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0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20篇
药学   35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目的探讨Ig基因重排检测在B细胞性淋巴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B细胞性淋巴瘤30例、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30例,提取DNA,应用BIOMED-2引物系统中的47条引物进行PCR扩增,核酸分子异源双链凝胶电泳分析Ig基因重排结果。结果 30例B细胞性淋巴瘤中检测出Ig克隆性重排,包括IGH(A+B)克隆性重排23例,IGK克隆性重排23例,IGL克隆性重排5例,IGH(A+B)+IGK克隆性重排30例,IGHA+IGK克隆性重排29例;在30例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中未检测到Ig克隆性重排。结论 Ig基因重排是诊断B细胞性淋巴瘤的有用工具。  相似文献   
162.
目的通过查阅文献分析神经节苷脂致吉兰巴雷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发生原因及预防治疗措施。方法以"神经节苷脂""复方脑肽节苷脂""复方曲肽""脑苷肌肽"和"吉兰巴雷综合征""格林巴利综合征"为主题词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间为2009年1月1日至2019年8月30日;选择使用神经节苷脂治疗后致吉兰巴雷综合征的病例,对患者的性别、年龄、用药原因、不良反应出现时间、临床表现、转归、合并用药和血清半乳甘露聚糖-免疫球蛋白M(GM-IgM)抗体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6篇、病例46例。患者大部分为>55岁中老年人,用药原因主要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外伤等,使用神经节苷脂注射液7~14 d后出现以四肢无力为主要表现的症状,部分患者可累及呼吸肌,多数患者预后不佳。结论吉兰巴雷综合征为神经节苷脂类药物罕见但严重的不良反应,临床药师应密切监护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电生理变化,并警示临床使用该类药物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3.
黑晓欢  卢丹  陈玥  王小飞 《癌症进展》2019,17(11):1354-1356
目的探索认知性健康教育对肺癌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期的影响。方法根据健康教育方法的不同将100例行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分为常规组(接受常规管理干预)和教育组(接受认知性健康教育管理干预),每组5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及术后2年生存情况。结果术后4周,教育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本组干预前(P﹤0.01);干预后,教育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P﹤0.01)。教育组患者的生存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P﹤0.01)。结论认知性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改善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4.
肿瘤靶向治疗是针对导致细胞恶性转化的环节(靶标),使用某些能与这些靶分子特异结合的抗体、配体等,在分子水平逆转该恶性生物学行为,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甚至使其完全消退的一种全新的生物治疗模式。作为该治疗模式核心环节的靶向治疗抗体,经历了鼠源性单克隆抗体、改型及人源化抗体、全人源抗体等阶段,已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及肿瘤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5.
目的比较研究乳腺超声引导真空辅助活检(VABB)与开放手术活检的冰冻病理诊断,探讨VABB乳腺冰冻病理诊断的准确性。方法收集我院自2006年10月~2008年10月乳腺术中冰冻切片病例381例,其中VABB活检105例,开放手术活检276例。术后常规石蜡切片并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验证,比较两种活检方法准确率、误诊和延迟报告情况,并分析造成延迟报告及误诊的原因。结果开放手术术中冰冻276例,恶性67例,良性209例,恶性占24.28%。其中延迟报告5例,占1.81%,误诊2例,占0.72%,冰冻切片准确率97.46%。VABB术中冰冻105例,恶性7例,良性98例,恶性占6.67%。其中延迟报告1例,占0.95%,误诊0例,冰冻切片准确率99.05%。结论 VABB冰冻诊断准确可靠,适用于临床冰冻切片的良恶性诊断。  相似文献   
166.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研究中医治疗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remature ovarian insufficiency,POI)的方药规律,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中医平衡理论在本病诊疗中的实用性和科学性。[方法]查阅并筛选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万方、维普、PubMed等数据库2016年以来选择中医药治疗POI的期刊论文,将数据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分析用药规律、组方特点及与中医平衡理论的关联性。[结果]经过筛选共得到处方100首,单味中药使用频次前10位的依序是熟地黄、菟丝子、当归、白芍、山茱萸、山药、枸杞子、香附、甘草、女贞子;性味归经分析显示,常用药物以温性、平性,甘味、苦味为主,多归肝、肾二经。归纳分析处方中药物出现的频次、常用药对,共挖掘出21条核心用药组合,5首新处方。[结论]肾虚是POI的本质病机,补肾填精法贯穿于治疗的始终,辅以补血养肝、健脾宁心、疏肝调气、活血豁痰等。中医平衡理论凸显并贯穿于治疗始终,关联规则分析可为临床遣方用药提供更坚实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7.
