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15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7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21.
目的 研究不同病因首次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血压的变化规律,并探讨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首次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10例,动态监测入院7d内的血压.采用Barthel指数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联合评估患者脑卒中预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 400例,心源性栓塞型(CE) 160例,小动脉病变闭塞型(SAO) 150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不同病因学分型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各病因学分型入院时血压和急性期平均血压与预后均呈U型曲线关系.LAA和CE以入院时收缩压在140~ 159 mm Hg(1 mm Hg=0.133 kPa)和舒张压在90~ 99 mm Hg预后最佳,SAO以入院时平均血压在130/95 mm Hg左右时预后最佳,各病因学分形入院时平均血压在150/95 mm Hg左右时患者预后不良率最低;LAA和CE以入院7d内平均收缩压在120~159 mm Hg和舒张压在80~99 mm Hg预后较好,SAO以入院7d内平均血压维持在140/90 mm Hg左右时预后良好率最高,各病因学分型入院7d内平均血压在140/90 mm Hg左右时预后最佳.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入院24h内血压下降水平过大、入院7d内病情加重、急性期出现并发症及入院时NIHSS评分皆为LAA和CE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急性期降压治疗为其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影响SAO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急性期出现并发症.结论 各病因学分型入院时血压和急性期平均血压与预后均呈U型曲线关系.血压过高或过低者预后均较差.对于LAA和CE患者,入院24h内血压下降水平过大、入院7d内病情加重、急性期出现并发症、入院时NIHSS评分皆为其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2.
薛敏  张梅  朱蕾  余传庆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4):2081-2083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其二级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登记住院治疗的首次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12例,随访2年的复发情况,根据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和无复发组,记录影响脑卒中复发的各种可能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612例患者中,复发90例,脑卒中后2年的总复发率为14.7%.复发组年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及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较无复发组明显升高(P<0.05);抗血小板药物依从性较无复发组明显降低(P<0.01).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及高Hcy血症、抗血小板药物依从性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相关(OR值=11.14、47.38、53.11、111.12、53.11、40.98、90.12,均P<0.05).结论 年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及高Hcy血症、抗血小板药物依从性均为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加强对这些因素的干预有助于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复发.  相似文献   
23.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所致脑血管痉挛(CVS)和脑梗塞是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防治CVS是治疗SAH的关键问题。SAH后CVS的发生率约50%,发生时间多在1~14d。近年来对尼莫地平治疗CVS报道较多,但山莨菪碱(654—2)治疗SAH后的CVS报道甚少。现将我们应用654—2与尼莫地平治疗SAH后的CVS的疗效对比研究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的相关因素.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132例颈动脉系统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颈动脉检查,发现斑块者根据超声表现分型,判断其稳定性;分析患者颈动脉斑块不稳定性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及吸烟史的关系.结果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最常见于颈动脉分叉处(56.99%),其次为颈总动脉主干(23.12%);有吸烟、高血压、糖尿病史者不稳定性斑块的发生率大于无以上病史者(均P<0.05);不稳定斑块组HDL水平低于稳定性斑块组,而LDL水平则相反(P<0.05,P<0.001).结论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与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有关.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脑出血(ICH)患者血清CK、AST、LDH谱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306例发病3 d内ICH患者血清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值并按有无意识障碍.有无颞叶损害,有无丘脑损害分组.对AST、LDH、CK进行分组统计.与对照组267例对比分析.结果 ICH组AST(46.35±27.16)U/L、LDH(286.27±115.24)U/L、CK(363.25±215.63)U/L,对照组AST(15.81±6.95)U/L、LDH(161.86±38.05)U/L、CK(135.16±50.86)U/L,两组比较AST、LDH、CK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意识障碍组AST(51.63±29.01)U/L、LDH(305.71±105.43)U/L、CK(415.35±216.15)U/L,无意识障碍组AST(19.78±7.12)U/L、LDH(182.75±43.02)U/L、CK(135.16±50.86)U/L,两组比较AST、LDH、CK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颞叶损害组AST(56.15±29.01)U/L、LDH(321.35±152.67)U/L、CK(392.34±131.75)U/L,无颞叶损害组AST(30.59±16.85)U/L、LDH(265.23±108.36)U/L、CK(154.36±130.56)U/L,两组比较AST、LDH、CK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丘脑损害组AST(58.01±30.10)U/L、LDH(315.16±147.53)U/L、CK(241.06±142.13)U/L,无丘脑损害组AST(29.91±15.87)U/L、LDH(271.02±121.05)U/L、CK(241.06±142.13)U/L,两组比较AST、LDH、CK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H患者存在明显的CK、AST、LDH变化,其程度与病变范围、部位及意识障碍程度相一致,检测血清CK、AST、LDH有助于病情的轻重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26.
