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10篇
眼科学   39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32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梅毒是一种危害较大的性传播性疾病,近年来梅毒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增长速度居8种法定报告性病之首。2005年全国报告梅毒发病率为8.71/10万。我们对2007—2009年本院性病门诊就诊患者的流行特点、相关危险因素及血清学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2.
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对视网膜光损伤、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高眼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损伤、视神经损伤诱导的神经节细胞损伤及视神经轴突再生、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神经元、血-视网膜屏障和变应性视神经脱髓鞘病变均具有保护作用。本研究将重组大鼠EPO注入大鼠玻璃体腔,旨在观察EPO对视网膜的结构和功能的影响以及是否会诱发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  相似文献   
153.
感音神经性聋是一种常见的致残性内耳疾病,由于耳蜗、听神经或听觉中枢部位产生病变引起,具有不可逆性,目前尚无法通过药物治疗。外泌体是细胞主动分泌到胞外的具有生物活性的纳米级双层脂质囊泡,包括多种特异性蛋白质、脂质和核酸,靶向作用于受体细胞,参与细胞间信息交流。研究发现,外泌体可能参与听觉细胞间物质传递及信息交流。本文综述外泌体在感音神经性聋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潜在临床应用价值的相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4.
目的:探讨“邵氏五针法”预处理缓解哮喘大鼠气道炎性反应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和西药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3组大鼠采用雾化吸入卵蛋白致敏及激发方法制备哮喘模型。针刺组取“大椎”及双侧“肺俞”“风门”行针刺预处理干预,每次20 min,起针后进行激发,每日1次,连续7 d;西药组予腹腔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溶液,用药后激发,每日1次,连续7 d。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18含量,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大鼠肺组织活性氧簇(ROS)阳性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肺组织硫氧还蛋白反应蛋白(TXNIP)、NOD样受体蛋白3 (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以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蛋白酶(Caspase-1)蛋白表达。结果:空白组大鼠精神行为状态良好;模型组大鼠出现呼吸急促、抓耳挠腮、烦躁不安等情况;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西药组大鼠呼吸较平稳,反应相对灵敏。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IL-18、IL-1β含量升高(P<0.01),ROS阳性表达强度增...  相似文献   
155.
急危重症患者易发生各种酸碱代谢紊乱,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及时监测酸碱平衡参数对评估患者的病情十分重要。传统的血气、生化指标诊断复杂的酸碱代谢紊乱时结果往往存在偏倚,不利于病情的准确评估。强离子隙是近些年来国外学者研究提出的全新反映酸碱代谢紊乱的指标,不易受呼吸性酸中毒、呼吸性碱中毒及药物的影响,测量结果较稳定,对急危重症患者的疾病诊断和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并能准确地评估患者的预后。现就目前强离子隙在急危重症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6.
目的分析并探讨临床拟诊为结核性多灶性脉络膜炎患者的眼部多模式影像学表现及相对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纳入2018年1月至2021年7月就诊于苏北人民医院的拟诊为结核性多灶性脉络膜炎且抗结核治疗有效的患者16例(24只眼)。患者年龄30~79岁;男性7例(43.8%),女性9例(56.2%)。收集患者眼科影像学检查资料,分析并总结,包括广角扫描激光眼底成像(SLO)、广角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AF)、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相干光层析成像术(OCT)、超声生物显微镜(UBM)等,寻找结核性多灶性脉络膜炎多模式影像学的相对特征性表现。结果患者诊断性抗结核治疗前平均logMAR视力为0.69±0.62,抗结核治疗后为0.39±0.52,治疗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较治疗前明显提高。活动性多灶性脉络膜炎在眼底照上主要表现为多发性的边界不清的黄白色点片状病灶。眼底自发荧光(FAF)表现为弥漫性的高自发荧光,部分表现为边界不清的高自发荧光边缘包绕主体病灶。FFA表现为视网膜下多个大小不一的病灶,造影早期病灶为低荧光改变,随时间进展,病灶边缘出现荧光素渗漏包绕低荧光病灶,边界不清。ICGA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的低荧光暗点(HDDs)及地图样低荧光改变,不可透见下方脉络膜血管。OCT表现为外层视网膜结构破坏、视网膜外层的疣状突起或视网膜色素上皮层(RPE)上下的高反射物质堆积,可伴脉络膜血管的扩张,治疗后OCT表现部分好转。结论结核性脉络膜炎在ICGA常见的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的低荧光暗点及地图样低荧光改变。与FFA相比,ICGA可发现更多的脉络膜炎性病灶,有助于结核性脉络膜炎的诊断。OCT中表现为黄斑水肿、HF和视网膜外层高反射物质沉积,且OCT有利于疾病随访。  相似文献   
157.
原发性卵巢血管肉瘤是一种非常罕见的源于血管内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因其罕见、进展快、预后差,目前尚缺乏明确的治疗方案和监测疾病进展的方法。本文报道1例于我院确诊的原发性卵巢血管肉瘤患者的临床诊治经过,并系统回顾原发性卵巢血管肉瘤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方案及预后,以期为临床制定诊疗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