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70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探讨nm23基因及蛋白在胰腺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转移的关系.方法用Northern blot 分析、原位杂交及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对16例正常胰腺及29例胰腺癌中的nm23基因及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nm23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胰腺组织,无转移的胰腺癌组织nm23表达高于有转移的胰腺癌组织.结论 nm23与胰腺癌的转移和恶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应用小分子干扰RNA(small interference RNA,siRNA)干扰KAI1基因在人胰腺癌T3细胞系的表达,为基因治疗胰腺癌打下基础.方法 针对KAI1基因CD82片段序列设计A、B、C、D 4个siRNA靶序列,构建针对KAI1基因(CD82)含siRNA片段的慢病毒载体.以脂质体2000转染T3细胞,测定病毒滴度.以空载体、含不同靶序列siRNAd1载体的病毒感染T3细胞(MOI=5),采用实时PCR方法检测CD82mRNA的表达.结果 正常对照组、空载体对照组、A靶序列组、B靶序列组、C靶序列组和D靶序列组CD82 mRNA表达量分别为1.398 ±0.242、1.311 ±0.048、0.664±0.093、0.345 ±0.032、0.641 ±0.049和0.147±0.049,各靶序列组的表达量明显低于空载体对照组(P<0.01).结论 应用RNAi可有效抑制T3细胞KAI1基因CD82片段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3.
重症坏死性胰腺炎和胰腺癌等胰腺疾病的治疗仍然十分困难,干细胞的研究为其治疗提供了一种可能性,但胰腺干细胞缺乏特征,分子标志物尚缺乏特异性,通过体外培养与扩增技术成功培养更多的干细胞,可能为胰腺疾病的治疗开辟新途径.因此,应该重视干细胞在胰腺疾病基础与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4.
目的研究DPC4基因对人胰腺癌细胞系JF305的生长抑制作用,及DPC4基因与P21d的关系。方法采用脂质体介导法将pBK-CMV-DPC4质粒导入JF305中,经G418筛选培养获得稳定表达细胞株,采用流式细胞仪法,免疫印迹法检测上述3种细胞中DPC4的表达;同时检测P21在DPC4转染前后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通过测定细胞生长曲线检测JF305转染DPC4前后生长、增殖等生物学行为的改变。结果转染pBK-CMV-DPC4的JF305细胞DPC4基因表达较前增加,而未转染及转染空质粒的细胞DPC4表达无明显改变。通过MTT法测定发现转染pBK-CMV-DPC4的JF305细胞增殖能力同未转染及转染空质粒的JF305细胞相比明显受到抑制。与未转染及转染空质粒的JF305细胞相比,转染pBK-CMV-DPC4的JF305细胞中的周期蛋白激酶抑制物P21表达明显增加。结论重组DPC4基因转染人胰腺癌细胞系JF305后,可明显的抑制其生长、增殖能力,进而使其恶性程度下降。DPC4基因可能是通过上调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P21蛋白表达而抑制细胞周期,抑制胰腺癌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105.
目的研究分离骨髓干细胞后CD34+细胞含量对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病例41例,其中CD34+细胞含量不足5%的27例,CD34+细胞含量超过5%(含5%)的14例。分析上述病例术后2~4周的实验室检测指标。结果在CD34+细胞含量不足5%的病例中,患者术后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Alb)、碱性磷酸酶(ALP)和血小板(PLT)均较术前明显增高(P<0.05)。在CD34+细胞含量超过5%的病例中,患者术后的血清总蛋白、Alb较术前明显增高(P<0.05)。术前CD34+细胞含量超过5%病例组的PLT平均值[(88.357±38.454)×109/L]明显低于CD34+细胞含量不足5%的病例组[(132.590±127.260)×109/L]。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可以有效的提升肝硬化患者血清总蛋白和Alb水平,本组病例中CD34+细胞含量的不同并未明显影响术后患者血清总蛋白、Alb的恢复水平。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可能影响胆汁的排泌。两组病例脾功能亢进程度不同可能是导致患者CD34+细胞含量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6.
