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4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87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379篇
口腔科学   12篇
临床医学   111篇
内科学   114篇
皮肤病学   11篇
神经病学   20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90篇
综合类   306篇
预防医学   47篇
眼科学   12篇
药学   48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2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100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94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01.
目的分析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家系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收集符合Amsterdam标准Ⅱ的8例HNPCC家系资料,绘制家系图谱。结果HNPCC发病率为1.59%,8个HNPCC家系总发病人数为31例,其中结直肠癌患者为25例,肠外相关肿瘤6例,8例先证者中6例为女性,2例为男性,4例发病年龄小于40岁,发病部位位于右半结肠为2例,左半结肠3例,直肠3例,组织学分型以中至低分化腺癌为主;均未出现淋巴结及远处转移;8例先证者错配修复(MMR)蛋白表达异常的为5例。结论HNPCC先证者发病年龄轻,组织学分型较好,家系成员发病率高,对其家族成员进行定期检查和及时治疗将能有效地预防其发生并降低死亡率;MMR基因突变检测对提高HNPCC的诊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2.
阑尾恶性间质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患者男 ,32岁。因转移性右下腹痛 4d ,于 2 0 0 1年 2月14日入院。体检 :右下腹部触及一约 6cm× 5cm大小的包块 ,边界不清 ,活动度差 ,质稍硬 ,伴压痛、反跳痛。B超示 :右下腹部见 10 .3cm× 8.3cm肿块 ,边界欠清 ,回声不规则 ,盆腔内也见低回声区与肿块相连 ,右中腹部见多个大小不等肿块 ,约 6 .8cm× 5 .5cm ,边界不清。临床诊断为急性阑尾炎、阑尾脓肿 ,行阑尾切除术。术中所见 :阑尾被大网腹包裹 ,长约 6cm ,根部及尖端尚可辨认 ,中部明显膨大形成一约6cm× 5cm的包块 ,腹腔内有约 15 0ml液体 ,下腹窝及肠系膜处…  相似文献   
103.
目的:观察杨梅黄酮对小鼠脑胶质瘤GL261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的影响,为杨梅黄酮应用于胶质瘤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体外培养小鼠脑胶质瘤GL261细胞,实验分为对照组和不同浓度杨梅黄酮组,应用CCK-8法检测细胞的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GL261细胞的细胞周期,Hoechst 33342染色及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GL261细胞的细胞凋亡情况,应用Transwell小室检测各组GL261细胞迁移数目和进入小室下部的细胞数量,应用RT-PCR法检测杨梅黄酮处理前后GL261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CCK8法检测,与对照组比较,20 μmol·L-1杨梅黄酮组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P<0.01)。细胞周期检测,与对照组比较,40 μmol·L-1杨梅黄酮处理组GL261细胞G1期比例升高(P<0.05),S期比例降低(P<0.05)。Hoechst 33342染色,杨梅黄酮组GL261细胞出现凋亡小体。流式细胞术AnnexinⅤ/PI荧光双染检测,与对照组比较,杨梅黄酮组细胞早期凋亡率和晚期凋亡率均增加(P<0.05)。Transwell小室迁移和侵袭实验,与对照组比较,5、10和20 μmol·L-1杨梅黄酮组发生迁移的细胞数目明显减少(P<0.05)。Transwell小室检测,与对照组比较,杨梅黄酮组进入下室的细胞数目明显减少(P<0.05),且随着杨梅黄酮浓度的增加,穿过Matrigel的细胞数目逐渐减少。与对照组比较,5和10 μmol·L-1杨梅黄酮组GL261细胞中MMP-2和MMP-9 mRNA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结论:杨梅黄酮可抑制胶质瘤细胞的增殖,诱导其凋亡,并抑制其迁移及侵袭。  相似文献   
104.
非鼻咽部T细胞淋巴瘤与EB病毒的相关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EB病毒感染与非鼻咽部T细胞淋巴瘤的关系。用单克隆抗体UCHL-1,L26及EB病毒编码的潜在膜蛋白-1,免疫组化染色确定肿瘤的免疫表型及EB病毒转化蛋白的表达。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EBV编码的EBERS。结果;21例非鼻咽部T细胞淋巴瘤EBERS5例阳性,其中结内淋巴瘤3例,肺和胃肠淋巴瘤各1例。阳性细胞约占肿瘤细胞的10%-70%。5例EBERs阳性病例中仅1例表达LMP-1,为结内淋巴瘤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泛素特异性加工酶2—69(USP2—69)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2013至2015年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24例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分别应用分子杂交技术、Western 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其USP2-69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采用体外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瞬时转染USP2-69质粒,使其过表达USP2-69,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肿瘤组织中,USP2—69在mRNA及蛋白水平均高表达,与癌旁组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SP2—69蛋白高表达的组织其Ki-67的蛋白表达也升高,Western blot免疫印迹法检测发现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USP2-69的蛋白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细胞实验中转染USP2-69质粒的MCF-7细胞中cyclin D1较空载组表达增高,p27表达下降。细胞增殖速度明显加快,S期比例明显增高,平板阳性克隆明显增加(P〈0.01)。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USP2-69表达升高,与促进肿瘤细胞增殖能力密切有关。实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调节乳腺癌增殖的分子机制提供重要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06.
