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7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44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冲击”一法,对一些顽症,经服用常方套药无效者,可试用本法。现举验案4则,以示一班.耳鸣耳聋升提上冲经曰:“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若因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视网膜脱离手术失败或术后复发影响因素及其再手术治疗效果。方法以同期一次手术成功50例患眼作对照,回顾分析再次行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54例患眼视网膜脱离相关病情,并研究采用不同手术方式再次行视网膜复位的治疗效果。结果54例再次行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眼,发现原裂孔未封闭或再次裂开19只眼(36.1%),新裂孔或遗漏裂孔30只眼(55.6%)。大部分患眼伴有不同程度玻璃体视网膜增殖病变(PVR)。再次手术11只眼行玻璃体腔注气术,22只眼行巩膜扣带术,21只眼行玻璃体切除术,其成功率分别为72.7%、90.9%和85.7%。结论裂孔封闭不全是视网膜脱离复发或未能复位直接原因,PVR是形成新裂孔、影响裂孔闭合及视网膜复位的主要因素。视网膜脱离再次手术成功关键仍是可靠地封闭裂孔,应针对具体病情采取不同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研究高氧诱导的视网膜新生血管模型鼠中血管抑素对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gg)和转录激活蛋白(AP-1)表达的影响。方法高浓度氧诱导C57BL/6J小鼠建立视网膜缺血性病变动物模型。将30只小鼠分为5组:正常组;高氧对照组;实验Ⅰ组;实验Ⅱ组;实验Ⅲ组,前两组玻璃体内注射生理盐水2μL,后三组玻璃体内分别注射不同浓度的血管抑素2μL。于鼠龄17d取各组小鼠视网膜及前增生的血管膜,免疫印迹(westemblot)实验检测ERK-1的表达,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实验(EMSA)法检测AP-1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鼠龄17d的高氧对照组小鼠ERK-1蛋白表达增高了1.8倍,在实验Ⅰ组、Ⅱ组及Ⅲ组,不同浓度血管抑素可使ERK表达分别降低29.7%(P〈0.05)、39.3%(P〈0.05)、69.9%(P〈0.05),且随着剂量的加大,抑制ERK-1蛋白表达作用逐渐加强,各组之间的差异都有显著性(P〈0.05)。与正常组相比,鼠龄17d的高氧对照组小鼠AP-1蛋白表达增高了4.8倍,在实验Ⅰ组、实验Ⅱ组、实验Ⅲ组,血管抑素可使其表达分别降低42.8%(P〈0.05)、47.9%(P〈0.05)、90.1%(P〈0.05),随着剂量的加大,抑制AP-1蛋白表达作用逐渐加强,但实验Ⅰ组与Ⅱ组相比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实验Ⅰ组与Ⅲ组、实验Ⅱ组与Ⅲ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血管抑素抗血管新生作用机制可能为抑制ERK通路。  相似文献   
104.
应用细胞培养病毒分离技术,对国产鸟苷类药物无环鸟苷(ACV)、脱氧无环鸟苷(DCV)、丙氧鸟苷(DHPG)抗鼠单纯疱疹病毒三叉神经节潜伏感染全身用药疗效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以DHPG疗效最好,DCV次之。灌胃10d组与腹腔注射7d且疗效相当,二者与5d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提示全身用药疗程不宜过短。  相似文献   
105.
刘海霞  杨红  项楠  胡维琨  张虹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20):3231-3232
目的:探讨孔源性陈旧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点及延误原因,以期提高临床上对此类视网膜脱离的早期发现率,避免转变成陈旧性视网膜脱离。方法:回顾性分析 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在我院确诊为陈旧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首次行视网膜脱离复位术的病例20例(20眼),分别对患者的年龄、工作性质、屈光状态、临床症状、脱离的范围、裂孔的形态和分布以及延误原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5%的患者年龄在15~24岁年龄段,80%的患者是近视患者, 70%的患者是学生。发病早期完全无症状者或症状轻微者占95%,所有病例均为浅脱离,均伴不同程度的视网膜下增生,93%的脱离源于圆孔、类圆孔或针眼孔,80%的裂孔分布于3~9点钟子午线以下,97%裂孔均位于赤道部以前。50%的患者因未及时就诊而延误,35%的患者被医生误诊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而延误治疗。结论:孔源性陈旧性视网膜脱离多发于患近视的学生人群,年龄多在15~24岁之间;其裂孔具有下、圆、小、周边的特点;常表现为浅脱离,进展缓慢;症状和体征不典型,患者易忽视,医生易误诊。[著者文摘]  相似文献   
106.
