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769篇
  免费   896篇
  国内免费   558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273篇
妇产科学   184篇
基础医学   52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980篇
内科学   779篇
皮肤病学   37篇
神经病学   105篇
特种医学   838篇
外国民族医学   20篇
外科学   6524篇
综合类   9250篇
预防医学   1252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3274篇
  23篇
中国医学   1469篇
肿瘤学   1681篇
  2024年   71篇
  2023年   290篇
  2022年   393篇
  2021年   495篇
  2020年   557篇
  2019年   620篇
  2018年   244篇
  2017年   554篇
  2016年   589篇
  2015年   755篇
  2014年   1383篇
  2013年   1371篇
  2012年   1827篇
  2011年   2036篇
  2010年   1939篇
  2009年   1921篇
  2008年   2006篇
  2007年   1904篇
  2006年   1842篇
  2005年   1888篇
  2004年   1555篇
  2003年   1442篇
  2002年   1175篇
  2001年   1088篇
  2000年   763篇
  1999年   581篇
  1998年   535篇
  1997年   455篇
  1996年   441篇
  1995年   320篇
  1994年   326篇
  1993年   199篇
  1992年   196篇
  1991年   153篇
  1990年   115篇
  1989年   110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01.
对1例78岁老年膀胱癌合并糖尿病患者行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术后发生伤口感染伴发造口周围皮肤坏死,沿手术伤口位下缘有2处1.0cm×2.0cm皮肤坏死;紧邻伤口右下腹为腹壁尿路造口,造口与伤口之间距离0.5~1.0cm;伤口有大量坏死组织;6点、10点及1点方向有潜行,深度2.0~5.5cm;10点方向可见尿路造口肠管外露;疼痛评分为6~8分。伤口分泌物培养结果为大肠埃希氏菌。给予全身支持治疗,伤口处理包括清洗清创、银离子敷料局部抗感染、有效收集尿液防伤口腐蚀、金因肽促进肉芽生长及健康教育,连续31d后创面基本愈合,患者出院。提出针对患者复杂情况全面评估,抗感染、保护皮肤与促进愈合并举的精细处理,有利于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经尿道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肿瘤的效果。方法对36例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肿瘤患者行经尿道电切术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36例手术均一次成功,术后未发生继发出血、漏尿等严重并发症,复发2例(5.55%),均为异位复发;术后平均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最大残余尿、最大尿流率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肿瘤行经尿道电切术,安全有效、创伤小、痛苦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探讨尿动力学检查在压力性尿失禁合并糖尿病中的诊断意义。方法 采用德国Ellipse尿动力检测仪对58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合并糖尿病患者及40例单纯压力性尿失禁患者进行尿动力学检测,参照不同的糖尿病病程,明确不同时期尿动力学的特征性改变。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两组中以McGuire法分型的各型腹压漏尿点所占百分比具有明显差异;糖尿病病程大于2年患者的尿动力学参数与单纯SUI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大尿流率、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随病程的增加而降低,而强烈排尿感容量、剩余尿量、最大膀胱测压容量及初始尿意容量均随病程的增加而增加。结论 尿动力学检查的各项指标结合糖尿病病程临床资料,有助于判断压力性尿失禁伴有何种膀胱功能的改变,对正确的诊断及后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4.
目的分析肉毒素A治疗抗胆碱能药难治性神经源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发表在Pubmed、MEDLINE、EMBASE、EBSCO、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的文献,由2位评价者分别按照纳入标准收集资料,进行质量评价,用Revman5.2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个随机对照试验911例患者。目前资料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膀胱内注射安慰剂比较,注射肉毒素A能有效缓解尿失禁症状(WMD=-1.53;95%CI:-1.88~-1.18),增加最大膀胱容量(WMD=159.71;95%CI:111.47~204.95),降低最大逼尿肌压力(WMD=34.49;95%CI:-39.69~-29.29),改善生活质量(WMD=17.49;95%CI:13.99~21.00),但是也同时增加了尿路感染(RR=1.34;95%CI:1.06~1.70)和尿潴留(RR=7.19;95%CI:3.66~14.12)的风险。结论膀胱内注射肉毒素A能有效地改善抗胆碱药难治性神经源性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增加最大膀胱容量和提高膀胱顺应性,减少尿失禁次数及降低最大逼尿肌不自主收缩压,但同时也需要密切关注尿路感染和尿潴留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比较开放及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全切-回肠原位新膀胱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9月至2014年3月行开放(ORC)及腹腔镜(LRC)根治性膀胱全切-回肠原位新膀胱术患者的资料,其中ORC组13例,LRC组21例。对两组患者的术前基本资料、围术期数据、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控尿情况及肿瘤学随访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LRC组较ORC组具有术中出血量少(P=0.013)、术后恢复进食时间短(P=0.001)、住院时间短(P=0.005)的特点。两组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无明显差异(P=0.725)。所有患者术后切缘均为阴性,两组患者在淋巴结清扫个数(P=0.393)以及淋巴结阳性率(P=0.562)方面无统计学差。中位随访时间28.5个月(8~47个月)。在术后1年内,LRC组与ORC组在日间控尿率(88.2%vs.84.6%,P=0.773)及夜间控尿率(70.6%vs.76.9%,P=0.697)无明显差异。在随访过程中,4例患者发生肿瘤复发或转移,其中盆腔复发2例,脑转移1例,肺转移1例。3例患者死亡。LRC组与ORC组在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及无复发生存率上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 与开放手术相比,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全切-回肠原位新膀胱术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的特点,其术后控尿功能及肿瘤学结果与开放手术疗效相当,因此应作为首选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采用影像尿动力学评估小儿先天性膀胱输尿管返流(VUR)与膀胱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1年4月至2013年7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67例VUR患儿为研究对象.患儿经影像尿动力学、尿常规、排泄性尿路造影等检查,记录患儿尿路感染、逼尿肌过度活动、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及VUR程度等情况,根据尿动力学表现的不同分为正常组、单纯逼尿肌过度活动组和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组(伴或不伴逼尿肌过度活动的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另外按照返流级别将患儿分为低级别返流(Ⅰ~Ⅱ度)和高级别返流(Ⅲ~Ⅴ度),分析膀胱功能与VUR侧别、返流程度以及尿路感染的关系.结果 VUR患儿合并膀胱功能异常占73.1%(49/67例),其中膀胱过度活动症占49.3%(33/49例),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占23.8%(16/49例).单纯膀胱过度活动患儿多为单侧,Ⅰ~Ⅱ度返流,且较少合并尿路感染.而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的患儿多为双侧,Ⅲ~Ⅳ度返流,且较多见尿路感染.结论 影像尿动力学可以准确诊断VUR,同时对患儿膀胱功能的评估,及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07.
