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3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5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研究我国甘宁黄土高原阿拉善黄鼠鼠疫疫源地鼠疫菌的基因分型。方法 根据已经证实的22个DFR(差异区段)设计引物,每株鼠疫菌的每个DFR都采用PCR技术进行验证。结果 17株甘宁黄土高原疫源地鼠疫菌株共包括3个基因型,即7、11和13型。7、11和13型所占比例分别为5.9%(1/17)、5.9%(1/17)和88.2%(15/17)。结论 我国甘宁黄土高原阿拉善黄鼠鼠疫疫源地鼠疫菌的基因型主要为13型,而且13型是该疫源地鼠疫菌所特有的基因型。  相似文献   
22.
目前,对鼠疫菌的形态检查及搜寻均依靠非特异性的染色法,而鼠疫菌的形态在很多种情况下具有多变性,两极浓染的革兰阴性菌亦非鼠疫菌所特有的特征。因此,易造成假阳性而致误诊。辣根过氧化物酶结合鼠疫F1单克隆抗体(HRPF1McAb)免疫染色法解决了上述弊端。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索青海地区喜马拉雅旱獭疫源地鼠疫菌基因组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判断抽样选取青海地区喜马拉雅旱獭疫源地自然分离到的鼠疫菌556株,对其基因组型DFR数据进行分析,采用鼠疫菌基因组分型和空间流行病学方法,绘制鼠疫菌基因组DFR时空演变专题地图,综合分析鼠疫菌基因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趋势,探索鼠疫菌基因组时空演变影响因素。结果青海地区喜马拉雅旱獭鼠疫疫源地鼠疫菌DFR分型存在着明显的时空差异。在空间尺度上,5型和8型分布广泛,其中5型主要分布在玉树和唐古拉地区,8型主要分布在海南、海西和海北等地;32型仅存在唐古拉地区,44型则分布在海北的祁连、门源2个地区。在时间尺度上,各地分离到的鼠疫菌基因组DFR型别均有不同程度的种群替代,这一特点在玉树地区表象尤为明显。结论鼠疫菌基因组型时空分布及其演变受鼠疫疫源地所在的生态环境的综合影响,而气候因素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这将为基于生态流行病学和基因组流行病学的现代鼠疫防治和学科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4.
鼠疫噬菌体作为鼠疫耶尔森菌的细菌病毒,在自然界分布广泛。鼠疫噬菌体的深入认识,将会在鼠疫鉴定与诊断、疾病预防和治疗、生态学研究、微生物进化等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为了获取更多的鼠疫噬菌体样本,鼠疫自然疫源地不同生物环境因素中鼠疫噬菌体样本的规范采集、处理、保存对其质量有重要影响,鼠疫噬菌体分离培养的优化因素对自然界鼠疫噬菌体数量和种类分离率的提高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从野生型鼠疫噬菌体采集现场的选择、样本的保存条件、噬菌体的分离方法及其注意事项方面对野生型鼠疫噬菌体的分离技术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5.
目的 采用两种微量法检测青海高原野生型鼠疫噬菌体的宿主谱,为今后噬菌体生态学研究和基于宿主范围噬菌体分类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基于OmniLogTM微生物鉴定系统微量法和微量点滴法,检测3株鼠疫噬菌体对2株鼠疫耶尔森菌(鼠疫疫苗株EV76、614F)和4株非鼠疫耶尔森菌(假结核耶尔森菌PTB3、PTB5、大肠杆菌V517、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52302-2)的裂解情况。结果 476号、087号和072204号鼠疫噬菌体均能成功感染鼠疫疫苗株EV76、614F并依赖其生长繁殖,且基于OmniLogTM系统33℃培养48 h也能够观察到试验孔中四唑类染料颜色随着噬菌体数量的增加和宿主菌数量的减少而变淡。利用微量点滴法检测3株鼠疫噬菌体对4株非鼠疫耶尔森菌敏感性结果显示,28℃和37℃时476号鼠疫噬菌体对假结核耶尔森菌PTB5敏感,而087号和072204号对其不敏感;476号、087号和072204号鼠疫噬菌体对假结核耶尔森菌PTB3、大肠杆菌V517、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52302-2这3株非鼠疫耶尔...  相似文献   
26.
