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观察脊柱旋转下不同非均匀姿势和持重时躯干肌的表面肌电活动规律。 方法选取正常健康成年男性10名,每名受试者以足底顺时针方向(0°、45°、90°、135°、180°)依次旋转站立,右手在0°位置抓住手柄负重,除0°位置外,受试者均为单纯侧屈姿态。每个测试位置均由带脊柱旋转的3个非均匀姿势组成,即直立位、左侧及右侧伸屈位。测试时,采用VICON三维拍摄测试系统观察躯干角的三维角度运动轨迹,利用表面肌电图仪记录受试者双侧腹直肌(RA)、腹外斜肌(EO)、竖脊肌(ES)、多裂肌(LM)、臀中肌(GM)的肌电变化。 结果不持重0°足位下,双侧RA、EO、ES、LM、GM的最大自主静态收缩值(MVC)百分比为1%~2%;持重20kg时,MVC%增高至3%~13%。不持重45°足位下,双侧各躯干肌的MVC%值在2%~18%之间;持重20kg时,除RA外,左侧各肌肉的肌电活动均较右侧活跃。不持重90°、135°及180°足位下,双侧各肌肉的肌电活动均有不同程度变化,少数情况下还伴随有其它肌肉的活跃肌电现象,多见于LM,其次为ES;持重20kg时,任一姿势下双侧腹肌的肌电活动均均减少,但是背侧肌均增高。45°直立位和135°左侧前屈位不持重情况下,受试者腰部闪动次数显著增多,与负重20kg下同一姿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脊柱旋转下,双侧躯干肌可产生不均匀的活跃肌电活动,以对抗其不均匀受力状况,所产生的腰部闪动现象可能是急性腰扭伤的病理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22.
范帅  张玲  蔡斌 《医用生物力学》2023,38(6):1134-1138
目的 定量分析前交叉韧带重建(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ACLR)术后关节粘连患者在体胫股关节 6 自由度的运动学特征。 方法 纳入 15 例 ACLR 术后关节粘连患者和 15 例健康受试者,运用便携式膝关节三维运动分析系统采集受试者负重屈膝和非负重屈膝时胫股相对于股骨的运动轨迹,获取胫股关节 6 自由度的运动学数据。 结果 与健康人相比,负重屈膝 30°、45°、60°和 75°时,膝关节粘连患者患侧胫骨内旋角度明显减少(P<0. 001);负重屈膝 30° 和 45° 时,膝关节粘连患者患侧胫骨相对于股骨的外翻角度较健康人明显减小(P<0. 05)。 非负重屈膝 75°时,膝关节粘连患者患侧胫骨内移距离较健康人明显减少(P<0. 05)。 结论 关节粘连限制了胫骨相对于股骨的旋转和内外移,对于胫骨相对于股骨的前后移动影响不大。 因此,临床上应该利用各种治疗手段松解股骨内外侧沟的粘连和外侧副韧带挛缩,解决旋转和内外移动受限的问题,以最大程度恢复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23.
目的: 观察手法复位结合综合物理疗法治疗急性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总结我院康复医学科门诊自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急性开口受限(病程在2个月以内)且经MRI证实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40例患者(男4例,女36例)的临床资料。治疗首先施予健康教育、物理因子治疗(超短波治疗、超声治疗、激光治疗),随后予手法复位,即刻配戴硬质热塑再定位垫,同时进行运动疗法(软管盘复位训练、关节稳定性训练和颈椎姿势训练)。每周5次,连续治疗2周。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后采用最大主动开口度(mm)、视觉类比评分(visual analogue pain score,VAS)(0~10分)、下颌功能损害问卷评分(mandibular function impairment questionnaire,MFIQ)进行疗效评估。治疗结束后MRI复查盘-髁关系。采用SPSS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和Wilcoxon符号秩检验。结果: 治疗结束后即刻,最大主动开口度从(24.5±6.4)mm 增加到(40.1±4.4)mm,开口末VAS从2(0,3)分下降到0(0,0)分,咀嚼VAS从1(0,3)分下降到0(0,0)分,下颌功能损害问卷评分从(25.0±6.5)分下降到(12.3±6.4)分,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息VAS 从0(0,0)分下降到0(0,0)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40例患者在治疗结束后平均(3.6±3.1)周MRI 显示正常盘-髁关系23例(占 57%),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9例(占23%),不可复性盘前移位 8例(20%)。结论: 手法复位结合综合物理疗法治疗急性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可以即刻增加开口度,缓解疼痛,改善TMJ功能,并对维持正常盘-髁关系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关节盘继以运动与验垫治疗对急性不可复性盘前移位患者的短期疗效;通过MRI评价复位后短期内颞下颌关节盘-髁关系.方法:选取44例患者急性开口受限(病程在2个月以内)且经MRI证实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患者(男7侧,女37侧),施予软组织放松技术,随后行手法复位关节盘.复位后指导患者进行为期2周的下颌运动轨迹训练、关节稳定性训练和软管盘复位训练.白天自我维持下颌休息位,夜间配戴硬质热塑再定位(牙合)垫,以保持良好的盘-髁关系.分别在治疗前、后评估患者的最大主动开口度和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0~10分),治疗结束后1~3个月内MRI复查盘-髁关系.采用SPSS 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经过2周治疗后,患者开口度明显改善,由治疗前的(22.6±6.1) mm增加到(43.9±3.3)mm;疼痛明显缓解,由治疗前的3.6±1.5下降到0.7±0.25.44例患者在治疗结束后平均4.6±4.7周经MRI复查显示,20例(占46%)为正常盘-髁关系;16例(占36%)为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8例(占18%)仍为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结论:关节盘手法复位后继以运动治疗及配戴(牙合)垫.对急性盘前移位患者能够恢复开口度,缓解疼痛,对维持正常盘-髁关系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25.
