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40篇
  免费   150篇
  国内免费   132篇
耳鼻咽喉   32篇
儿科学   37篇
妇产科学   25篇
基础医学   122篇
口腔科学   36篇
临床医学   955篇
内科学   338篇
皮肤病学   34篇
神经病学   51篇
特种医学   147篇
外科学   169篇
综合类   1486篇
预防医学   619篇
眼科学   17篇
药学   672篇
  2篇
中国医学   588篇
肿瘤学   92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92篇
  2018年   101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88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257篇
  2013年   286篇
  2012年   305篇
  2011年   344篇
  2010年   320篇
  2009年   293篇
  2008年   270篇
  2007年   270篇
  2006年   200篇
  2005年   241篇
  2004年   238篇
  2003年   197篇
  2002年   146篇
  2001年   163篇
  2000年   134篇
  1999年   141篇
  1998年   138篇
  1997年   103篇
  1996年   90篇
  1995年   106篇
  1994年   108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60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41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6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4篇
  1966年   3篇
  1963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1.
通过对ICH M系列指导原则与我国相关技术指导原则的对比研究,分析我国相关技术指导原则与ICH M系列指导原则的主要差异。通过对公众、专家、企业进行问卷调查,摸清了ICHM系列指导原则在我国的认知和实施基础。在对比研究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结合ICH的要求,提出了ICH M系列指导原则在我国实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22.
目的:应用肌电图仪评价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正颌手术前后咀嚼肌功能的变化.方法:收集16例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需正颌手术病例和20例正常(牙合)和二腹肌前腹的表面募集电位,并计算其肌不对称指数运动.病例组在术后3个月和6个月时重复测定,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手术前病例组咀嚼肌电位小于对照组,尤以紧咬和咀嚼时差异显著(P<0.05),肌不对称指数与对照组无差异.术后3个月时,部分肌功能恢复,但紧咬和咀嚼时募集电位下降显著(P<0.001),肌不对称指数也增大,提示此时肌功能尚未完全恢复.术后6个月各种功能运动时的募集电位均大于术前水平,肌不对称指数则基本小于术前水平,说明肌功能有所改善.结论: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手术前咀嚼肌功能弱于对照组,正颌手术矫正了颌骨位置和咬合关系,改善了患者的咀嚼肌功能.  相似文献   
23.
氟钼酸铵对牙本质胶原分解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评价氟钼酸铵对牙本质龋损中胶原分解的抑制作用。方法:用10%、2.8%氟钼酸铵、2%氟化钠、去离子水分别处理4组牙本质人工龋损,然后用胰蛋白酶、胶原酶分解其胶原,通过羟脯氨酸含量测定,计算并比较各组牙本质标本胶原分解量。结果:10%、2.8%氟钼酸铵比2%氟化钠抑制两酶分解胶原的作用强(P<0.01),对胶原酶的作用尤为显著(P<0.01)。结论:氟钼酸铵抑制蛋白分解酶(尤其胶原酶)对胶原的分解作用是它抑制牙本质龋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4.
目的:对成年人咀嚼肌表面电极采集的肌电信号加以分析,研究下颌在6种不同运动状态下咀嚼肌肌电信号的可重复性,并取得正常参考值。方法:30名22-44岁受试者进行咀嚼肌表面电极肌电图检查,记录下颌姿势位、牙尖交错位和扣齿运动时双侧咬肌、颞肌前束和二腹肌前腹的肌电活动,每个受试者在3个不同时段各测试一次。结果:3次测试的咀嚼肌峰值电位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下颌姿势位时,右侧咬肌峰值电位95%正常参考值为0-0.1,左侧为0-0.13,右侧颞肌前束为0-0.67,左侧颞肌前束为0-0.1,右侧二腹肌前腹为0-0.13,左侧二腹肌前腹为0-0.1;牙尖交错位时,右侧咬肌峰值电位95%正常参考值为0.33-2.53,左侧为0.47-2.5,右侧颞肌前束为0.23-2.23,左侧颞肌前束为0.2-3.67,右侧二腹肌前腹为0.13-1.07,左侧二腹肌前腹为0.1-0.87;扣齿运动时右侧咬肌峰值电位95%正常参考值为0.5-2.5,左侧为0.73-2.3,右侧颞肌前束为0.4-3.47,左侧颞肌前束为0.3-3.63,右侧二腹肌前腹为0.2-1.07,左侧二腹肌前腹为0.13-0.97。结论:表面电极采集的双侧咬肌、颞肌前束和二腹肌前腹的肌电活动具有一定的可重复性。  相似文献   
25.