项楠  马征  魏斌 《上海口腔医学》2013,22(2):142-145
目的:验证自主研发的可调节式磨耗仪在磨耗实验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以软质钴铬合金作为对磨材料样本,牙釉质为磨耗样本,用配对分组实验方法,将牙釉质样本分为A、B 2组进行磨耗实验,定量检测牙釉质样本的磨耗量,采用SAS14.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磨耗仪在磨耗实验应用中的可行性。结果:将A组和B组牙釉质样本磨痕深度值进行配对t检验分析,得到P=0.7464。2组牙釉质样本磨痕深度值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磨耗仪能够提供较为稳定的磨耗实验环境,磨耗结果变异较小,较为精确。  相似文献   
107.
目的::通过泪道内窥镜了解泪道阻塞性疾病( lacrimal duct obstruction diseases,LDOD)患者泪道黏膜状态及阻塞的部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6-01/2012-06-01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244例275眼泪道阻塞患者,患者均在局部麻醉下泪道内窥镜直视下观察泪道阻塞部位及泪道黏膜情况。结果:患者年龄9~82(平均41.3)岁;女210例230眼(83.6%),男34例45眼(16.4%);左眼102例(41.8%),右眼111例(45.5%),双眼31例(12.7%),双眼患者选取溢泪或溢脓症状严重眼行泪道内窥镜的检查。以上244例275眼患者中,上泪小管阻塞2例2眼(0.7%),下泪小管阻塞13例13眼(4.7%),泪总管阻塞19例22眼(8%),鼻泪管阻塞164例186眼(67.6%),多部位阻塞46例52眼(18.9%)。各段泪道黏膜有黏膜充血、出血、纤维膜形成、瘢痕形成等多种表现,泪小管和泪囊以黏膜充血最常见,鼻泪管以纤维膜形成最常见。结论:泪道内窥镜能在直视下观察泪道阻塞部位以及泪道黏膜的情况,对泪道疾病的诊断和制定下一步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8.
研究背景: Delta-like 4 (DLL4)是近年新发现的可由低氧诱导的血管生长调控因子,属特异性表达于血管内皮细胞上的NOTCH受体的配体。最近研究表明DLL4/NOTCH信号在生理性和病理性血管新生过程中起着关键的调控作用,它可抑制新生血管的分支和出芽并促进血管的正常分化,从而阻止过度的血管新生。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实际上也是一种有低氧参与的病理性血管新生的过程,但DLL4基因在CNV形成中的表达和作用目前报道甚少,本文研究拟在体外细胞水平观察DLL4基因在低氧培养的脉络膜血管内皮细胞中的表达规律,并通过RNA干扰技术抑制DLL4基因表达,进而评估DLL4基因对低氧诱导的脉络膜血管内皮细胞在血管新生中的生物学行为包括增殖、迁移和管型形成能力的影响。 研究方法: 以参与CNV形成的主要细胞--脉络膜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RF/6A细胞系)作为研究DLL4基因在CNV中表达和作用的体外细胞模型。通过200uM CoCl2化学诱导产生的低氧来模拟CNV体内的低氧环境。分别利用RT-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定性和定量检测低氧诱导下的RF/6A细胞中DLL4基因mRNA和蛋白水平的时程表达规律。设计和化学合成靶向DLL4基因的siRNA序列,lepofectamine 2000介导DLL4 siRNA转染低氧培养12h的RF/6A细胞。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荧光标记的siRNA的转染效率。分5组①空白对照组;②转染液对照组;③100nmol/l DLL4 siRNA scrambled 阴性对照组;④100nmol/l DLL4 siRNA-duplex1;⑤100nmol/l DLL4 siRNA-duplex2检测RNA干扰后的DLL4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筛选RNA干扰抑制效率高的DLL4 siRNA-duplex用于转染低氧诱导的RF/6A细胞。进一步观察siRNA特异性干扰DLL4基因表达对DLL4-NOTCH-HES1-HEY1信号级联反应下游的关键靶基因HES1和HEY1 mRNA表达的调控。