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8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168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3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15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687篇
内科学   79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21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54篇
综合类   424篇
预防医学   151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53篇
  4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23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102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111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64篇
  2011年   213篇
  2010年   124篇
  2009年   114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1.
目的 了解大肠埃希菌(E.coli)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及喹诺酮类DNA旋转酶基因、多药外排基因及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MEs)的存在情况。 方法 收集2006年1月~2008年10月本院临床标本分离的E.coli 60株,用K-B法检测细菌对16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用PCR及测序技术分析6种喹诺酮类基因(gyrA、qnrA、qnrB、qnrS、qepA、mdfA)和1种AMEs基因aac(6′)-Ⅰ b。 结果 60株菌对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为78.4%(47/60);55株菌存在gyrA基因突变,其中3株菌gyrA与美国NCBI中已登录的gyrA基因序列不同,为新亚型;mdfA基因均阳性;对9株aac(6′)-Ⅰ b基因PCR阳性产物进行测序,证实5株携带aac(6′)-Ⅰ b-Cr双功能酶基因。 结论 gyrA基因突变是E.coli对喹诺酮类药物最主要的耐药机制,耐喹诺酮类药物的E.coli株中发现aac(6′)-Ⅰ b-Cr基因和gyrA新亚型,E.coli检出mdfA基因为中国大陆地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22.
目的 分析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患者粪便钙卫蛋白(fecal calprotectin, FC)水平。 方法 选择 2020 年 4 月—2021 年 3 月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及病房收治的 IBD 患者 98 例。 收集同期体检健康者 37 例作为健康人对 照组。 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两组 FC 含量,并收集血液常规检测、血液学生化检测指标数据,分析两组各指标差异。 结果 IBD 组患者 FC 水平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显著高于健康人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 分别为-7.058、 -6.704,P<0.001)。 FC 水平与 NLR 呈正相关(r = 0.636,P<0.001),与总胆红素( TBil)、总蛋白( TP)、清蛋白( Alb)、钙离子 (Ca)呈负相关(r 分别为-0.529、-0.341、-0.404、-0.341,P<0.05),与血红蛋白(Hb)无相关性(r = -0.176,P = 0.101)。 结论 FC 水平在 IBD 患者中显著升高,可作为肠道炎症指标。  相似文献   
23.
关于临床细菌耐药性检测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菌药物的广泛和不恰当的使用,引起了耐药菌株的大量产生.在传统感染未完全控制的同时,新发传染病及其病原体又不断涌现.虽然新的抗感染药品不断问世,但随之而来的是细菌通过各种变异对新药物的新一轮耐药,这一过程所需要的时间远远短于研发新药所需要的时间.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6个微小RNA(microRNA)多态性位点(rs11614913,microRNA-196a2;rs3746444,hsa-mir-499;rs2910164,microRNA-146a;rs2292832,microRNA-149;rs6505162,microRNA-423;rs895819,microRNA-27a)与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风险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350例乳腺癌患者为病例组及350名正常女性为对照组,采用Massarray SNP技术检测6个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的雌激素受体及孕激素受体表达,分析各基因型与乳腺癌发生的关系及与乳腺癌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rs3746444GG基因型在病例组中(OR=1.71,95%CI:1.16~2.52)的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在绝经后的人群中,rs3746444GG基因型病例组中的频率(OR=2.19,95%CI:1.16~4.15)显著高于对照组。rs3746444GG基因型在肿瘤分期0~Ⅱ组(OR=1.92,95%CI:1.17~3.13)、淋巴结转移组(OR=2.20,95%CI:1.28~3.79)、孕激素受体阴性组中(OR=2.19,95%CI:1.25~3.82)分布频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在绝经后人群中,rs2910164GG基因型在病例组中(OR=2.19,95%CI:1.16~4.15)的分布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在绝经前的人群中,rs2910164GG基因型在病例组中(OR=0.49,95%CI:0.25~0.98)的分布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rs3746444GG基因型与乳腺癌发病风险相关,特别是在绝经后人群中风险更高。rs2910164GG基因型与乳腺癌的发病风险相关性与妇女是否绝经有关。  相似文献   
25.
26.