本文通过人工龋和动物龋实验研究了氟钼酸铵的防、抑龋作用.人工龋实验结果表明:涂擦10%氟钼酸铵组人工龋损深度小于1%和5%组;表面层厚度大于1%和5%组,防、抑龋最适浓度为10%.用10%氟钼酸铵比用2%氟化钠处理过的牙齿人工龋损深度小(P<0.01),表面层厚度大(P<0.05).大白鼠用10%氟钼酸铵涂擦下磨牙组比用2%组龋均龋损均数,龋齿发病率明显降低.总之,本研究结果证明10%氟钼酸铵有显著的防龋、抑龋作用,增强牙齿的抗酸溶解性,促进龋损的再矿化是其防龋、抑龋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美蓝在口腔鳞状细胞癌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node,SLN)活检中的应用,为临床N0患者是否作颈部淋巴结清扫提供依据。方法:用美蓝对3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临床N0患者行前哨淋巴结定位活检,通过与区域淋巴结清扫标本的比较来评价前哨淋巴结活检的准确性。结果:前哨淋巴结定位活检总成功率为93.3%(28/30),准确率92.9%(26/28),假阴性率为11.1%(2/18),灵敏度为83.3%(10/12),特异性100%(16/16)。结论:前哨淋巴结活检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能很好地反映淋巴结的转移情况,对指导淋巴结清扫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7.
目的:应用肌电图仪评价骨性III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正颌手术前后咀嚼肌功能的变化。方法:收集16例骨性III类错牙合畸形需正颌手术病例和20例正常牙合对照组,应用MedelecSynergy肌电图仪分别在静息放松、正中紧咬、前伸、开口、侧方和咀嚼运动时,测定双侧颞肌前束、咬肌和二腹肌前腹的表面募集电位,并计算其肌不对称指数运动。病例组在术后3个月和6个月时重复测定,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手术前病例组咀嚼肌电位小于对照组,尤以紧咬和咀嚼时差异显著(P<0.05),肌不对称指数与对照组无差异。术后3个月时,部分肌功能恢复,但紧咬和咀嚼时募集电位下降显著(P<0.001),肌不对称指数也增大,提示此时肌功能尚未完全恢复。术后6个月各种功能运动时的募集电位均大于术前水平,肌不对称指数则基本小于术前水平,说明肌功能有所改善。结论:骨性III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手术前咀嚼肌功能弱于对照组,正颌手术矫正了颌骨位置和咬合关系,改善了患者的咀嚼肌功能。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基于JCI理念的管理模式在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围手术期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住院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84例,依据奇、偶数的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2)。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基于JCI理念的护理管理模式。对比两组干预前后的平均尿流速与血清前列腺癌特异性抗原(PSA)含量。对比两组出院时的自主护理能力评分、术后的不良反应情况、干预前后的焦虑与抑郁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经过干预后,两组的平均尿流速与血清PSA含量均好转,观察组的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自主护理能力各维度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各项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经过干预后,两组的焦虑与抑郁评分均降低,观察组的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Z=3.174,P<0.05)。结论对接受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患者使用基于JCI理念的护理管理模式,可以改善患者的疾病治疗效果,缓解心理压力和不良情绪,减轻不良反应,提升护理满意度和自主护理能力。  相似文献   
29.
目的 繁育和鉴定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中条件性Notch2基因敲除小鼠,为Notch2在Treg中的功能提供研究工具;为Treg与免疫性疾病的发病关系及靶向治疗提供研究手段.方法 将引进的Notch2flox/flox小鼠和Foxp3-Cre+小鼠进行饲养和杂交;将繁育得到的第一代小鼠进行相互交配,再得到第二代小鼠.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鉴定出具有Notch2flox/flox Foxp3-Cre+基因型的小鼠,再通过该小鼠进行繁育.通过流式细胞术分选出野生型小鼠和Notch2flox/flox Foxp3-Cre+小鼠体内的Treg,Western blot检测小鼠Treg中Foxp3、Notch2、NICD2蛋白的表达,苏木精-伊红(hemotoxylin-eosin,HE)染色观察小鼠肺脏等器官的形态学变化.结果 该方法成功构建了在Treg中敲除Notch2基因的小鼠.Western blot结果显示Notch2flox/flox Foxp3-Cre+小鼠体内的Treg中Notch2、NICD2、Foxp3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5),HE染色显示该小鼠肺脏等器官出现明显炎症细胞浸润.结论 本研究成功构建了Treg中条件性敲除Notch2基因的实验小鼠,为Treg与免疫性疾病的发病和靶向干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面部损伤急诊治疗中整形外科技术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0年08月~2013年08月期间收治的300例面部外伤患者均运用整形外科技术,进行伤口修整、精细缝合;对软组织缺损的患者,根据软组织的缺损情况,采用皮瓣技术。结果:300例患者均一期愈合,无感染、血肿、皮瓣坏死现象。术后对215例患者随访6个月,术区无明显瘢痕增生,面部器官无牵拉变形,患者满意。结论:在面部损伤急诊的治疗中,整形外科技术的运用对患者面部形态及功能的恢复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