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3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9篇
  1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目的 评价定位引导下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1月-2009年1月利用齿突导针瞄准器定位引导下空心齿状突螺钉内固定27例齿状突骨折患者,其中Ⅱ型骨折19例,浅Ⅲ型骨折8例;平均随访6.5个月(3~12个月),拍摄颈椎侧位、开口位X线片并行CT检查观察骨折愈合情况.结果 患者手术时间40 min~1.3 h,无术中并发症发生.术后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3~12个月(平均6.5个月),26例患者骨折愈合,1例患者未愈合,骨折端有骨质吸收.结论 采用齿突导针瞄准器定位引导下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可以使操作模式化,实现全程控制,连续、微调操作,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疗效满意等特点.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he cannulated screw fixation in treatment of the dens fracture under locational guidance. Methods The study involved 27 patients treated with the cannulated screw fixation under locational guidance from January 2005 to January 2009.There were 19 patients with type II fracture and eight with type light m fracture.The lateral and open mouth position X-ray examination of the cervical ventebrae was done to observe the fracture healing. Results The operation lasted for a range of 40 minutes to 1.3 hour (average 1.0 hour),which showed no any complications.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average 6.5 months(3-12 months),which showed sound fracture healing in 26 patients but nonhealing in one. Conclusion The cannulated screw fixation for treatment of the dens fracture under locational guidance is characterized by easy operation,minor trauma and satisfactory outcome.  相似文献   
132.
尺动脉腕上支皮瓣由于不牺牲主要血管 ,深受临床欢迎 ,该法首先由张高孟等 [1 ]报道 ,该法需切断尺侧腕屈肌才能完成手术。我们在尸解中发现 ,手术时剥离腱周组织而不切断尺侧腕屈肌 ,能达到手术目的 ,从而减少了损伤 ,简化了手术。自1993~ 2 0 0 0年 ,应用该法修复手部创面 8例均获成功。临床资料本组男 6例 ,女 2例。年龄 12~ 5 9岁。火枪爆炸伤 1例 ,鞭炮炸伤致手掌及虎口瘢痕挛缩 1例 ,机器挤压伤 6例。清创后创面面积最小 5 cm× 6cm,最大 8cm× 8cm。 8例均采用不切断尺侧腕屈肌的尺动脉腕上支皮瓣修复 ,均获成功 ,修复后的手部外形…  相似文献   
133.
134.
目的 测量正常成人腰椎间盘相关参数,为设计符合国人腰椎结构特征的人工腰椎间盘和人工髓核提供参数值,同时提供正常人腰椎间隙高度数据,为临床诊断腰椎疾病提供依据。 方法 随机抽取自2010.1~2013.1间,腰背痛患者的MRI阴性图像资料300例(男136例,女164例)。分别测量L1/2~L5/S1 5个节段椎间隙的前高、中高、后高、角度以及L2/3~L5/S1 4个节段的椎间盘矢径、横径和髓核矢径、横径。 结果 各测量值年龄差异不显著(P>0.05)。性别差异显著,且测量值多为男性大于女性。节段差异显著(P<0.05),椎间盘前高和角度的测量值随着节段增加而递增,中高、后高、椎间盘矢径和横径、髓核矢径和横径的测量值除L5/S1节段外都随着节段的增高而递增。各节段椎间盘的矢径和横径,髓核的矢径和横径间存在线性关系。 结论 腰椎间隙高度测量对腰椎疾病的诊断具有参考价值;在设计人工腰椎间盘和人工髓核时应考虑性别和节段差异,并且应符合矢径和横径间的线性规律。  相似文献   
135.
