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9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167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94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8篇
  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患儿男,5岁,因间断性发热1月余,头痛、呕吐半月于2003年10月25日入我科住院治疗。患儿1月余前因发热到多家医院就诊,用青霉素等药治疗后体温时高时低。10月1-16日曾在外院住院治疗,住院期间出现头痛、呕吐,查血常规:白细胞21.3×109/L,中性粒细胞0.34,淋巴细胞0.18,嗜酸粒细胞0  相似文献   
102.
新生隐球菌作为一种重要条件致病菌日益受到重视,黑素是新生隐球菌重要的致病因子之一,在新生隐球菌黑素合成过程中,酚氧化酶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是催化产生黑素的惟一酶类,并且酚氧化酶的含量影响着黑素的产生。本实验试图揭示两性霉素B对新生隐球菌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3.
隐球菌脑膜炎(cryptococcal meningitis,隐脑)已被列为乙类传染病。近10年我科对隐脑患者脑脊液隐球菌菌体计数进行了连续监测和动态观察,并与传统真菌学指标进行了比较研究,同时对其与病情变化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4.
颅内接种热灭活隐球菌对小鼠隐球菌脑膜脑炎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脑内接种热灭活的隐球菌(H-CN)在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感染中的作用及对小鼠脑和脾白介素-1β(IL-1β)、干扰素γ(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脑内接种隐球菌造成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小鼠模型,分实验组(给予2次脑内接种H-CN)、对照组(给予2次脑内接种生理盐水),分别取2组小鼠的脑和脾用RT-PCR方法检测IL-1β、IFN-γ及TNF-α的mRNA表达,然后给予2组小鼠脑内接种致死量的隐球菌,观察2组小鼠的生存时间及脑组织中菌落形成单位的变化。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小鼠生存时间显著延长,小鼠脑组织中隐球菌菌落形成单位明显减少。小鼠脑组织总RNA以IL-1β、IFN-γ、TNF-α引物进行的RT-PCR产物,实验组IL-1β表达阳性,IFN-γ、TNF-α均表达阴性;对照组IL-1β、IFN-γ、TNF-α均表达阴性。小鼠脾组织总RNA以IL-1β、IFN-γ、TNF-α引物进行的RT-PCR产物2组均表达阳性,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给予小鼠脑内接种H-CN可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对隐球菌感染的抵抗力,中枢神经系统抗隐球菌机制很可能与H-CN引起局部细胞因子IL-1β的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105.
【摘要】 目的 探索不同浓度配比的他扎罗汀倍他米松乳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和安全性,筛选人体使用的最佳药物配比浓度。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多剂量对照研究设计,2008年12月至2009年4月,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等7个研究中心共纳入18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按1∶1∶1∶1∶1比例随机分配进入4个试验组(他扎罗汀/二丙酸倍他米松浓度配比分别为0.025%/0.025%、0.05%/0.025%、0.025%/0.05%、0.05%/0.05%,简称为试验1、2、3和4组)和对照组(基质),每日用药1次,持续4周。用药后第1、2、4周分别评价各组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多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和LSD-t检验,多组分类资料的比较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检验,采用CMH法分析各组的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反应率数据。结果 用药4周,试验1、2、3、4组和对照组改善达PASI75的患者分别为11例(30.56%)、12例(33.33%)、12例(33.33%)、19例(52.78%)和2例(5.56%),各试验组达PASI75的患者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 < 0.012 7);此外,试验药物1、2、4组达PASI90的患者比例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 < 0.012 7)。用药4周,试验1、2、3、4组PASI评分下降率分别达59.52% ± 26.79%、57.19% ± 31.98%、56.85% ± 30.46%和68.21% ± 37.2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0.07% ± 28.55%)(LSD-t = 5.36、5.05、5.00、6.55,均P < 0.001)。试验4组的综合疗效表现更突出。试验1、2、3、4组和对照组药物耐受性良好,分别发生不良反应11例(30.56%)、8例(22.22%)、2例(5.56%)、4例(11.11%)和2例(5.56%),试验1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12),试验2、3、4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结论 0.05%/0.05%他扎罗汀倍他米松乳膏可作为后继治疗寻常型银屑病临床研究的推荐配比浓度。  相似文献   
106.