目的 分析多元化关节僵硬治疗技术对股骨头髓芯减压术后髋关节僵硬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6例股骨头髓芯减压术后髋关节僵硬患者进行康复评估,并对关节内、关节外僵硬的因素采取针对性的多元化关节僵硬治疗技术,包括关节松动术、软组织松解及运动治疗等。结果 经治疗后6个月随访,患者的髋关节前屈、后伸、外旋、内旋、外展、内收平均改善至(115. 2±12. 1)°、(13. 1±5. 7)°、(33. 2±6. 3)°、(16. 9±4. 9)°、(32. 1±4. 4)°、(15. 3±4. 5)°,活动时疼痛评分平均改善至(0. 4±0. 3)分,安静时平均为(0. 1±0. 3)分,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提高到(82. 3±9. 9)分,WOMAC骨性关节炎评分下降到(68. 2±13. 1)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关节僵硬的因素包括了关节内、关节外及肌肉力量与控制等因素,采取多元化关节僵硬治疗技术治疗髋关节僵硬的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26.
27.
28.
目的观察躯干均匀负重和非负重状态下静态前屈和后伸时腰背部、腹部及臀中肌的肌电活动规律和运动学特征。方法 6位正常健康的男性受试者直腿站立于特殊设计的试验框架和平台内做静态前屈和后伸的负重和非负重动作,每次试验持续4 s,重复3次。动作时,记录双侧腰臀部的10块肌肉:腹直肌、腹外斜肌、竖脊肌、多裂肌、臀中肌的肌电活动,以及三维角度运动轨迹和足底力系。计算标准化肌电、腰部躯干角和足底中心压力的位移。将所得数据作常规的统计分析。结果负重和非负重前屈时,都是背侧肌活动较大(10.47~16.94)。非负重后伸时,腹侧肌活动也较大;负重后,背侧肌(3.70~17.95)和臀中肌(6.64~11.52)活动增加,腹肌活动减少(10.66~4.18)。后伸时,躯干的闪动次数随负重增加而增多,在3D角上增加1.55次;负重后,足底中心压力向前后的移动多于侧方移动,前屈的前后方移动(14.60)多于后伸的移动(7.65)。结论后伸状态增加了背侧肌的活动,而且多裂肌更明显;同时,腰部角位移度和闪动次数增加,特别在后伸提重时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9.
目的 观察荣心丸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气阴两虚或兼心脉瘀阻证)的有效性以及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法进行试验。选择病毒性心肌炎(气阴两虚或兼心脉瘀阻证)患者160例,按3∶1比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口服荣心丸每次9 g,对照组口服芪冬颐心颗粒每次5 g,均3次/d,疗程均28 d。观察治疗前后心肌炎症状积分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肌酶,以及中医证候疗效、疾病疗效的改善情况。结果 疗后28 d试验组、对照组的心肌炎症状积分和下降的均值分别为6.106、5.026,证候疗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04%、71.05%,疾病疗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04%、71.05%,试验组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者未报告临床不良事件与不良反应。结论 荣心丸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气阴两虚或兼心脉瘀阻证)疗效优于上市药物芪冬颐心颗粒,并且未提示更高临床应用风险。  相似文献   
30.
目的观察躯干前屈和后伸运动过程提放体前和体后重物时腰腹臀肌的肌电活动规律和人体运动学特征。方法 10位正常健康的男性受试者直腿站立于试验平台内提放体前后的重物,同时监测双侧腰腹臀10块肌肉的肌电活动、躯干角运动和足底力系变化。分析肌电平均振幅、肌肉做功百分比和足底中心压力(center of pressure,COP)的位移,并进行常规的参数统计分析。结果重物在前时,背肌活动较强,并且负重后背肌做功百分比增大,腹肌活动减小;重物在后时,腹肌活动较强,背肌和腹肌的做功百分比接近相等,负重后腹肌的做功百分比增大,背肌活动减小;臀中肌负重后肌电活动增加,但做功百分比基本一致。结论躯干在前屈后伸的动态动作中,肌肉活动随负载大小、位置的不同而变化。前方负重时背肌主动,腹肌拮抗;后方负重时腹肌主动,背肌协同。臀中肌在动态任务中起的是稳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