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43篇
药学   13篇
  1篇
中国医学   1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目的 研究复方丹参片中的三七皂苷类成分组成,并建立主要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HPLC-MS分析技术,通过对CID质语图的解析以及与对照品比较,确定主要的三七皂苷类成分.采用C18SPE预处理方法,分别以水和甲醇为淋洗剂和洗脱剂,甲醇洗脱物用于HPLC含量测定.采用Agela-Venu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乙腈-水-乙酸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02 nm.结果 鉴定了7种皂苷成分,其中3种成分首次在复方丹参片中报道.建立了4种主要成分(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b1、Rd)的的SPE-HPLC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的平均回收率为95.8%~101.3%,RSD小于3.0%.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环境良好,结果准确可靠,可为提高复方丹参片质量控制标准的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122.
123.
男性,23岁。因左眼球穿通伤术后半年,眼球胀痛2个月于2016年8月11日到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眼科就诊。半年前因车祸导致玻璃扎伤左眼,在当地医院行角膜、巩膜清创缝合术。2个月前出现眼球胀痛,并发现眼角鼻下方有泡状肿物,穿刺治疗后无明显好转、反复出现。既往无眼病及其他全身疾患。眼部检查:矫正视力:右眼1.0,左眼HM/眼前。非接触眼压计测量眼压:右眼14.3 mmHg, 左眼43.5 mmHg。左眼结膜显著充血、水肿,角膜缘6~10点钟位球结膜下可见一10 mm×15 mm类圆形多房样肿物,部分遮盖角膜,透亮、触之质软、边界清楚(图1A),角膜上皮稍混、基质基本透明,上方前房极浅,下方前房消失,房闪(++),瞳孔散大,直径约5 mm,对光反射消失,晶状体皮质轻度混浊,玻璃体可见片状血性混浊,隐约可见视网膜平伏。右眼未见明显异常。辅助检查:眼部B超提示左眼玻璃体积血。临床诊断:左眼角巩膜层间植入性囊肿、继发性青光眼、玻璃体积血、眼球穿通伤清创缝合术后。治疗经过:2016年8月15日在局麻下行囊肿切除并送病检,术中剪开球结膜、完整剥离囊肿后,见6~8点钟位角膜全层部分缺损,虹膜部分脱出、嵌顿于角膜缺损处,故在上方制作板层巩膜瓣(8 mm×10 mm,1/2板层巩膜厚),移植到下方角膜缺损处,对位缝合角膜、巩膜,再行桥状结膜瓣覆盖于板层巩膜瓣表面,最后行房角分离和前房成形术。病理检查示:左眼鳞状上皮包涵囊肿(图1B)。术后给予抗炎、散瞳、降眼压、脱水等对症治疗,但前房形成差(Ⅲ°)、眼压高(T+2)。8月29日在局麻下行玻璃体切除+晶状体切除+前房成形术,术后继续给予抗炎、散瞳等对症治疗。术后眼部检查:视力HM/眼前,左眼结膜轻度充血,下方结膜瓣遮盖于巩膜移植片上,缝线在位,角膜轻微水肿,前房恢复正常,房闪(++),瞳孔区可见渗出膜,光反射迟钝,晶状体缺如,玻璃体腔清晰,视网膜平伏(图1C)。眼压20 mmHg。  相似文献   
124.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下钬激光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采用PELD(Ho激光)治疗腰椎间盘症11例,术后随访6~24个月,观察临床症状变化。【结果】穿刺成功率100%。平均随访9.7个月,根据候树勋标准评价疗效,优良率81.8%,可、差占18.2%。【结论]PELD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5.
目的 通过建立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retinalischemia-reperfusioninjury,RIRI)模型,观察白细胞介素-23(interleukin-23,IL-23)和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在Sprague-Dawley(SD)大鼠视网膜上的表达,探讨其在RIRI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5只健康无眼疾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正常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模型组采用前房灌注生理盐水升高眼压法建立RIRI模型。分别在建模后12h、24h、72h、144h处死SD大鼠,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IL-23和IL-17蛋白在视网膜上的表达及分布情况;Westernblot和ELISA检测分析各时间点视网膜IL-23和IL-17的表达水平和变化规律。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显示IL-23和IL-17蛋白在正常对照组视网膜中表达极少,而在模型组表达明显增多。两者主要表达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和内核层细胞的细胞浆。Westernblot法检测发现IL-23和IL-17蛋白在RIRI视网膜中的表达明显增强,IL-23蛋白在建模后24h表达最强,而IL-17蛋白在建模后72h表达达到最高峰。ELISA法结果显示建模后12h、24h、72h、144h,模型组视网膜IL-23和IL-17蛋白的表达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结论 IL-23和IL-17在RIRI模型SD大鼠视网膜中表达明显增强,IL-23/IL-17通路作为致病因素,通过加重视网膜炎症反应参与RIRI的病理损伤。  相似文献   
126.
后发性白内障是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术后残留的晶状体上皮细胞是其发生的关键因素,防治后发性白内障最重要问题是抑制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和迁移,这类似于肿瘤的治疗,因此,选择最佳给药途径以维持药物有效浓度并减少其毒副作用,是研究的难点,我们就防治后发性白内障的药物的给药途径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7.
为了评价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的安全性,文章通过单次给药毒性试验和免疫毒性试验对GST的毒性进行了研究。采用单次给药毒性试验的方法,分别准备雌雄ICR小鼠各10只,采用最大给药量法,尾静脉注射GST,单次给药最大给药剂量为2.75 mg/kg,观察ICR小鼠的中毒症状及中毒症状出现的时间、表现程度、发展过程、动物死亡前的特征及死亡时间等。采用免疫毒性试验的方法,50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通过迟发型超敏反应方法,观察GST对迟发超敏反应的影响;40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通过溶血空斑试验方法,评价其对小鼠体液免疫功能影响。单次给药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和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小鼠一般状况良好,体重逐渐增加,给药组动物各个脏器均未发现异常表现情况。免疫毒性试验结果表明:与溶剂对照组相比,体重未见明显降低,实验组动物胸腺指数和脾指数均无显著性差异,但剂量为1 500 ng/只的GST给药组,无论是否含有佐剂,其肿胀度和溶剂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GST给药各组动物溶血空斑计数和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GST的单次给药的最大耐受剂量(MTD)大于2.75 m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