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2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3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3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的临床及相关检查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和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和血管性痴呆(VD)临床,脑电地形图(BEAM)和脑诱发电位(ERP)的特点,为临床对常见的老年期痴呆的诊断提供帮助,方法:对9例AD患者,14例VD患者的临床特点,脑电地形图特点及脑诱发电位特点进行分析对比。所有患者均为轻中度痴呆患者,结果:AD起病缓慢;VD多数发病较急,AD的的认知功能为全方面减退,VD以记忆力和计算力减退为主。AD的非认知功能亦较多受累而VD则受累较少,AD和VD患者BEAM变化前者为全头部、后者为病变部位θ频带功能增高,前者改变与痴呆严重程度一致,后者则不成比较,两组患者ERP改变相似,但前者多受影响而后者受累较少,结果:根据AD和VD不同的临床、脑电地形图特点有助于对这两种痴呆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脑诱发电位的特点对二者的诊断亦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坐骨神经损伤后脊髓前角细胞BDNF表达变化及外源性NGF与BDNF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动物模型,分为药物组、对照组,每只大鼠又分为损伤例组(L组)和健侧组(R组)两个亚组。用原位杂交、免疫级化技术检测BDNF的表达水平,现察各组在1d、7d、14d、21d及28d时的变化。用计算机图像自动处理系统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药物组损伤侧脊髓前角细胞中BDNF表达水平除1d,7d组外其余均多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健侧脊髓前角细胞中BDNF表达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坐骨神经损伤后损伤侧脊髓前角细胞中BDNF表达水平在最初的3周内逐渐下降,然后开始恢复,但至第4周尚未恢复到开始时的水平;而两组健侧BDNF表达水平则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外源性NGF能促进坐骨神经损伤后损伤侧脊髓前角细胞中BDNF表达水平的增加;而对健侧BDNF表达水平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比较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与头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探索颅内大动脉的血管管腔及血流动力学结果,探讨TCD在临床上诊断的可靠性及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择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31例,应用TC-2021TCD仪及VISART1.5T超导MR装置,分析TCD与头部MRA的结果及两者相符性,了解TCD与头部MRA探查脑血管狭窄性病变的可能性及相关性,分析TCD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31例患者TCD频谱显像良好,TCD与MRA结果相符性良好。以MRA为标准,统计学结果显示,TCD诊断血管狭窄的敏感性是71.15%,特异性达90.31%,假阳性是9.69%,假阴性是28.85%,符合率是87.40%。结论 TCD对诊断颅内严重狭窄血管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TCD与MRA相符率高,TCD检查不易与其他疾病相混淆,可作为MRA检查的筛选手段。  相似文献   
104.
105.
脑叶出血42例CT和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叶出血在CT应用以前诊断亦很困难。1983年8月以来,我们收治了经CT证实的脑叶出血42例,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男30例,女12例。发病年龄为32—74岁,其中32—40岁6例,41—50岁3例,51—60岁19例,61—70岁11例,71岁以上3例,平均年龄53岁。有高血压病史,入院时血压高于正常者28例,有4例病史不详,入院后血压一直高于140/90mmg, 故高血压者共32例,占76%。其中31例在51岁  相似文献   
106.
我院于1991年1月至1993年10月.收治急性大脑半球脑梗塞117例,现对4种常用药物疗效进行对比分析。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本组117例.其中男68例,女49例,年龄34-81岁,平均58.82岁、治疗前昏迷者8例,语言障碍32例,面舌及肢体瘫117例,全部病例均于治疗前行CT检查根据临床及CT改变确诊为大脑半球梗塞。头部CT检查正常考24例,梗塞灶位于左侧48例,右侧34例,双侧者11例,梗塞灶直径0.5cm-5.0cm。二、治疗方法:有意识障碍,肢体瘫痪在Ⅱ级以下,梗塞灶直径在3.0cn。以上者均常规用甘露醇静点,所有病例都给了维生素E及尼莫地平…  相似文献   
107.
体象障碍多由急性的大脑半球病变引起,顶叶病变最易发生。皮层下病变引起体象障碍的病例已有不少报导,桥脑病变尚属罕见,我们遇到一例,报告如下:王某某女,56岁,右利手,83年10月20日入院。病人高血压病史17年,平时在200/100mmHg,未系统治疗。入院前半小时,同他人谈话时突感头晕,右半身麻木无力倒地,伴呕吐,以脑出血入院。查体:体温36.5℃,脉律整62次/分,血压200/100mmHg。神志清,表情淡漠,构音不清,时间地点、定向力正常。双眼向左共同偏视,双瞳孔不等大,左>右,3∶2mm,对光反射存在。右额纹消失,右眼裂大,右鼻唇沟浅,右软腭下垂,  相似文献   
108.
我们收治皮质盲1例,经CT扫描证实为左枕顶叶出血,右枕叶梗塞所致。报告如下: 患者男,72岁,85年1月3日半夜起床,小便后突感头痛头晕,双眼视物不清,感到“眼前黄茫  相似文献   
109.
目的:介绍磷酸二酯酶5抑制剂的研究进展。方法:以国外有代表性的文献为依据,进行分析、归纳和整理。结果:综述了这类化合物的作用机制、构效关系及其他相关活性的研究进展。结论:磷酸二酯酶5(PDE5)抑制剂的活性与治疗阳瘘的作用密切相关,其最初是作为治疗心血管系统的药物来研究,现在对阳瘘治疗研究是普遍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110.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中EAA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血浆中兴奋性氨基酸浓度的动态变化,探讨其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首次发病24小时内入院脑梗死病人符合第四届脑血管病制定的诊断标准,且经CT及MRI证实大脑半球部位梗死。88例符合入选条件的脑梗死病人为研究对象,血浆中兴奋性氨基酸(EAA)Glu、Asp浓度用高效液相色谱系统测定,脑梗死体积根据CT来估计,神经功能评定根据欧洲评分标准(CSS)。Glu、Asp动脉观察于脑梗死后6~24小时,24~48小时,48~72小时,3~5天,5~7天,7~10天,12~14天,与其相平行于6~24小时,3~5天,12~14天对神经功能和脑梗死体积评定。40例健康人为健康对照组。结果 血浆中Glu、Asp于梗死后6小时开始升高,24小时后升高明显,72小时达到高峰,以后开始下降,7~10天后达到正常水平。将病人根据48~72小时测得Glu水平分三组:Glu明显升高,Glu>120mmol/L,3~5天仍保持在较高水平为A组25人;Glu中度升高,80mmol/L≤Glu≤120mmol/L为B组36人; 轻度升高,Glu<80mmol/L,3~5天开始下降为C组27人。A、B、C三组病人Asp浓度经统计学分析也有差别(P<0.05)并且A>B>C。Glu、Asp浓度升高明显的A组神经功能损害程度和脑梗死体积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5)。24小时入院CT阴性患者血浆中Glu浓度与健康组Glu浓度比较有显著差异(P<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