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8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1篇
耳鼻咽喉   4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83篇
预防医学   5篇
眼科学   336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27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葡萄膜黑色素瘤是成人眼内最常见的肿瘤。半数以上的原发性葡萄膜黑色素瘤会发生转移。但目前对于转移性葡萄膜黑色素瘤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研究葡萄膜黑色素瘤转移、生长、增殖、存活相关的基因突变可以更好地了解其发病机理及转移机制,并基于此开展有效的治疗。本综述对葡萄膜黑色素瘤的分子机制、相应的治疗策略及研究前景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02.
葡萄膜黑色素瘤是成人最常见的原发性眼内恶性肿瘤。近年的研究证明,一些分子途径与葡萄膜黑色素瘤的进展有关。其中GNAQ基因、GNA11基因、干细胞因子受体(c-Kit)、肝细胞生长因子(c-Met)以及微小RNA(miR-34a)都通过调节特定的分子途径影响肿瘤的进展,靶向分子治疗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分子遗传学研究表明,大...  相似文献   
103.
葡萄膜巩膜房水引流途径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水经葡萄膜巩膜途径排出是房水引流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影响葡萄膜巩膜途径的药物在青光眼治疗中的应用,其临床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通过介绍最新发现的葡萄膜淋巴管通道,一些药物和手术以及相关因素对房水从葡萄膜巩膜途径排出的影响,对近年来葡萄膜巩膜房水流出途径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4.
目的:研究睫状体脉络膜上腔分离术联合硅胶带植入术对兔眼房水引流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大白兔12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6只,一组右眼行睫状体脉络膜上腔分离术联合硅胶带植入术,另一组右眼行标准小梁切除术,观察术后10,21,42d眼压及房水流畅系数的变化。结果:睫状体脉络膜上腔分离术联合硅胶带植入术组术后10d眼压下降(33.7±3.7)%,与小梁切除术组降压(32.2±3.8)%幅度一致(P=0.501);术后21d眼压下降(14.7±1.6)%,较小梁切除术组(2.3±9.1)%大(P=0.013),标准小梁切除术组21d左右眼压即恢复正常;术后42d眼压下降(0.3±7.9)%,与小梁切除术组(3.5±6.3)%无统计学差异(P=0.461)。房水流畅系数硅胶带植入术组术后10d为0.38±0.03,与小梁切除术组(0.35±0.03)无统计学差异(P=0.16);术后21d为0.26±0.03,较小梁切除术组(0.21±0.02)大(P=0.006);术后42d为0.18±0.02,与小梁切除术组(0.19±0.03)无统计学差异(P=0.765)。结论:兔眼睫状体脉络膜上腔分离术联合硅胶带植入术可有效降低兔眼眼压,增大兔眼房水流畅系数。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观察葡萄膜黑色素瘤的临床及病理特征与肿瘤转移和肿瘤所致死亡的相关预后因素。方法 53例行眼球摘除手术并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为葡萄膜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研究。记录患者年龄、性别、患眼眼别、视力、眼压、虹膜新生血管、肿瘤形态、肿瘤大小、继发视网膜脱离等临床特征,以及肿瘤细胞类型、是否侵犯睫状体、巩膜导管、视盘、...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探讨超声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在葡萄膜转移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9例(9只眼)葡萄膜转移癌病例的超声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的检查结果进行同顾性分析,其中8例脉络膜转移癌,1例虹膜转移癌。结果 脉络膜转移癌者A超扫描为中-高强度反射且波峰不规则;B超检查为眼球后极部或视盘周围呈扁平状隆起的内回声不均病灶并伴有病灶周围渗出性视网膜脱离;眼底血管造影早期表现为无脉络膜背景荧光的暗区,而后逐渐显现斑点状高荧光,晚期荧光融合增强呈斑驳样。虹膜转移癌者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可见虹膜实质层的广泛增厚隆起,边缘较整齐,内回声较均匀呈中等强度。结论 超声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在葡萄膜转移癌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尤其对于不典型病例,与其他脉络膜占位性病变难区分的时候,应注意其眼底典型的表现以及影像学的特点,减少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107.
恶性黑色素瘤恶性程度高,易经血流转移,是成年人中最多见的一种恶性眼内肿瘤,其发生发展涉及到多步骤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包括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遗传和表观遗传学改变。因此研究参与此过程的分子机制能为肿瘤的有效治疗提供有益的见解。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miRNA)是一类长约22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单链小分子RNA,在各种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最新的研究发现,异常表达的microRNA参与了葡萄膜恶性黑色素瘤众多的病理过程。本文综述了microRNA的发现、形成及作用机制,葡萄膜恶性黑色素瘤中microRNA的异常表达及其可能机制,microRNA与葡萄膜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生与增殖、侵袭和转移以及microRNA在葡萄膜恶性黑色素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8.
陈少华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4):3711-3712
目的 评价激光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疗效.方法 对1999-11-2011-10开封眼病医院门诊就诊CSC患者505例(513眼)应用激光光凝治疗.结果 激光治疗CSC治愈率为56%,有效率为92%.结论 激光光凝治疗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原田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8例16眼原田病患者行FFA及OCT检查,全部病例均应用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1周后复查OCT。结果 8例16眼原田病患者FFA检查表现为双眼早期视网膜色素上皮多发性渗漏,晚期多湖状荧光素积存的特征性外观,OCT显示多发的连续的神经上皮浆液性脱离,部分液性暗区内可见稀疏的蓝色反光点,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1周后,OCT复查浆液性渗出迅速吸收。结论在原田病早期以双眼后极部多发的浆液性视网膜脱离为主,联合FFA与OCT可以对其早期作出正确诊断,同时为疾病的病情追踪、疗效评价以及视力预测提供了客观定量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观察内眼发病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眼部和眼底特征并分析其误诊原因。 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46~68岁,平均年龄56.2岁;女性4例,男性2例;单眼发病5例,双眼发病1例。患者例行常规眼科检查、Goldmann眼压、荧光素眼底造影或眼部B型超声波等检查。病理取材来源于眼球摘除、玻璃体切除手术等,并行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 患者眼部体征包括:视力下降、混合充血、房水闪辉、羊脂状Kp、玻璃体混浊、视网膜脱离、眼底多灶性、大小不等、边界不清的黄白色病灶等。由于所有患者眼部症状及表现均呈现多样性,无特异性眼部体征,故均被误诊:2例被误诊为全葡萄膜炎,2例被误诊为视网膜或脉络膜炎,1例中间葡萄膜炎,1例为葡萄膜炎继发性青光眼;从发病到确诊6~24个月,平均13.3个月。结论 内眼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呈现非特意性和多样性,加之临床医生对该病认识不足,故容易造成误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