余传庆  张梅  薛敏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1,36(8):831-834,836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及其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240例确诊的ICVD患者(ICVD组,又分为有CAS斑块组123例和无CAS斑块组117例)和236例非脑血管病患者(对照组),均接受颈动脉超声检查,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状况,并对血浆Hcy和MMP-9水平与CAS的斑块及其硬化程度分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ICVD患者Hcy和MMP-9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ICVD患者斑块组Hcy和MMP-9水平均明显高于无斑块组(P < 0.01)。ICVD组颈动脉IMT与Hcy和MMP-9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 < 0.05);ICVD组颈动脉硬化程度与Hcy及MMP-9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 < 0.05);ICVD组血浆Hcy与MMP-9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 < 0.01)。高龄、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饮酒及冠心病对ICVD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影响较大。结论: ICVD患者中,CAS斑块形成可能与血浆Hcy和MMP-9升高有关,CAS程度愈高,其相关性愈大,ICVD患者Hcy和MMP-9水平可以反映颈动脉斑块的性质和稳定性,是临床了解ICVD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LTL)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脑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收集的207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全脑血管造影(DSA)结果进行脑动脉狭窄分组:(1)31例无动脉狭窄(对照组);(2)176例有动脉狭窄患者,按狭窄程度分组:Ⅰ级狭窄组67例,Ⅱ级狭窄组60例,Ⅲ级狭窄组32例,Ⅳ级狭窄组17例;再按脑动脉狭窄部位分组:颅内动脉狭窄组63例,颅外动脉狭窄组41例,颅内外动脉狭窄组72例。抽取患者外周血提取DNA,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LTL,多因素Logstic回归分析方法检验临床相关因素与LTL的相关性。结果校正年龄、性别、血脂、血糖、血压、体重指数等脑血管因素后行多因素Logstic回归分析,表明LTL缩短与Ⅱ~Ⅳ级狭窄组的脑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Ⅱ级狭窄组(OR=1.021,95%CI:0.029~1.60,P=0.024);Ⅲ级狭窄组(OR=1.641,95%CI:0.067~2.431,P=0.01);Ⅳ级狭窄组(OR=2.463,95%CI:0.761~5.328,P=0.005)。LTL缩短是脑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LTL缩短可以增加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的脑动脉狭窄程度风险,但LTL缩短与脑动脉狭窄部位无相关。  相似文献   
28.
余亮  余传庆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9):1178-1179
目的 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检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87例、单纯2型糖尿病(T2DM)患者72例、健康对照组67例的同型半胱氨酸(Hcy)、空腹血糖以及各项血脂指标,并探讨其相互关系.结果 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组Hcy[(15.7±9.7)nmol/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1.9±7.2)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亦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组[(13.5±6.1)n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cy可能参与了糖尿病及血管病变的发生与发展,高Hcy血症是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9.
30.
目的 探讨老年人癫痫发作的临床特点,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帮助。方法 回顾分析因癫痫发作而住院的187例中33例首发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病人。结果 60岁以上首次癫痫发作的33例占同期癫痫发作而住院的187例的17.65%,男性多于女性,脑血管病为主要原因,脑血管病2周内继发癫痫发作13例,发作次数1-3次,仅4例需用抗癫痫药,2周后继发癫痫发作15例,发作较频,全部需服抗癫痫药。发作形式以部分性发作为主(57.58%),头颅CT或MRI检查发现病灶在皮层的发生率最高(54.55%)。结论 老年癫痫发作有其自身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