管栓塞术,认为这种方法较胰空肠吻合术安全.可导致完全的外分泌腺萎缩.1991年Linos等提出了胰管外引流术,并通过对病人4~10个月随访认为这种技术既避免了高危的胰空肠吻合又保留了内分泌功能.2.胰空肠吻合术:最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一为端端套人式吻合,一为端侧粘膜对粘膜吻合.认为粘膜对胰管吻合是一种可取的方法,许多外科医师在胰肠吻合处使用支架管,以引流胰液防止有活性的胰酶引起组织自溶,而Bartoli等认为用支架管与不用支架管的胰瘘发生率无区别,不同类型的胰空肠吻合术并发症发生率没有显著差别.3.胰  相似文献   
29.
目的观察八珍汤对结肠癌皮下移植瘤模型小鼠癌组织中CXCR4及CD133共表达的影响,探讨八珍汤抑制结肠癌移植瘤生长的机制。方法将70只裸鼠随机分为模型组35只、八珍汤组35只。2组均采用结肠癌CT26细胞混悬液直接注射的方法建立皮下移植瘤模型,造模后第10天起,模型组以无菌蒸馏水灌胃,八珍汤组以八珍汤灌胃,均连续灌胃10 d。自灌胃开始后第2,4,6,8,10天测量肿瘤大小并计算体积,然后计算抑瘤率。灌胃后的第11天处死2组裸鼠,取瘤组织,常规HE染色观察,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瘤组织中CXCR4和CD133表达情况。结果灌胃后第2,4,6,8,10天,八珍汤组肿瘤体积均明显小于模型组(P均0.05),八珍汤组抑瘤率为56.13%。移植瘤组织HE染色显示,八珍汤组较模型组细胞异型性小,且细胞排列成团现象不明显。2组CXCR4、CD133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虽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八珍汤组约较模型组降低10%。结论八珍汤可以通过抑制CXCR4及CD133的共表达来抑制肿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30.
食管癌(Ensophageal Carcinoma,EC)是食管鳞状上皮的恶性肿瘤,进行性吞咽困难为其最典型的临床症状.本病是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