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835篇
  免费   2012篇
  国内免费   809篇
耳鼻咽喉   11篇
儿科学   39篇
妇产科学   28篇
基础医学   840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8790篇
内科学   5737篇
皮肤病学   22篇
神经病学   7711篇
特种医学   1222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355篇
综合类   18277篇
预防医学   2907篇
眼科学   18篇
药学   11154篇
  105篇
中国医学   6420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241篇
  2023年   834篇
  2022年   1040篇
  2021年   1634篇
  2020年   1913篇
  2019年   2329篇
  2018年   915篇
  2017年   2192篇
  2016年   2178篇
  2015年   2506篇
  2014年   4152篇
  2013年   3873篇
  2012年   4765篇
  2011年   4943篇
  2010年   4546篇
  2009年   3957篇
  2008年   3705篇
  2007年   3331篇
  2006年   2769篇
  2005年   2743篇
  2004年   2409篇
  2003年   2126篇
  2002年   1741篇
  2001年   1474篇
  2000年   733篇
  1999年   388篇
  1998年   110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21.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MSCT)与磁共振成像(MRI)对发病<24h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8月郑州市第十六人民医院收治的发病<24h脑梗死患者76例,均行MSCT、MRI、DSA检查,以DSA结果为金标准,依照梗死部位分为脑干6例,颞叶15例,小脑5例,额叶12例,枕叶16例,基底节22例,统计两种检查方法诊断准确性。结果 MRI诊断发病<24h脑梗死病灶不同部位准确性(86.84%)高于MSCT(61.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诊断Kappa指数高于MS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MSCT比较,MRI应用于发病<24h脑梗死患者,诊断准确性较高,有助于临床尽早拟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2.
23.
24.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及对患者氧化应激、NIHSS评分的影响。方法 将14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74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西医对症支持治疗,在此基础上研究组患者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2周。观察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氧化应激反应情况及NIHSS评分。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均0.05),丙二醛(MDA)、髓过氧化物酶(MPO)、脂质过氧化物(LPO)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研究组患者上述指标变化更显著(P均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研究组患者降幅更加显著(P0.05)。结论 常规西医对症支持治疗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可显著减轻患者的氧化应激反应,改善神经功能及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5.
26.
〔摘 要〕 目的:探讨并分析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结合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8 年 2 月至 2020 年 2 月在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中心医院接受诊治的 30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 对 T1WI、T2WI、FLAIR、DWI、MRI 图像进行分析,然后将 MRA 结合 DWI 诊断结果与 MRI 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比 较不同方法对病变的检出率。结果:与 MRI 的检出率 43.33 %(13/30)相比较,MRA 结合 DWI 检出率 100.00 %(30/30) 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MRI 诊断结果中有 6 例 FLAIR 序列局部血管呈现为低信号,而 MRA 结合 DWI 诊断结果中,DWI 所显示的病灶解剖定位与 MRA 成像上所显示的血管异常解剖定位有着高度的一致性。结论:对急 性脑梗死患者实施 MRA 结合 DWI 诊断,能够对病灶的位置、血管情况等尽早的确认,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了准确的指 导依据。  相似文献   
27.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ACI)应用阿替普酶、依达拉奉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期间31例ACI者为观察对象,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15例(以阿替普酶溶栓)和观察组16例(加依达拉奉),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神经功能情况及血清指标水平变化,组间比较两组疗效差异。结果:治疗后观察组Hcy水平、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ACI应用阿替普酶、依达拉奉治疗,患者神经功能改善、疗效理想。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分析脑梗死瘫痪患者不同时机康复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114例脑梗死瘫痪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常规治疗2周内给予康复治疗,对照组常规治疗4周后给予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4、6周FMA、NIHSS、BI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2、4、6周FMA、BI评分较对照组患者显著提高,NIHSS评分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瘫痪患者不同时机康复介入治疗对效果影响显著,对于脑梗死瘫痪患者及早介入康复治疗可有效促进患者运动、神经功能的恢复及生活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29.
目的:对比不同去骨瓣减压术手术时机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8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时机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择期手术的40例为对照组,发病后6h内进行手术的43例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神经功能、炎症因子。结果:观察组患者预后良好率为81.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50%(P<0.05)。术后两组患者血髓鞘碱性蛋白(MB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S100B蛋白(S100B)均显著下降,但观察组下降更明显(P<0.05)。术后两组患者内皮素-1(ET-1)、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明显下降,但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P<0.05)。结论: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发病后6h内行去骨瓣减压术较择期手术可明显提高患者预后良好率,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缓解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16例,分为联合组和丁苯酞组,每组58例。丁苯酞组患者给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联合组在丁苯酞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共治疗14d。比较治疗前后NIHSS、ADL评分和炎性因子水平,血清caspase-3、Bax和Bcl-2含量和治疗疗效。结果:联合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丁苯酞组,ADL评分高于丁苯酞组,TNF-α和CRP水平低于丁苯酞组(P<0.05);联合组治疗后血清caspase-3、Bax含量低于丁苯酞组,血清Bcl-2含量高于丁苯酞组(P<0.05);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66%,高于丁苯酞组的75.86%(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可减轻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炎症反应及细胞凋亡所引起的损伤,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