目的研究体内直接注射KAI1基因抗胰腺癌转移作用.方法 MiaPaCaⅡ胰腺癌细胞裸鼠皮下接种后,随机分为2个大组 (接种后第10天和第21天治疗组),每组再分别瘤内注射pCMV-KAI1重组质粒100 μg,pCMV-KAI1-脂质体(50μg∶50μg)和生理盐水,每7 d注射1次,共注射3次.于第50天观察KAI1对胰腺癌生长转移影响.结果接种后10 d进行基因注射组中,KAI1治疗组和脂质复合物治疗组肿瘤体积、瘤重、肺重、肝重和肺表面转移结节数均小于对照组(P < 0.05),体积抑瘤率分别为63.79%和73.51%,瘤重抑瘤率分别为77.12%和83.26%,肺重分别为(0.33 ± 0.09)g和(0.30 ± 0.09)g,肝重分别为(1.01 ± 0.27)g和(0.99 ± 0.21)g,对照组肺肝重分别为(0.45 ± 0.09)g和(1.62 ± 0.39)g,对照组肺表面转移结节数平均为(2.33 ± 1.63)个,治疗组结节数仅为(0.5 ± 0.83)个.pCMV-KAI1治疗组与脂质复合物治疗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 > 0.05);接种后21 d进行基因注射组中,治疗组肿瘤体积、瘤重、肺重、肺转移灶和肝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 > 0.05).结论 KAI1基因瘤内注射具有抑制MiaPaCaⅡ胰腺癌生长及转移作用,KAI1基因对已成瘤的胰腺癌生长的抑制作用与瘤内给药时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超细胃镜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4年5月至2012年5月间,应用FU-JINON公司生产的EG-470N5型上消化道超细电子胃镜(鼻胃镜)对3844例患者进行经鼻腔/口腔检查,其中常规内镜检查3786例,急诊内镜检查58例,并对72例患者进行了内镜下介入治疗及操作,包括止血、溶石术、息肉电切、异物取出、支架置入及放置螺旋型鼻肠管或辅助胶囊内镜检查。结果经鼻插镜3694例,经口150例,检出慢性胃炎2022例,消化性溃疡754例,食管炎310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门脉高压性胃病184例,胃癌及残胃癌100例,Barrett食管64例,十二指肠球炎52例,上消化道息肉48例,残胃炎、吻合口溃疡及吻合口炎37例,食管癌29例等。因普通胃镜无法通过而经鼻胃镜检查明确诊断者16例,其中食管癌6例,胃癌4例,腐蚀性食管炎、贲门癌及球部溃疡并严重狭窄各2例。急诊内镜检查58例,54例明确诊断。镜下止血治疗29例,均获成功。活检594例次,诊断符合率94.2%。辅助螺旋型鼻肠管放置及胶囊内镜检查25例。溶石及息肉电切治疗各2例。10例因食管癌癌性狭窄患者均成功置入覆膜金属支架。成功取出嵌顿于食管的鱼刺4例。无消化道出血、穿孔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超细胃镜检查痛苦小,患者易于接受,对常见上消化道疾病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通过超细胃镜尚可进行息肉电切、局部喷洒止血、支架置入及取出异物等内镜介入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8.
细胞自噬是一种重要的促细胞生存途径,同时也是一种不同于凋亡和坏死的死亡方式.KAI1是缺氧目的基因,体内缺氧时亦可诱导细胞自噬[1].我们前期报道了KAI1诱导MiaPaCa-2自噬,并增加细胞的存活[2],本研究进一步探讨抑制KAI1诱导的自噬对该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一、材料与方法 1.CCK-8检测细胞增殖:应用KAI1抑制剂3-MA预处理MiaPaCa-2细胞1h,以未处理组作为对照,应用100 MOI的Ad5-KAI1及Ad5 -null分别感染细胞,具体步骤参考我们前期报道[3].取转染细胞接种96孔板,培养0.5、1、2、3、4、5d后每孔分别加人10μl的CCK-8( Dojindo Molecular Technologies公司,日本)继续培养1h,在酶标仪(Themo,Germany)测定450 nm吸光值(A450).每组设3个复孔,实验重复3次,取均值.  相似文献   
109.
十二指肠腔内憩室导致急性胰腺炎反复发作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39岁,因上腹疼痛反复发作3年,加重3h入院。患者3年前每于饱食后出现上腹部疼痛,呈持续性胀痛,阵发加剧,向腰背部放射,胸膝卧位时略有缓解,伴轻度腹胀、恶心、呕叶,均为胃内容物,混有胆汁,无咖啡色物.尤寒战、发热、皮肤巩膜黄染等,当地医院诊断为急性胰腺炎,经禁食、胃肠减压、抑酸、抑制胰腺分泌及胰酶活性等治疗后,症状缓解。此后每于饱食或油腻饮食后上述症状反复发作,  相似文献   
110.
一、临床资料 患,男,24岁,因腹部疼痛反复发作1个月入院。发病无明确诱因,主要表现为上腹部及脐周间歇性钝痛不适,无规律,不放射。发作及疼痛程度与饮食、体位等无关,无恶心、呕吐、反酸、嗳气等伴随症状,但有明显的食欲不振。入院前10天开始腹痛加重,同时出现排稀水样便,每天2~3次不等,无脓血及黏液,无里急后重及肛门部下坠感,无发热。病后曾到当地医院诊治,胃镜检查诊断为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腹部超声提示腹腔淋巴结肿大,对症治疗后症状未见改善而来我院。病后体重下降近5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