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4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3篇
口腔科学   36篇
临床医学   55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71篇
预防医学   10篇
眼科学   52篇
药学   21篇
  1篇
中国医学   29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探讨局部应用抗氧化剂VitC、VitE对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术后角膜组织的影响。方法 将24只实验免分成2组,每组12只,行双眼一5.0DPRK。一组术后左眼每日结膜下注射VitC0.1g,右眼为对照;另一组术后左眼每日结膜下注射VitE25mg,有眼为对照。于术后1、3、7、14天测定角膜组织超氧化物歧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及谷肮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peroxNe,GSH—PX)的变化,观察其病理变化。结果 术后1、3天角膜SOD、GSH—Px活性小于对照组(P<0.01),MDA的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局部应用抗氧化剂组其角膜SOD、GSH—PX活性高于单纯激光组(P<0.01),MDA水平低于单纯激光组(P<0.01)。结论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后,存在着氧自由基性的组织损伤破坏,局部应用VitC、VitE能降低角膜的自由基损伤。  相似文献   
22.
38例儿童外伤性眼内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眼内炎是一种凶险的感染性化脓性眼病,眼外伤是引起眼内炎的常见原因之一,常见于眼球穿孔伤、眼球破裂伤和眼内异物,如不治疗,其致盲率极高,达78%。现对我院5a间38例儿童外伤性眼内炎的有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不同治疗时机和方法对该病疗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23.
目的 通过兔眼透明晶状体囊外摘出,术中囊袋内灌注药物,观察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对后囊混浊(posterior capsule opacification,PCO)的影响,并观察其对眼内组织的副作用.方法 将8只大白兔随机分为2组,每组4只(8眼).行透明晶状体囊外摘出术,术中前房内注入透明质酸钠,囊袋内分别灌注生理盐水(A组,对照组)、MMC(B组,实验组,0.1 g·L^-1)各0.2 mL,保留3 min,然后环形撕囊,囊外摘出晶状体.术后每日观察并记录早期炎性反应情况,PCO出现的时间及程度;3月后处死动物,抽取房水,测房水细胞及蛋白含量;取下眼球,行HE染色,观察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及眼内组织炎性反应情况.结果 术后第1天A、B组结膜充血及前房渗出均较明显,以后逐渐消退,结膜充血平均消退时间分别为(9.25±0.89)d、(9.88±1.13)d,前房渗出时间分别为(6.38±0.92)d、(6.88±1.36)d,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PCO出现时间、混浊程度,2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3个月2组房水蛋白含量均较术前明显增高(P<0.01),但无显著性差异.HE染色结果显示2组眼内组织均无炎性细胞浸润.结论 晶状体摘除手术可以造成血-房水屏障的破坏,术后3个月仍未完全恢复.MMC在0.1 g·L^-1能够有效抑制PCO发生,但并不增加对血-房水屏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4.
患者男性,40岁。因左眼畏光、流泪、疼痛伴视力下降1个月余,于2006年8月11日来我院就诊。40d前左眼曾被钢丝戳伤,在当地医院治疗,具体情况不详,病情无明显好转.全身体检未见异常。眼部检查:左眼视力为眼前手动,球结膜混合性充血,角膜中央偏颞侧可见直径约7mm的灰白色圆形溃疡灶,表面凹凸不平,无光泽;部分角膜基质坏死脱落(图1);前房闪光(+),瞳孔药物性散大;指测眼压正常。右眼无异常。两次行角膜溃疡组织刮片Gram染色检查。真菌菌丝和孢子均为阴性。取病灶坏死组织行真菌培养,同时给予广谱抗生素眼液、抗真菌眼液频繁滴眼,口服抗真菌药物治疗1周;清洁溃疡面后使用5%碘酒烧灼2次,病情未见好转。  相似文献   
25.
巩膜瓣下手法小切口三联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MSICS)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三联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方法57例(64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施行此三联手术,巩膜隧道切口入前房,巩膜瓣呈倒梯形,术中使用劈核方法,术后观察视力、眼压、滤过泡及并发症情况。结果随访3~18月,乎均6.5月,矫正视力达0.3及以上者48眼(75.00%),6眼(9.38%)由于青光眼性视神经萎缩术后视力差。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者58眼(90.63%),54眼术后均形成了功能型滤过泡,在不用降眼压药物的情况下眼压正常,平均眼压由术前的(33.90±6.09)mmHg降至术后的(15.57±3.41)mmHg。术中术后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三联手术具有切口小、组织损伤轻、能良好控制眼压、视力恢复快及并发症少等优点。一次手术即可达到增进视力,降低眼压的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26.