[目的]探讨CD44+/CD24-细胞、CD44-/CD24+细胞在乳腺癌发生不同阶段中(乳腺良性增生、乳腺不典型增生、乳腺原位癌、乳腺癌)分布规律,及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双染色方法检测45例正常乳腺组织、41例良性增生乳腺组织、39例不典型增生乳腺组织、51例乳腺原位癌组织、121例乳腺癌组织中CD44、CD24的表达情况,分析CD44+/CD24-细胞、CD44-/CD24+细胞在乳腺癌发生不同阶段中的数量和分布特点。[结果]CD44+/CD24-细胞存在于20.0%(9/45)的正常乳腺组织中,在29.3%(12/41)的乳腺良性增生组织、35.9%(14/39)的乳腺不典型增生组织、43.1%(22/51)的乳腺原位癌组织、52.9%(64/121)的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检测到CD44+/CD24-细胞,随着病变的进展,CD44+/CD24-细胞的数量也增加,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此外,在33.3%(15/45)的正常乳腺组织中有CD44-/CD24+表达,43.9%(18/41)的乳腺良性增生组织、46.2%(18/39)的乳腺不典型增生组织、68.6%(35/51)的乳腺原位癌组织、86.0%(104/121)的浸润性乳腺癌组织检测到CD44-/CD24+细胞,且阳性细胞百分率随病变程度升高。在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CD44+/CD24-的表达与肿瘤有无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但与病人年龄、月经状态、肿瘤的组织学类型、病理分级、肿瘤大小、ER、PR及Her-2的表达无显著相关(P>0.05),CD44-/CD24+的表达率与乳腺癌患者的各项临床病理特征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44+/CD24-、CD44-/CD24+细胞在乳腺增生和癌变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8.
基于代谢组学系统分析左归丸与右归丸辨证治疗卵巢储备功能减退(DOR)的代谢物质基础,为中医辨证论治DOR提供科学依据。医院门诊收集DOR肾阴虚患者给予左归丸治疗12周,DOR肾阳虚患者给予右归丸治疗12周,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技术,筛选左归丸治疗DOR肾阴虚和右归丸治疗DOR肾阳虚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并对其进行代谢通路分析。分别记录和统计患者治疗后的妊娠率及血清激素基础水平[基础卵泡刺激素(bFSH)、基础黄体生成素(bLH)、基础雌二醇(bE2)、抗缪勒管激素(AMH)]、中医证型评分、Kupperman评分的改变。结果显示,共收集DOR肾阴虚患者23例,肾阳虚患者25例。左归丸回调DOR肾阴虚患者的左旋肉碱、乙酰辅酶A、辅酶A、辅酶Q10(CoQ10)等26种差异代谢物,映射到12条代谢通路;右归丸回调DOR肾阳虚患者的己二酰辅酶A、L-赖氨酸、赖氨酸精氨酸、α-生育酚等22种差异代谢物,映射到11条代谢通路。DOR肾阴虚和肾阳虚患者治疗后bFSH、bLH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bE2  相似文献   
169.