背景:人工腰椎间盘置换的基本理念是在稳定病变节段的前提下,力求最小影响相邻节段的生物力学状态,防止以及减少相邻节段退变的发生率。 目的:分别对人工腰椎间盘置换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围置换期经济学考量、远期并发症以及人工腰椎间盘置换与融合术的混合使用效果进行了探讨。 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近十年的相关文献。纳入腰椎间盘置换术的回顾性和前瞻性临床实验报告,排除观点重复的文章,最后对34篇文献进行归纳与分析。 结果与结论:1982年人工腰椎间盘假体首次临床应用以来,已有许多关于腰椎间盘置换的临床报道,然而对临床实验中遇到的许多问题始终没有统一答案。人工腰椎间盘置换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应考虑到置换节段数对临床结果的影响、小关节退变对临床结果的影响、既往有腰椎间盘手术史患者的选择、患者年龄、椎间盘置换前休息时间等因素。评价腰椎间盘置换是否优于传统的腰椎融合,可以从椎间盘置换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置换后住院时间等方面进行考量。腰椎间盘置换后较常见的并发症有异位骨化、植入物机械故障、相邻节段和小关节退变。将人工腰椎间盘置换与融合术的混合使用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病变,使两种手术干预方法互补不足,得到优于单独使用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36.
本文对我室近10年来有完整记录的经尸检的21例孕产妇死亡原因进行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年龄22~40岁,平均29岁,其中22~29岁13例,30~40岁8例。送检医院类别:区或区以下医院14所,市级或相当于市级医院4所。妊娠时间:过期妊娠3例...  相似文献   
137.
雌激素受体 (ER)是乳腺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而且其状况与对内分泌治疗的反应情况相关联的。我们对原发性和转移性乳腺癌组织ER的表达和突变的状况进行了检测及比较 ,以探讨ER阳性乳腺癌中的ER基因变化 ,是否在转移癌中比在原发癌中的发生频率要高一些[1] 。一、材料和方法1 临床资料 :从 1997年~ 2 0 0 0年 6 0例乳腺癌中选取 34例ER阳性原发性和相配对的腋淋巴结转移性乳腺癌标本 ,均为我院外科手术切除标本 ,术前患者均未经任何治疗 ,所有病例经组织病理学证实均为浸润性导管癌 ,其淋巴结转移性癌的证实均以镜下观察到淋巴结内…  相似文献   
138.
新生儿尸检779例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分析新生儿尸检资料 ,总结新生儿的常见死亡原因及死因与日龄、胎龄的关系。方法 分析整理779例新生儿尸检的尸体解剖记录、尸检结果和相关病历资料。结果 新生儿的常见死亡原因依次为窒息性因素、感染、出血性疾病、畸形及产科因素 ,不同日龄与胎龄的新生儿死因排序略有差异。而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 ,感染性疾病和畸形在死因中的比例有下降趋势。将临床和病理诊断结果比较 ,误诊率为 15 % ,以窒息性因素最多见。结论 加强产后护理、预防感染、积极防治早产、强化产前检查及孕期保护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9.
现已广泛开展的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shortsegment peclicle instrumentation,SSPI)尽管较长节段固定优越,但仍存在内固定失败、矫正丢失、多融合一个节段、加速邻近节段退变等不足,且有学者认为随着融合节段的增多,邻近关节突关节退变愈严重~([1]).近年来,为进一步减少融合节段,有学者开展了后路单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monosegment pedicle instrumentation,MSPI)~([2]).本文回顾性分析自2003年3月至2006年6月我院对91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分别采用伤椎置钉单节段椎弓根内固定~([3])与短书段椎弓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的治疗情况,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0.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内固定术后,椎弓根螺钉断裂与植骨融合方式之间的关系,以探讨胸腰椎骨折植骨融合的最佳方式。[方法]回顾性研究1995年5月~2005年12月本院脊柱外科收治的胸腰椎骨折病人197例,其中A组单纯内固定(不植骨)患者14例,B组“H”形椎板植骨21例,C组横突间植骨67例,D组椎间、椎内联合横突间植骨95例。[结果]术后随访6~32个月,内固定断裂12例,其中A组4例,B组3例,C组5例,D组0例,4组中D组内固定断裂率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结论]椎间、椎体内联合横突间植骨重建脊柱三柱的稳定性,符合人体生物力学原理,能有效降低内固定断裂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