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8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18篇
药学   31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动脉内脑局部低温联合再灌注对急性缺血性卒中(AIS)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缺血(I,大脑中动脉永久闭塞)组、缺血再灌注(I/R,大脑中动脉闭塞后再灌注)组及低温(H,动脉内脑局部低温联合再灌注)组,每组24只。H组再灌注后经颈内动脉灌注约6.7 mL 4℃的生理盐水,灌注流量0.33 mL/min,灌注时间20 min。缺血24 h后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和核磁共振检测脑梗死体积,干湿重法测量脑组织含水量;通过伊文思蓝(EB)示踪法测定血脑屏障通透性,使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紧密连接蛋白ZO-1、闭锁蛋白(occludin)、密封蛋白5(claudin-5)及水通道蛋白4(AQP4)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9(MMP2和MMP9)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缺血24 h后,与I和I/R组相比,H组大鼠的mNSS、脑梗死体积、脑含水量及EB渗透量均显著降低(P<0.05)。H组大鼠的ZO-1、occludin和claudin-5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I...  相似文献   
2.
费伟东  叶轶青  陈玥  吴晓东  宋倩倩  姚瑶  郑彩虹 《中草药》2020,51(13):3473-3481
目的阐明双氢青蒿素(DHA)诱导肿瘤细胞铁死亡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利用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检测DHA与FeSO_4体外芬顿样(Fenton)反应生成氧自由基(·OH)的能力;MTT法检测DHA对人肝癌HepG2细胞的毒性(包括FeSO_4与去铁胺预处理组)。MTT法考察谷胱甘肽(GSH)与铁死亡抑制剂(Fer-1)对DHA细胞毒性的影响;采用DCFH-DA染料考察DHA(包括FeSO_4预处理组)诱导的细胞内活性氧的生成能力;采用C11-BODIPY581/591与DiO分别考察DHA(包括FeSO_4预处理组)对细胞内脂质过氧化物生成能力以及细胞膜结构的影响;利用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试剂盒测定DHA(包括FeSO_4预处理组)对HepG2细胞内GPX-4活性的影响。结果 Fe~(2+)能够催化DHA发生芬顿样反应并生成·OH;DHA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为(39.96±8.78)μmol/L,FeSO_4与去铁胺分别能够增加或者降低DHA的细胞毒性;DHA处理后细胞内活性氧含量与脂质过氧化物含量升高,细胞形态变大,细胞膜呈散点状分布并呈现解离状态。FeSO_4预处理组与DHA组相比较进一步增加细胞内活性氧含量与脂质过氧化物含量,并且细胞膜形态完全破坏。FeSO_4能够增强DHA对GPX-4活性的抑制作用。结论 DHA通过芬顿样反应升高细胞内活性氧而最终诱导肿瘤细胞铁死亡。另外,外源性铁可以加速DHA发生芬顿样反应进而加速肿瘤细胞铁死亡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患儿,男,因早产出生后1h余于2014年1月22日入院。患儿系G3P2,胎龄27+1周,顺产出生,出生体重1.0 kg,身长36 cm,生后轻度窒息、紫绀、气促、呼吸困难、胸廓塌陷,经清理气道、复苏囊加压给氧、气管插管处理后,患儿气促、紫绀渐改善,轻度吸气三凹征,胸廓稍塌陷。体格检查:体温36.5℃,脉搏157次/min,呼吸60次/min,血压61/29 mmHg,复苏囊加压给氧下血氧95%,呼吸急促,轻度三凹征,皮肤红润,四肢指端皮肤紫绀,稍凉,桡动脉搏动弱,前臂毛细血管充盈时间>3 s,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少量痰鸣音;心音有力,心律整齐,无杂音;腹平,肝、脾肋下2 cm可触及肿大,质软;四肢肌张力低下,深反射减弱。查血常规:WBC 8.47×109· L-1, NE 29.8%,LY 61.4%;血气分析:pH=7.55,PCO230 mmHg、PO2107 mmHg、HCO326.2 mmol/L、BE 5.1 mmol/L;心、肝、肾功能均未见异常;C反应蛋白2.3 mg/L;凝血功能:PT 18.2 s, APTT 99.8 s;尿常规:尿蛋白+;胸片无异常。患儿入院后给予呼吸机辅助通气,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抗感染、改善循环、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营养支持等治疗,患儿精神、反应渐好转,全身皮肤渐红润,四肢末端皮肤暖,桡动脉搏动正常,前臂毛细血管充盈时间<3s;无呼吸急促及吸凹征。患儿于入院第3天给予PICC 置管术,选择外周中心静脉导管,REF A0101011(1.9F),选择右侧腋静脉,置入长度7.0 cm。置管后胸片提示PICC管头部位于下腔静脉平T10椎体上缘,因置管深度深,1月24日退管1 cm,退管后未再摄X线片检查。护理上,除基本护理外,经常将患儿置于俯卧位,以保持气道通.,维持血氧稳定。2月19日发现患儿颈部周围肿胀,右侧为主,渐增大,精神差,烦躁,频繁呼吸减慢,呼吸不规则及血氧下降,最低降至80%,血压及心率未见下降,给予即停经PICC管输注静脉营养液,俯卧位,弹足底及面罩加压给氧,患儿病情改善不明显,即行胸片检查:心、肺、膈未见异常,PICC管端在C7水平,测患儿身长40.5 cm。将PICC管退出1 cm,再次行胸片检查提示PICC管端在T4椎体上缘。经上述处理后,患儿很快恢复安静,无烦躁,精神明显好转,眼睛转动灵活,颈部肿胀渐消退,呼吸渐改善,血氧饱和度渐稳定。抽血查感染指标未见升高,置患儿头高脚低位,吃奶可,无腹胀,无血便,查腹平片未见异常;头颅B超及心脏彩超未见异常;血气 pH =7.39, Na+131 mmol/L, Hb 116 g/L。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分析体外膜肺氧合(ECMO)时抗感染治疗药物监护的重点和难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使用体外膜肺氧合治疗的危重症患者,统计患者的临床基本情况、病原学检出、抗感染药物使用和治疗药物监测情况。