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30篇
  免费   415篇
  国内免费   189篇
耳鼻咽喉   20篇
儿科学   23篇
妇产科学   62篇
基础医学   124篇
口腔科学   15篇
临床医学   1102篇
内科学   1351篇
皮肤病学   13篇
神经病学   329篇
特种医学   14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6篇
外科学   136篇
综合类   2902篇
预防医学   854篇
眼科学   23篇
药学   2949篇
  44篇
中国医学   784篇
肿瘤学   46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57篇
  2022年   194篇
  2021年   304篇
  2020年   406篇
  2019年   473篇
  2018年   218篇
  2017年   434篇
  2016年   378篇
  2015年   421篇
  2014年   714篇
  2013年   661篇
  2012年   817篇
  2011年   817篇
  2010年   653篇
  2009年   630篇
  2008年   609篇
  2007年   562篇
  2006年   488篇
  2005年   488篇
  2004年   345篇
  2003年   259篇
  2002年   177篇
  2001年   136篇
  2000年   108篇
  1999年   82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01.
中性粒细胞对洗涤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非激活或激活的中性粒细胞(PMN)对洗涤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Born方法测定血小板聚集功能。结果:非激活的PMN(5×109cells/L)上清液对ADP和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具有显著抑制作用,阿司匹林可增强这种抑制作用;肉豆寇佛波醇(fMLP)及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激活的PMN悬液或其上清液均能活化血小板聚集,且PMN悬液的诱聚作用比其上清液更强;阿司匹林对fMLP或PAF激活的PMN悬液或其上清液均无明显抑制作用。结论:不同状态(非激活或激活状态)的PMN对正常血小板的反应性表现出完全相反的作用,即非激活的PMN抑制血小板反应性,而激活的PMN则具有促血小板活化聚集作用。  相似文献   
102.
利用系数倍率双波长标准加入法,同时测定了复方阿司匹林阿司匹林、扑热息痛和咖啡因的含量。其方法简单、快速,组分可不经分离同时测定。3组分中阿司匹林、扑热息痛和咖啡因的测定线性范围分别为0~40mg/L、0~20mg/L、0~6mg/L。相对标准差是:3.8%、3.8%、7.5%。  相似文献   
103.
小剂量阿司匹林致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剂量阿司匹林作为抗血小板药物 ,被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中 ,但其促发胃肠粘膜损伤、导致糜烂、溃疡甚至出血时有发生。通过对近 4年部分中年及老年明确为上消化道大出血的住院病例出血原因的分析 ,了解小剂量阿司匹林致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因素。1 临床资料收集 1996~ 1999年中因黑便和 /或呕血住院的部分中年及老年病例 ,且经急诊胃镜检查证实为上消化道出血者共98例 ,男 80例 ,女 18例 ,年龄 45~ 76岁 ,通过仔细询问病史 ,确定为小剂量 [(5 0~ 10 0 )mg/d]阿司匹林相关性出血 16例。2 结果98例上消化道大出血病例中 ,小剂…  相似文献   
104.
该文通过对近5 年中医药和阿司匹林在预防结直肠腺瘤复发中的方法、方剂、推荐剂量和用药时长以及相关不良事件进行了相关文献系统综述和随机对照试验的结果分析。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有妊娠期高血压高危因素的孕妇286例,选择82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高危因素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2例,自妊娠12周始直至分娩结束,分别口服安慰剂和阿司匹林,定期产检,随访至产后16周。对比两组的母儿结局的差异性。结果本次妊娠两组情况对比:观察组重度子痫前期、早发型子痫前期、孕期肝肾功能异常及产后血压恢复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发病孕周、分娩孕周均显著延迟,新生儿并发症、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两组之间子痫、胎盘早剥及产后出血的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本次妊娠开始口服阿司匹林后,再次发病的时间推迟,尤其是早发型子痫前期的发病率明显降低,重度子痫前期的发病率下降,同时肝肾功能异常率下降,且终止妊娠的时间延后,降低了早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观察组前后两次孕期的子痫、胎盘早剥、肝功能异常、手术分娩率、产后出血发生率以及妊娠胎儿结局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高危因素的孕妇在妊娠12周开始口服低剂量阿司匹林可有效降低再次子痫前期的发病率,尤其是伴严重表现子痫前期的发生率,推迟子痫前期发病的孕周,并且延长孕周,降低胎盘早剥、胎儿生长受限发生率及新生儿窒息率,同时未增加产后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6.
用光化学诱导大鼠血栓形成性脑缺血,以皮层脑电(EEG),全血血小板聚集,平均动脉压(MAP)及等容收缩(或舒张)期左室内压上升(或下降)的最大变化速度等血液动力学指标,探讨大、小剂量阿司匹林(ASA)地脑血栓形成时脑、心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脑血栓形成时全血血以聚集功能增强,EEG及心功能明显抑制经上述两种剂量ASA治疗的大鼠,血小板聚集减弱、EEG改善;但心血管参数的恢复仅见于50mg/kg剂量  相似文献   
107.
《基础医学与临床》2006,26(2):202-202
哈佛医学院的Mara Lorenzi博士及其同事比较了选择性抗血小板药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对链脲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的效应,并将结果发表于12月的《糖尿病》(Diabetes,2005;54:3418—3426)杂志上。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究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对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疗效果。方法: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从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选择82例,利用随机数表法分两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观察组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比较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12%,高于对照组的78.05%,P<0.05;观察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2.44%,低于对照组的14.63%,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8%,与对照组的2.44%相比,差异不明显,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PAgT)、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组间比较,差异较小,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AgT小于治疗前,LVEF大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观察组PAgT小于对照组,LVEF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治疗中,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效果理想,可预防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改善患者血小板聚集情况,提升其心脏功能,且不良反应率低,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9.
目的:研究老年冠心病患者联合应用硫酸氢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干预的价值。方法:选择本院适合本次研究的6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为样本,根据患者不同的治疗方式,随机将其分组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其中常规组患者30例,研究组患者30例,6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均于本院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其中常规组予单一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则在应用阿司匹林的同时结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对比研究组患者和常规组患者经不同方式治疗后的心功能指标水平、临床疗效、凝血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和常规组患者治疗前心功能指标水平比较,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常规组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低于常规组患者,研究组和常规组两组组间数据有显著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老年冠心病患者在临床疗效方面,研究组高于常规组,研究组和常规组两组组间数据有显著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和常规组患者治疗前凝血指标比较,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凝血酶原时间治疗后高于常规组,而纤维蛋白原低于常规组,研究组和常规组两组组间数据有显著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应用硫酸氢氯吡格雷结合阿司匹林治疗,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水平以及凝血指标显著得到改善,临床疗效提高,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10.
高粘滞血症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高粘滞血症 (BHS)是由一个或几个血液粘滞因素升高所致的综合征。血液粘滞因素主要包括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率、红细胞内粘度和刚性。血浆中对血液粘度影响最大的是纤维蛋白原的含量。红细胞是影响全血糖度最重要的因素 ,正常人红细胞约占血细胞总体积的 95%。红细胞聚集增加 ,红细胞刚性增加使其变形能力减弱 ,是使血粘度增加的主要因素。白细胞和血小板在生理情况下仅占细胞总体积的 1/ 60 0和 1/ 80 0 ,故对血液粘度影响不大 ,但在白血病和血小板增多症时 ,对血液粘度的影响则不容忽视。临床上引起高粘滞血症的各种因素之间相互影响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