他克莫司软膏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他克莫司软膏对激素依赖性皮炎的治疗作用。方法:将38例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外用他克莫司软膏,对照组外用抗过敏护肤品并加服中药及抗组胺药物,疗程为3周,治疗结束后比较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结果: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的红斑、脱屑、瘙痒等症状均有明显改善,用药1周后单用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组疗效优于联合用药组(P〈0.05),3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他克莫司软膏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探讨1%特比萘芬乳膏1周、2%硝酸咪康唑乳膏1周、4周治疗趾间型足癣的疗效、安全性及复发情况。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法,入选患者分层随机分为3组,包括特比萘芬1周组(特比萘芬外用每日2次连续1周后再使用3周安慰剂)、咪康唑1周组(咪康唑每日2次连用1周+3周安慰剂)和咪康唑4周组(咪康唑每日2次连用4周),用药后第1、3、4、6、9、12周随访进行临床、真菌学评估。结果 152例真菌培养阳性的患者进入疗效分析。4周随访时,特比萘芬1周组,咪康唑4周组和咪康唑1周组的真菌治愈率分别为94.7%、87.8%和82.6%;3组综合疗效有效率分别89.5%、81.6%和63.0%;第12周随访时,3组真菌复发率分别为12.96%、13.95%和21.05%;不良反应发生率3组分别为2.38%、2.38%和3.57%。结论 外用1%特比萘芬乳膏1周治疗趾间型足癣与外用咪康唑乳膏4周疗效和复发率相近。  相似文献   
108.
目的寻找一种针对产孢少的丝状真菌简单、有效的DNA抽提方法。方法以红色毛癣菌和须癣毛癣菌为代表菌株,分别用改良后的氯化苄法及小量酵母DNA试剂盒(裂解酶 蛋白酶K)法抽提基因组DNA,并对所抽提DNA的质量及稳定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氯化苄法抽提的皮肤癣菌DNA片段均>21 kb,每克菌丝体的DNA产量均>25μg。小量酵母基因组DNA试剂盒法抽提DNA,初步估测1.0×109/mL孢子菌丝混悬液的DNA得率仅约为0.6μg。采用氯化苄法抽提保存3年的皮肤癣菌基因组DNA仍能很好地适用于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结论采用氯化苄法抽提丝状真菌的DNA得率和纯度均较高,而且稳定性好,推荐用于产孢少、生长缓慢的丝状真菌DNA的抽提研究。  相似文献   
109.
高颅压下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目的:研究高颅压下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AMB)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23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鞘内注射组11例,采用鞘内注射和同时静脉滴注AMB,合用氟康唑或氟胞嘧啶。非鞘内注射组12例,不采用鞘内注射治疗,其他治疗与鞘内注射组相同。结果:鞘内注射组全部治愈,未遗留后遗症。非鞘内注射组治愈7例,好转2例,死亡3例。结论:鞘内注射是抢救和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缓解高颅内压、减少后遗症值得推荐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10.
1 热休克反应 (heatshock reaction)也称为应激反应 ,是细胞在热应激下发生的惟一反应 ;它在生物界是普遍存在的 ,是细胞乃至生物体在各种环境中存活不可缺少的条件 ,对生物体在外界恶劣环境下维持自身体内代谢平衡是至关重要的 [1 ]。在临床上 ,随着器官移植、AIDS及其他免疫力下降患者的增多 ,隐球菌病越来越严重地威胁人类的生命。目前治疗隐球菌病最有效的药物仍是两性霉素 B,但由于它带来的严重不良反应 ,临床上对其敏感性下降等问题越来越重视。另外 ,我们从临床用药经验中认识到体外的药敏试验有时与患者体内的病原菌对药物的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