结果 28例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为44.7岁,平均ECMO持续时间20.3 d,使用ECMO前即有肝功能不全者16例、肾功能不全5例、心衰7例、低蛋白血症18例,12例合并使用持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平均APACHEII评分为19.1分,SOFA评分为7.6分。ECMO撤离后最终治疗成功、存活患者7例,死亡、自动出院或放弃治疗21例。共培养出病原体55例,多数为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治疗药物监测为万古霉素19例、碳青霉烯类11例、伏立康唑4例,血药浓度监测各品种均有超过半数未在治疗范围内。结论 ECMO影响危重患者的血药浓度,应加强对该类患者的抗感染治疗药学监护。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贵州省农村地区5~6岁学龄前儿童贫血状况,探索学龄前儿童贫血与体格发育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选取5 313名贵州省农村地区5~6岁学龄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检测其血红蛋白浓度,并测量其身高、体重,计算年龄别体重Z评分、年龄别身高Z评分、年龄别体质指数Z评分,根据各Z评分计算低体重率、生长迟缓率及消瘦率。采用卡方检验对不同特征人群贫血检出率进行比较,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贫血与体格发育的关系。结果贵州省农村地区5~6学龄前儿童贫血检出率为28.1%(26.9%,29.3%),以中重度为主(占总贫血人群的54.3%),不同年龄(P=0.0003)及地区间(P0.0001)贫血检出率不同。调整年龄、性别、地区因素后,轻度贫血组、中重度贫血组发生生长迟缓的风险分别为非贫血组的1.57倍(OR=1.57,95%CI:1.21,2.01)、1.59倍(OR=1.59,95%CI:1.26,2.01)。结论贵州省农村地区5~6岁学龄前儿童贫血检出率较高,贫血可能会增加学龄前儿童发生生长迟缓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子宫黏膜下肌瘤行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58例,采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对其临床资料及相关预后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58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子宫穿孔现象发生,均一次切净,效果满意56例,占96.6%.结论 对子宫黏膜下肌瘤采用宫腔镜电切术的方法进行治疗,预后满意,可明显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中国女童初潮前碳水化合物及膳食纤维摄入与初潮年龄的关系,为预防儿童性早熟提供有效干预措施。  方法  由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库获取750名中国女童初潮前膳食信息及初潮年龄,建立多元线性回归及逻辑回归模型,分析女童初潮前膳食碳水化合物及膳食纤维摄入量对初潮年龄的影响,以碳水化合物供能比替代碳水化合物摄入量进行敏感性分析。  结果  调整居住地、家庭人均年收入、体质量指数标准差评分、膳食总能量摄入后,初潮前较高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和碳水化合物供能比推迟初潮发生(P值均 < 0.01);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在最高三分位数组的女童初潮年龄较最低三分位组推迟0.35岁(2.8%)。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在最高三分位数女童初潮早发风险较最低三分位组降低55%[OR值(OR值95%CI)=0.45(0.30~0.69)]。在所有模型中,膳食纤维摄入量与初潮年龄间相关无统计学意义(P>0.2)。  结论  初潮前较高膳食碳水化合物摄入可能推迟中国女童初潮发生,而膳食纤维摄入与初潮年龄无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对产后尿潴留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157例产后尿潴留产妇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针灸组49例、肌注组50例,分别接受穴位注射、针灸、肌肉注射治疗,比较3种不同疗法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治愈率高于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65,P=0.000);总有效率高于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24,P=0.002);治疗组患者残尿量为(25.3±6.9)mL,针灸组为(56.4±13.2)mL,肌注组为(47.4±12.8)mL,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446,P=0.000),治疗组残尿量低于其他2组。结论穴位注射对产后尿潴留具有良好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黄璇  吴丰  林洁  陈玥 《海南医学》2014,(19):2930-2932
目的了解孕产妇乙肝病毒(HBV)感染情况及其新生儿出生状况,为干预乙肝病毒母婴传播提供依据。方法抽取2011年11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孕产妇6 761例,了解其乙肝病毒感染情况,比较城市与农村孕产妇乙肝感染率、不同感染模式及不同感染模式对新生儿出生情况的影响。结果我院住院分娩的孕产妇HBV感染者608例(城市174例,农村434例),感染率为8.99%,城市孕产妇HBV感染率显著低于农村孕产妇(χ^2=17.44,P〈0.01),各年龄段之间感染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BV感染孕产妇以小三阳、单纯HBsAg阳性及大三阳为主要感染模式,大三阳(11.5%)、小三阳(7.75%)和HBsAg伴HBeAg阳性(8.85%)组早产发生率显著高于无感染组(4%),大三阳(9.88%)和HBsAg伴HBeAg阳性(16.67%)组足月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显著高于无感染组(2.44%)(P均〈0.01)。结论本院分娩孕产妇HBV感染率较高,大三阳和HBsAg伴HBeAg阳性孕产妇早产儿发生率高,大三阳和HBsAg伴HBeAg阳性孕产妇足月低体重儿发生率高,需做好相关防御措施,以阻断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