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通过跳蚤传播,流行在啮齿动物中间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动物间不同类型的鼠疫,具有特定的地区、宿主、媒介、流行和保存的规律。并在一定条件下通过染病的鼠、蚤或其他途径,将鼠疫细菌传给人,造成人间鼠疫。我们查阅1948—2005年全国分离到鼠疫菌为依据,发现自然感染鼠疫菌的节肢动物有58种。特依蚤类分类及分布整理之。  相似文献   
27.
目的 分析青海省人间鼠疫流行特征,探讨鼠疫流行规律,为制订预防控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Excel软件分析2001 ~2010年青海省地方病预防控制所人间鼠疫病例数据库资料.结果 人间鼠疫除2002、2007、2008、2010年没有发生外,其他年份均有鼠疫病例发生,累计发生人间鼠疫13起,发病37例,死亡16例,死亡率43.24%.发病地区主要分布在玉树、海南、海西、海北4个州,流行季节高峰期在8~10月.临床病型以肺型居多23例(62.16%).结论 青海省近10年人间鼠疫局部地区暴发流行,应加强重点地区监测和预警,落实各项综合防控措施,以减少鼠疫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28.
目的 分析青海高原藏系绵羊鼠疫病原生态学特征及流行病学意义.方法 以青海省1975-2009年间从藏系绵羊鼠疫所分离出的14株鼠疫菌株进行生化试验、毒力测定、毒力因子鉴定、质粒分析、差异片段(DFR)分型、宿主及媒介感染谱等研究.结果 14株鼠疫菌株的生物型为古典型,生态型均为青藏高原型.78.57%(11/14)的菌株具有鼠疫菌夹膜抗原(F1)、鼠疫杆菌素Ⅰ(PstⅠ)、毒力抗原因子(VW)、色素沉着因子(Pgm)4种毒力因子.毒力检测结果显示,14株鼠疫菌最小致死量(MLD)均在1 000个菌以下,为强毒菌.14株鼠疫菌均携带有3种质粒,其相对分子质量为6×106、45×106、65×106或6×106、45×106、52×106,其中具有分类意义的大质粒有65×106和52×106两种.玉树县、囊谦县、治多县地区分离的菌株携带65×106大质粒,而德令哈地区分离的菌株携带52×106大质粒.鼠疫菌DFR基因分型结果显示,玉树县、治多县分离的菌株均为5型,囊谦县分离的菌株1株为5型、1株为7型,德令哈市分离的菌株为8型.结论 藏系绵羊鼠疫分离的菌株均具备青藏高原鼠疫病原体特性,藏系绵羊参与鼠疫流行,使青海鼠疫流行演变出许多新的特点.因此,应加强藏系绵羊鼠疫的监测工作,尤其是在旱獭鼠疫流行地区.  相似文献   
29.
青藏高原青海田鼠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发现与研究   总被引:35,自引:4,他引:31  
目的:确定该病源地鼠疫主要贮存宿主、主要传播媒介和分离自青海田鼠体内鼠疫菌的生物型;确定青海田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分布范围,动物鼠疫流行特征。方法:通过现场调查和实验的方法,研究青海田鼠对鼠疫菌的感受性,蚤的媒介效能,鼠疫菌生物学性状及分子生物学特征;研究青海田鼠的分布范围,活动规律,生态学指标以及动物鼠疫流行规律。结果:该地区青海田鼠为鼠疫主要贮存宿主;细钩黄鼠蚤和直缘双蚤指名亚种是主要传播媒介。1997年和2000年从青海田鼠体内分离的鼠疫苗生物型属田鼠型鼠疫菌,并具有鼠疫强毒菌的典型特征,其分子生物学特征与我国其他疫源地中的鼠疫菌株明显不同,提示该地区存在一种新类型的鼠疫自然疫源地,其中的鼠疫菌属于一单独的型别。青海田鼠动物鼠疫流行季节4-9月,流行高峰6月中旬至8月上旬,呈单峰型。目前,已知在四川省石渠县和青海省称多县存在青海田鼠鼠疫自然疫源地,疫源地面积为21000km^2。结论:四川省石渠县鼠疫自然疫源地是青藏高原青海田鼠鼠疫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30.
阐述鼠疫菌毒力因子培养基的类型及其在鼠疫菌鉴定中的应用,排查其制备中各环节的影响因素,规范其操作规程,提高其质量,为鼠疫菌的鉴定工作提供优质的毒力因子检测试验用培养基,以确保鼠疫菌鉴定工作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