目的探讨卵巢癌微环境中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促进M2型巨噬细胞的极化和浸润,及其对于癌细胞侵袭、转移的影响。方法选取卵巢癌细胞系A2780和SKOV3与THP-1来源巨噬细胞,在体外构建共培养模型,ELISA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培养基中M-CSF含量及其mRNA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分析CD68~+CD163~+M2型巨噬细胞的极化比例。Transwell迁移试验检测2种卵巢癌细胞系与M2型巨噬细胞共培养后侵袭、转移能力的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卵巢癌(52例)及同期卵巢良性肿瘤(18例)石蜡组织切片中M-CSF、CD68~+、CD163~+和E-钙黏蛋白(E-cad)的表达及其相关性,并分析M-CSF与卵巢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A2780和SKOV3细胞与巨噬细胞共培养后,其上清中M-CSF浓度明显高于2种癌细胞单独培养组(t分别为14.315、12.338,P均0.01)。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升高的M-CSF来源于共培养后卵巢癌细胞的分泌(t分别为29.915、36.826,P均0.01)。CD68~+CD163~+M2型巨噬细胞在A2780和SKOV3共培养组的极化比例分别为(6.14±0.50)%和(7.32±0.67)%,明显高于单独培养组(1.82±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2.289、12.711,P均0.01)。Transwell试验结果显示,2种卵巢癌细胞共培养后其侵袭能力增强(24.00±4.81 vs 75.20±6.42,t=11.058;18.40±2.31 vs 61.60±9.66,t=7.537,P均0.01)。卵巢癌组织中M-CSF的表达与CD68~+、CD163~+阳性细胞数正相关且均高于对照组(r分别为0.690、0.596,P均0.01),而E-cad阳性表达则与之呈负相关且低于对照组(r=-0.566,P0.01)。M-CSF表达在不同肿瘤FIGO分期、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情况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6.240、6.612、4.544,P均0.05)。结论卵巢癌微环境中M-CSF的表达升高诱导CD68~+CD163~+M2型巨噬细胞的极化和浸润,进而促进癌细胞的侵袭、转移。  相似文献   
27.
目的建立基于PCR反向斑点杂交技术(PCR-RDB)的32型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分型方法。方法设计并合成基于MY09/11的HPV型特异性引物和探针;以HPV载体和临床样本为模板,用自建的PCR-RDB法对300例临床宫颈脱落细胞进行HPV分型检测,并与商品化的PCR-RDB法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自建的PCR-RDB法的特异性、准确性和重复性良好,其对39和51型HPV的最低检测限为50拷贝/反应,其余各型别HPV最低检测限为5拷贝/反应。用自建的PCR-RDB法对300例临床样本进行HPV分型的总阳性率、单一感染率和多重感染率分别为18.67%(56/300)、12.33%(37/300)、6.33%(19/300),与商品化试剂的检测结果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0.744,0.597和0.118,P均0.05)。两法一致性检验的Kappa值为0.889(P0.01)。结论成功建立了灵敏度、特异性高,重复性良好,适合临床上对32型HPV分型的PCR-RDB法。  相似文献   
28.
目的采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风疹病毒复合多表位肽,探讨其对风疹病毒感染的血清学诊断价值。方法根据风疹病毒主要抗原分子E1、E2,设计并构建风疹病毒复合多表位肽的重组表达载体,用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在大肠埃希菌Rosetta中进行诱导表达,并用Ni2+螯合柱亲和纯化获得复合多表位肽;经western blot鉴定其对风疹病毒感染后的Ig M阳性血清的免疫反应性;建立基于风疹病毒复合多表位肽的Ig M-ELISA检测方法,用于风疹病毒感染患者中血清Ig M抗体的检测。结果成功构建风疹病毒复合多表位肽,在大肠埃希菌Rosetta中获得了高效表达;纯化后的风疹病毒复合多表位肽经western blot分析显示,复合多表位肽对风疹病毒Ig M阳性血清具有较好的免疫反应性;Ig M-ELISA法检测结果表明,重组的复合多表位肽能够检测出风疹病毒感染后Ig M阳性血清,与Ig M阴性血清不发生反应。结论制备的风疹病毒复合多表位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可用于风疹病毒感染患者Ig M抗体的检测,提高风疹病毒感染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微小RNA结合位点基因的5个多态性位点与乳腺癌的相关性。方法纳入女性乳腺癌病例及健康对照各400例。用Mass ARRAY时间飞行质谱技术分析5个多态性位点的多态性。结果 5个位点与乳腺癌的发病风险无相关性(P均0.05),而在绝经前的女性中,rs11097457 TC/CC(OR调整后=0.63,95%CI:0.41~0.98)、rs1434536 TC(OR调整后=0.61,95%CI:0.39~0.96)及TC/TT(OR调整后=0.64,95%CI:0.42~0.98)、rs1970801 GT(OR调整后=0.62,95%CI:0.39~0.98)及GT/TT(OR调整后=0.62,95%CI:0.40~0.95)基因型与乳腺癌的低风险相关。5个基因多态性位点与乳腺癌的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 rs11097457、rs1434536、rs1970801与绝经前女性的乳腺癌的低发病风险相关。  相似文献   
30.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同源性及院内流行特征,为临床控制MRSA感染、制定合适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6-7月全院患者各类标本中分离出的MRSA 3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鉴定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VITEK-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根据美国CLSI标准用头孢西丁K-B法确认MRSA;运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医院感染MRSA进行基因分型,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临床分离的36株MRSA,PFGE分型为6型8个亚型,其中以A型为主;在研究期间,NICU及ICU发生两次MRSA感染暴发。结论 MRSA在NICU及ICU易发生交叉感染;PFGE是医院感染暴发及流行病学的较好的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