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对该院3年来收治的尿路感染患者,采用清洁中段尿细菌培养,并作药敏试验(采用Kirby-Bauer法)。结果显示尿路感染以大肠埃希菌最常见,构成比逐年上升;其他依次为粪肠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屎肠球菌、金黄葡萄球菌;真菌感染构成比呈上升趋势;病原菌对各种抗生素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表现为多重耐药。认为定期监测尿路感染菌谱及耐药性变化对于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2.
目的白细胞介素9及白细胞介素35可能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到目前为止尚没有研究证实其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的关系。本研究通过检测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blood mononudear cell,PBMC)中CD4+IL-9+T细胞及CD4+EBI3+T细胞百分比,探讨其在SLE患者外周血中的变化及与疾病活动性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28例SLE患者及12名健康体检者外周血中CD4+IL-9+T细胞及CD4+EBI3+T细胞百分比,比较其在正常对照组及SLE患者中的差异及其与部分临床指标的相关性。3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与临床资料的相关分析采用非参数的Spearmen的相关分析。结果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中CD4+IL-9+T细胞百分比[(2.11±0.26)%]高于健康对照组[(0.28±0.05)%](P<0.01)和稳定组[(0.86±0.16)%](P<0.01),稳定组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活动期患者外周血中CD4+EBI3+T细胞百分比[(0.19±0.05)%]低于健康对照组[(1.86±0.67)%](P<0.01)及SLE稳定组[(1.31±0.32)%](P<0.01),稳定组较健康对照组低(P<0.05)。CD4+IL-9+T细胞百分比与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ANA)、抗dsDNA、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24h尿蛋白定量、SLE活动指数(SIE disease activity index,SLEDAI)呈正相关,与C3呈负相关;CD4+EBI3+T细胞百分比与抗dsDNA、ESR、24 h尿蛋白定量、SLEDAI呈负相关,与C3呈正相关。结论 SLE患者外周血CD4+IL-9+T细胞百分比增加,CD4+EBI3+T细胞百分比下降,与疾病活动性相关,提示CD4+IL-9+T细胞及CD4+EBI3+T细胞含量可作为反映SLE活动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23.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IL)-35水平,探讨其在SLE患者血浆中的变化及与疾病活动性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0例SLE患者及15名健康体检者血浆IL-35水平,比较其在各组中的差异及其与SLE患者部分临床指标的相关性,两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三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与临床资料的相关分析采用非参数的spearmen的相关分析.结果活动期SLE患者血浆IL-35水平(10.7±3.9)pg/ml低于健康对照组(55.2±15.6)pg/ml (P<0.01)及SLE稳定组(25.3±8.1)pg/ml (P<0.05),稳定组亦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SLE患者血浆IL-35水平与抗核抗体(ANA)、抗dsDNA、红细胞沉降率(ESR)、24h尿蛋白定量、SLE活动指数(SLEDAI)呈负相关,与补体(C)3呈正相关.结论 SLE患者血浆IL-35水平降低,与疾病活动性相关,提示IL-35在SLE的进展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并可作为反映SLE活动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24.
CD4+ CD25+调节性T细胞在哮喘患者体内的功能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CD_4~ CD_(25)~ 调节性T细胞在哮喘患者体内的功能变化。进一步探讨哮喘的发病机制。方法使用免疫磁珠分选正常对照组和哮喘患者的CD_4~ CD_(25)~ 调节性T细胞;流式细胞仪分析其纯度;分别用变应原或联合应用抗CD3单抗和抗CD28单抗,刺激两种来源的CD_4~ CD_(25)~ 调节性T细胞和CD_4~ CD_(25)~-5T细胞,ELISA、3H-TdR等检测CD_4~ CD_(25)~ 调节性T细胞功能。结果:来源于哮喘患者的CD4 CD2 5调节性T细胞不能抑制变应原对CD_4~ CD_(25)~-T细胞的活化增殖,而能抑制抗CD3和抗CD28单抗对CD_4~ CD_(25)~-T细胞的刺激作用。结论哮喘患者体内CD_4~ CD_(25)~ 调节性T细胞存在功能缺陷。  相似文献   
25.