通过MTT和流式细胞周期分析技术观察RNA干扰抑制DLL4基因表达对低氧诱导的RF/6A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利用transwell小室的体外细胞跨膜迁移实验,检测下调DLL4基因表达对低氧诱导的RF/6A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通过Matrigel体外管型形成实验观察RNA干扰后的RF/6A细胞在低氧培养下形成小管样结构的长度,以反映细胞体外管型形成能力的变化。 研究结果:RF/6A细胞中可检测到DLL4基因的表达,且受低氧因素的诱导调控。低氧培养1h后,DLL4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逐渐增高,低氧培养12h时表达水平达到最高峰并持续高表达至24h。相对于DLL4 siRNA scrambled 阴性对照组,DLL4 siRNA-duplex1和DLL4 siRNA-duplex2转染RF/6A细胞 48小时后低氧培养12h,DLL4基因的mRNA表达抑制率分别为91.4%和82.5%,DLL4蛋白的表达抑制率分别为86.2%和75.3%。空白对照组、转染液对照组和DLL4 siRNA scrambled 阴性对照组三组之间的DLL4基因表达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139),DLL4 siRNA-duplex1能特异性抑制DLL4基因表达。HES1和HEY1的mRNA表达水平也相应分别下降75.1% (P=0.004)和86.3% (P=0.004),表明DLL4基因具有调控DLL4-NOTCH-HES1-HEY1信号级联反应的作用。 MTT结果显示:siRNA转染48h的RF/6A细胞继续低氧培养72h和96h的吸光度(A)值较scrambled 阴性对照组明显增加(P=0.031, P=0.006), 且相应的细胞周期分析显示RF/6A细胞阻滞在S期;转染DLL4 siRNA-duplex1的RF/6A细胞低氧培养8h后,迁移过膜的细胞数明显增多,为scrambled 阴性对照组的1.6倍,其细胞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01)。空白对照组、转染液对照组和DLL4 siRNA scrambled 阴性对照组之间的跨膜迁移细胞数无显著变化 (P=0.137)。转染DLL4 siRNA scrambled negative control的RF/6A细胞低氧培养24h后在体外Matrigel上多形成条索状或不连续且稀疏的小管样结构,而转染DLL4 siRNA-duplex1的RF/6A细胞可形成环形完整的网状小管样结构,且管型长度明显增加了82.3%,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空白对照组、转染液对照组和DLL4 siRNA scrambled 阴性对照组之间的管型长度则无明显差异(P=0.178)。 研究结论:DLL4是受低氧诱导的新生血管分支和出芽的负性调控因子。靶向DLL4基因的siRNA可抑制低氧培养的RF/6A细胞中DLL4、HES1和HEY1基因的表达水平,并促进RF/6A细胞体外增殖、迁移和管型形成。DLL4可望成为脉络膜新生血管治疗策略中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09.
自肝切除术及肝移植治疗肝脏疾病得到广泛临床应用以来,术前肝脏体积的测量便成为术前准备的关键环节之一.准确的肝脏体积测最是术前评价手术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之一[1].本研究利用64排螺旋CT扫描数据,应用自主研发的腹部医学图像三维可视化系统体积测量模块进行体积的测量,对肝脏体积测量的方法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探讨三维可视化(Three-dimensional Visualization)技术在中段胰腺切除术(M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集3例胰腺颈部或体部肿瘤患者原始64层螺旋CT数据,导入三维重建可视化软件-腹部医学图像处理系统(MIPS)中,三维重建出胰腺及其肿瘤、胰周血管以及肝脏、脾脏等脏器.根据三维重建图像,观察肿瘤与周围脏器的空间解剖关系,设计手术入路,指导术中操作.结果 MIPS顺利三维重建出3例患者胰腺及肿瘤以及周围脏器和血管,清晰显示肿瘤与周围脏器和血管的空间解剖关系.根据三维重建结果设计手术方案和入路,指导术中操作,2例行开腹中段胰腺切除术MP,1例行腹腔镜下 MP,手术顺利,无手术并发症.结论 三维可视化技术对胰腺个体化手术方案的设计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可进一步扩大应用到MP以外的腹部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