作者自1988年9月~1990年12月对100例健康成年男性及52例膀胱颈部梗阻疾病患者采用经腹B超对膀胱颈口进行静态及动态观察,认为此方法对膀胱颈部梗阻性病变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8.
目的观察补气行瘀散结法配合针灸治疗糖尿病膀胱病(DCP)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将52例DCP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6例,两组均按统一治疗标准控制血糖。治疗组采用补气行瘀散结法配合针灸治疗,中药汤剂每日1剂,配合针灸治疗,每日1次,同时给予系统的科学护理。对照组采用甲钴胺0.5mg tid;维生素B110mg tid口服,给予常规护理。治疗、护理4周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膀胱残余尿量均明显改善,总有效率达88.5%,对照组总有效率50.0%,P0.01,有显著性差异。无不良反应。结论补气行瘀散结法配合针灸治疗DCP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探究非肌层浸润型膀胱癌(non-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 NMIBC)患者卡介苗(Bacillus Calmette-Guerin,BCG)膀胱灌注治疗的疗效,预后因素以及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的分析2014年4月至2021年4月长海医院收治的149名接受BCG灌注的中、高危NMIBC患者的临床数据。随访时间中位数为25个月(4~85个月),其中男性130例(87.2%),女性19例(12.8%)。平均年龄(66.6±10.6)岁。所有患者均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术后进行规律BCG膀胱灌注。采用累计复发率、累计进展率、1年无复发生存率、平均无复发及平均无进展生存时间评估BCG灌注治疗的疗效,单因素和多因素Cox生存分析探究危险因素,不良反应事件评价标准5.0版(Common Terminology Criteria for Adverse Events Vesion5.0, CTCAE Vesion5.0)评估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1年无复发生存率80.8%(105/130)、累计复发率22.1%(33/149),平均无复发生存时间49.64(45.18-54.11)个月;累计进展率9.40%(14/149)、平均无进展生存时间48.95(44.23-53.67)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膀胱癌复发病史(P=0.003)和临床分期(P=0.058)与灌注预后相关。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膀胱癌复发病史(P=0.003,HR=3.50)是BCG灌注后肿瘤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86.8%(112/129)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其中1级不良反应38例(29.5%),2级不良反应71例(55.0%),3级不良反应3例(2.3%),无4及5级不良反应。17例无任何不良反应,8.05%(12/149)的患者因不耐受不良反应而中断治疗。结论 中、高危NMIBC患者TURBT术后BCG膀胱灌注治疗效果显著,膀胱癌复发病史是中、高危NMIBC患者BCG灌注后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BCG膀胱灌注存在一定不良反应,但大部分不良反应等级较低,患者可耐受。  相似文献   
110.
陈姝宁  孔为民  罗丹 《安徽医学》2021,42(4):432-435
目的 观察宫颈癌手术(单纯手术、手术+放疗及手术+同步放化疗)后患者膀胱麻痹的发生率,探讨其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至2019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收治的99例经手术治疗的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随访截止至2019年6月.随访跨度为术后1个月~术后11年.计算患者治疗后膀胱麻痹的发生率.根据是否出现膀胱麻痹(阳性)进行分组,阳性组为35例,阴性组为64例.比较两组患者年龄、分期、治疗方案和术后时间的差异.结果 ①本次研究中,患者平均随访32个月.宫颈癌术后膀胱麻痹的发生率为35.4%.②单因素分析两组患者的分期和术后随访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年龄和治疗方案(单纯手术、手术+放疗、手术+同期放化疗)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宫颈癌分期(OR=18.569,95%CI:4.221~40.674,P<0.05)、术后随访时间(OR=0.308,95%CI:0.028~0.659,P<0.05)为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宫颈癌术后膀胱麻痹发生率较高.其中临床分期和术后时间是膀胱麻痹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