目的总结多发性骨髓瘤(MM)伴肾损害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MM伴肾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MM伴肾损害患者中临床症候群以肾功能不全(血肌酐≥133μmol/L)最常见(84.21%),其次为肾病综合征(10.53%)和无症状性尿蛋白阳性(5.26%);患者贫血发生率高(92.11%);高血压发生率低(18.42%);高钙血症发生率为28.95%,高血钙患者有更严重的肾功能不全、贫血、高球蛋白血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M蛋白阳性率为71.05%;溶骨性病变占68.80%;尿液轻链阳性率为63.16%,以入轻链为主;尿本一周蛋白阳性率为47.37%;B超显示:左肾(104&#177;9.5)mm、右肾(101&#177;10.2)mm,表明双肾均无显著缩小。结论MM伴肾损害患者临床上以肾功能不全最常见,尿液中以入轻链为主,同时常伴有严重贫血、高钙血症、血压不高、双肾缩小不显著等特点。  相似文献   
26.
哮喘患者外周血CD4~+和CD25~+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目的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为哮喘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方法和新思路。方法分离哮喘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用流式细胞仪分析CD4+、CD25+调节性T细胞表型及其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比例。结果哮喘组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占T淋巴细胞的百分比为(4.2±1.5)%,对照组(8.5±2.6)%,哮喘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CD4+、CD25+调节性T细胞表面表达的活化表型CTLA-4和CD69无显著性学差异(P>0.05)。结论CD04+和CD25+调节性T细胞参与了哮喘的发生。  相似文献   
27.
目的研究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者外周血共刺激分子CD28的表达变化特点,以及这种变化与激素敏感性的关系,探讨其在PNS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标记和流式细胞仪分析方法,对32例PNS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共刺激分子CD28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1)肾病综合征发作组(包括激素有效组和无效组)共刺激分子CD28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并且CD4 CD28 T细胞和CD8 CD28 T细胞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激素有效组尿蛋白转阴后CD28分子水平明显上升,且CD4 CD28 T细胞和CD8 CD28 T细胞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激素无效组上述三个指标在激素治疗前后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不完全缓解组和持续缓解组CD28 T细胞、CD4 CD28 T细胞和CD8 CD28 T细胞均恢复至正常对照组水平。(4)首发和复发患者之间共刺激分子CD28、CD4 CD28 T细胞和CD8 CD28 T细胞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NS患者外周血T细胞活化所必需的共刺激分子CD28异常表达可能在PNS发生和病变进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糖皮质激素可使PNS患者外周血CD28异常表达被逐渐纠正,可能是其治疗肾病综合征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8.
对60例明确诊断为慢性肾衰竭的患者,在内科基础对症治疗的同时,应用全自动结肠透析机进行结肠透析和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观察患者血尿素氮(BUN)、肌酐(SCr)、尿酸(UA)和甲状旁腺素(PTH)的变化。结果:在经过1个疗程10次序贯结肠透析治疗,血BUN、SCr、UA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PTH下降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4.44%的患者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乏力等症状均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显效14例(23.3%),有效25例(41.7%),无效21例(35%)。总有效率为65%。结果表明,结肠透析综合治疗对早中期慢性肾衰竭患者疗效肯定,可有效延缓早中期慢性肾衰竭的进展。  相似文献   
29.
慢性肾病患者肾功能指标与肾脏病理变化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几种常见肾功能指标对评估慢性肾病患者肾脏病理变化的价值。方法选择2003年11月至2004年11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肾内科住院的54例慢性肾病患者,用RXL生化分析仪测定血肌酐(Scr)并通过MDRD方程计算肾小球滤过率(GFR)。检测血清胱蛋白酶抑制剂(CysC)、β2微球蛋白(β2-MG),以24h尿蛋白定量及蛋白尿持续时间的乘积计算尿蛋白指数,根据肾穿刺检查病理结果衡量肾小球指数和肾间质病变程度判定疾病进展情况。结果慢性肾病患者的血清CysC、Scr、血β2-MG、蛋白尿指数、GFR与肾脏病理变化程度相关。其中GFR和血清CysC与肾脏病理进展程度高度相关。结论在慢性肾病进展评估中应该同时考虑CysC及蛋白尿指数,能更全面地反映慢性肾脏疾病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30.
目点研究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表达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机理的关系.方法根据有无并发狼疮性肾炎分为Ⅰ组、Ⅱ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SLE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表达变化. 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SLE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 T淋巴细胞显著减少,CD8T细胞及NK细胞的表达显著增加,CD4/CD8细胞比值明显下降,尤其在并发狼疮性肾炎组更为显著.结论 T淋巴细胞亚群及其NK细胞的表达异常在SLE尤其在狼疮性肾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