背景:可吸收止血材料是目前止血材料研究的热门领域,临床上对安全有效的可吸收止血材料的需求不断扩大,鱼鳞胶原蛋白作为可吸收止血材料不仅安全有效,还可将鱼鳞变废为宝,合理充分利用资源。目的:验证鱼鳞胶原蛋白的止血功效、体内降解程序及时间,并探讨其安全性。方法:通过化学脱钙联合低温酶法提取鱼鳞胶原蛋白材料,用于以下3部分实验。①第1部分为止血实验:包括体内-肝脏止血和体表-尾止血,通过物理损伤至肝脏/尾出血制备肝出血和尾出血模型,将成模动物分为实验组(使用鱼鳞胶原蛋白)、对照组(使用止血海绵)和空白组(不进行处理),记录出血量和止血时间。②第2部分为鱼鳞胶原蛋白体内降解实验:使用肝脏止血实验动物,实验组动物填充鱼鳞胶原蛋白材料后,分别于干预后1,3,5,10,20,30,40,50,60 d实施安乐死;对照组动物填充止血海绵后于干预后5,50 d实施安乐死;空白组动物造模后于5,50 d安乐死;解剖观察体内粘连情况,病理观察填充物降解情况和肝脏恢复再生进度。③第3部分为生物学评价,包括溶血实验、表皮刺激实验、皮内刺激实验、热原实验和急性毒性实验。结果与结论:①使用化学脱钙联合低温酶法,成功提取绒丝状鱼鳞胶原蛋白,得率66%-73%,鱼鳞胶原蛋白孔径为(0.80±0.23)mm;②通过尾出血模型验证体表止血功效,鱼鳞胶原蛋白与空白组相比,显著缩短止血时间、且出血量较对照组(止血海绵)和空白组显著减少(P<0.05);③鱼鳞胶原蛋白植入动物体内后5 d与受损肝脏贴合紧密,未见腹腔粘连,干预后20 d可见鱼鳞胶原蛋白体积明显缩小,干预后50 d则解剖眼观未见材料;④经病理检测可见,植入胶原蛋白后1-3 d处于急性炎症反应期;干预后5 d可见细胞附着于材料上;干预后10 d材料与肝脏交界处形成血管结构;干预后20-40 d材料中形成肝血窦样结构;干预后50-60 d可见类似肝小叶的结构,提示材料完成降解,肝脏修复再生基本完成;⑤生物学实验结果显示,鱼鳞胶原蛋白溶血性、表皮刺激性、皮内刺激性、热源和急性毒性反应符合《GB/T 16886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要求;⑥上述数据证实,经化学脱钙联合低温酶法提取的鱼鳞胶原蛋白具备成为生物止血可吸收材料的基本要素,其对于体内和体表出血具有确切止血效果;体内降解时间约需50 d,能够为肝脏再生提供支撑,有利于肝脏修复。  相似文献   
170.
目的 基于知识图谱可视化从文献计量角度展示卵巢早衰的研究成果,总结该领域的研究历史与现状,以期为今后提供参考。方法 以Web of Science(以下简称“WoS”)核心合集为检索数据库,以“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为主题词,将文献类型设置为“Article”和“Review”,检索2012—2021年全部文献。利用CiteSpace软件对作者、机构、关键词、共被引文献等进行文献计量分析,绘制关系型图谱。结果 在WoS核心合集中共检索得到文献1 777篇,年度科研产出略有增长,2018年后增速明显加快,中国研究者发文量居于首位。从整体上看,发文作者呈现出小团体趋势,需进一步加强研究者间的科研合作。国内研究机构目前仍处于相对独立的研究状态,反观海外机构间的合作更加紧密。关键词共现图谱包含429个词汇,分为19个聚类,突现关键词显示:近年的研究热点集中在更深入的机制研究如多组学,以及卵巢移植、体外激活技术等新疗法,并可能继续作为研究热点持续。结论 近年来卵巢早衰的研究热度不断攀升,我国学者贡献突出;致病基因、体外激活、卵巢移植等可能成为未来的研究热点,应在多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