体外兔胚胎成纤维细胞为饲养层克隆兔角膜缘干细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兔胚胎成纤维细胞体外克隆兔角膜缘干细胞。方法兔胚胎成纤维细胞经丝裂霉素C(MMC)处理成饲细胞,用消化法培养兔角膜缘基底层细胞并接种于含有经MMC处理饲细胞的12孔培养板,进行原代培养。观察其光镜特征、电镜结构,用间接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等对克隆的细胞进行综合鉴别。结果克隆的细胞呈典型的上皮细胞形态,电镜下可见微绒毛、桥粒、张力丝等典型上皮细胞结构,单克隆抗体AE1、PCNA染色后细胞大多数阳性,单克隆抗体AE5染色后细胞染色偶见阳性。结论体外兔胚胎成纤维细胞为饲养层成功地克隆出兔角膜缘干细胞。  相似文献   
27.
角膜后弹力层脱离是白内障摘除及抗青光眼手术的术后并发症,随访观察9例角膜后弹力层脱离患者,结果表明轻度脱离对角膜影响不大,重度非扁平型脱离预后差,讨论了该并发症发生的原因、易发因素及对角膜的影响和预防要点。  相似文献   
28.
目的:对近期准分子激光切除术(PRK)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后角膜伤口变化进行组织病理学及透射电镜观察。方法:在12只日本大白兔中设立对照3只,其余9只应用轰炸式准分子激光行光学角膜切除术(PRK),术后每只兔1眼用单纯抗生素,另1眼用抗生素加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分别于术后4d,1个月及2个月随机处死3只兔取角膜,1/2用于光镜检查,另1/2用于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应用抗生素加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的兔眼,角膜上皮愈合较未用者延迟(P<0.01);但角膜上皮下混浊(Haze)的程度较轻且消失快(P<0.05)。光镜下可见角膜基质细胞增生较单纯用抗生素者轻,角膜前基质层胶原增生不明显。电镜下,纤维母细胞的增殖活性较单纯用抗生素者低,新生的胶纤维排列较整齐。结论:准分子激光角膜切除术后皮质类固醇激素的应用可抑制角膜基质细胞及胶原纤维增生,减少Haze的形成。  相似文献   
29.
服务修整是指用来弥补客户服务中发生的严重的问题,还能使最挑剔的客户比较满意,使不满意的客户回归到满意的客户群体中来的管理理念.有调查[1]表明,一个满意的顾客引发8笔潜在的买卖,其中至少有2笔可以成交;一个不满意的顾客足以阻碍25人的购买意愿,这足以说明顾客满意的重要性.本文就服务修整理念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进行归纳总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0.
目的:观察人胚间质干细胞移植至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大鼠后对其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善效果。方法:7窝SD新生1d大鼠共81只,同窝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间质干细胞组、生理盐水组和未治疗组4组。①后3组大鼠左颈动脉结扎,吸入体积分数为0.08的氧制作缺氧缺血性脑病模型;间质干细胞组脑定位注射分离培养的中期引产人胚胎(获供者知情)骨髓间质干细胞,每点注射2μL(细胞浓度为2×1011L-1);生理盐水组同法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观察各组新生大鼠1周内成活率。②移植后第6周对同窝4组大鼠进行Morris水迷宫训练,4d后进行测试,以找到平台的时间代表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③移植后第10周麻醉后处死实验鼠,苏木精-伊红染色和间接免疫荧光检测骨髓间质干细胞在大鼠脑内存活和分化情况。结果:①4组新生大鼠1周内成活率比较:间质干细胞组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和未治疗组[75.0%(15/20),35.3%(6/17)50.0%(7/14),P<0.01],而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②4组新生大鼠水迷宫实验结果:间质干细胞组大鼠找到平台的时间明显短于生理盐水组和未治疗组(P<0.01〉;训练3d后与正常对照组差异不显著。③4组新生大鼠免疫荧光检测结果:间质干细胞组中,进针注射部位存在大量移植细胞,并向周围迁移,皮质层、海马等部位检测到移植细胞;所植入的细胞约6%表达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约8%表达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结论:移植人胚胎骨髓间质干细胞能提高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大鼠存活率,改善其学习记忆能力,间质干细胞在鼠脑内最少可以存活10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