我们在建立了人胰腺癌裸鼠原位移植模型和人结直肠癌裸鼠原位移植肝转移模型[1] 的基础上 ,将人恶性胰岛细胞瘤组织成功地原位移植裸鼠、SCID鼠。现将人恶性胰岛细胞瘤裸鼠、SCID鼠原位移植高转移模型的生长、侵袭、转移及其生物学特性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 实验动物 :BALB/C nu/nu裸小鼠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实验动物室提供 ;T、B细胞联合免疫缺陷SCID鼠由美国国家癌症研究院动物中心引进 ,本院实验动物中心繁殖提供。鼠龄 3~ 5周 ,体重 17~ 2 0g,在SPF(specificpatnogenfree…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构建及表达全人源抗肝癌MAGE鄄A1单链抗体(A3)与相思子毒素A链(Abrin鄄A)的原核表达载体,并检测其对人BEL7402肝癌细胞系的杀伤作用。方法:应用PCR方法体外扩增A3基因,经测序后重组入原核表达载体pBAD/gⅢ鄄Abrin鄄A相应位点上,将构建正确的pBAD/gⅢ鄄A3/Abrin鄄A表达质粒转化E.coliTOP10,左旋阿拉伯糖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蛋白纯化及活性鉴定,采用MTT法检测其对BEL7402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结果:构建的重组免疫毒素表达载体pBAD/gⅢ鄄A3/Abrin鄄A,诱导表达产物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分子量约60kD;纯化的pBAD/gⅢ鄄A3/Abrin鄄A对BEL7402细胞的最大杀伤率为70.17%,IC50为3.12μg/ml。结论:构建、表达的全人源抗肝癌A3/Abrin鄄A融合免疫毒素对肝癌细胞有较明显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108.
分离提纯牛α晶体蛋白促大鼠RGCs生长作用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分离提纯的牛α晶体蛋白(α-crystallin)对体外培养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生长的作用。方法原代培养RGCs,Thy1.1免疫荧光法鉴定RGCs并进行纯度检测,不同浓度分离提纯的牛α晶体蛋白(10^-7、10^-6、10^-5、10^-4 g/L)加入后,于3、12h、1、2d和3d在相差显微镜下观察RGCs形态学变化;计突起数目和轴突长度并与正常对照组、鼠α晶体蛋白组(10^-4 g/L)进行比较。结果分离提纯的牛α晶体蛋白组(10^-4 g/L和10^-5 g/L)RGCs突起数目及轴突长度显著大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牛α晶体蛋白10^-4 g/L与鼠α晶体蛋白组(10^-4 g/L)比较无明显区别(P〉0.05)。结论分离提纯的牛α晶体蛋白(10^-4 g/L)能够促进RGCs生长,与鼠α晶体蛋白(10^-4 g/L)比较无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109.
目的:对比研究兔多抗C-28和鼠单抗MET4在胰腺癌组织中检测MET蛋白表达的差异性和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间接法研究C-28和MET4检测67例胰腺癌组织中MET表达情况,定量图像分析MET4和C-28的检测效能。结果:MET4和C-28检测胰腺癌的阳性率分别为70.1%和71.6%。两种抗体检测MET阳性率无显著差异(χ2=0.980,P=0.387)。相关分析显示两者无显著相关性(r=-0.127,P=0.307),在C-28未检出的病例中有84.2%(16/19)MET4检出,在MET4未检出的病例中有85.0%(17/20)C-28检出。在无MET蛋白表达的胰岛和正常胰腺上皮中,C-28有染色,而MET4无染色。结论:相对C-28抗体,MET4用于检测胰腺癌MET蛋白表达具有较高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10.
胃癌和胃溃疡病组织中CuZnSOD代谢变化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uZnSOD的代谢变化与胃癌、胃溃疡病发生及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5 2例胃癌、10例胃溃疡病患者胃标本 ,检测胃壁组织中CuZnSOD的活性 ;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CuZnSOD在胃壁组织中的分布 ,并采用病理图像分析的方法进行灰度检测。结果 胃癌各组病灶组织中CuZnSOD活性范围为 :(17 73± 1 74~ 62 85± 8 47)NU/mgPr ;胃溃疡组为 (71 73±6 0 1)NU/mgPr。胃癌各组远侧端组织中CuZnSOD活性范围为 :(2 5 10± 3 5 8~ 10 1 5 0± 11 0 6)NU/mgPr ;胃溃疡组为 (13 9 67± 8 80 )NU/mgPr;胃癌各组癌细胞CuZnSOD灰度范围为 :83 83± 7 2 8~ 14 5 2 5± 8 84;癌组织CuZnSOD灰度范围为 :12 4 67± 6 3 0~ 14 6 13± 8 5 1;CuZnSOD在胃溃疡壁病灶组织中呈阴性表达 ,其组织灰度为 :14 4 60± 7 3 2。结论 胃癌胃壁组织中的CuZnSOD代谢变化与胃癌组织学类型及分化程度相关 ,并表现在广泛区域的胃壁组织中 ,其抗氧化能力已显著降低。而胃溃疡病仅局部溃疡病灶区域内抗氧化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