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9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166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94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21.
本研究主要用于系统性真菌感染的早期实验诊断、高危人群系统性真菌感染的预防和临床救治,在国内首次建立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白念珠菌和ABC-ELISA检测血清曲霉多糖抗原,检测敏感度分别达到60菌/ml和2.4ng/ml标本;采用多点多途径真菌学监测方法研究肾移植病人和烧伤病人真菌带菌谱、带菌率以及带菌与感染之间的关系,带菌率分别  相似文献   
322.
原发性隐球菌皮肤感染已经作为独立的疾病在近年来受到了公认。荚膜是新生隐球菌目前已知的最重要的毒力因子,目前确定了4个独立的荚膜形成相关基因。HaCaT细胞是目前应用比较成熟的人角质形成细胞(KC)的体外研究模型。利用这一模型,我们对荚膜在隐球菌对KC的黏附和通过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23.
目的 观察烟曲霉分生孢子静止期及其在膨胀生发过程中表面形态的改变。观察纤连蛋白受体在孢子表面分布状态及其在膨胀生发过程中的变化。方法 取培养成熟的烟曲霉,磷酸盐缓冲液冲洗后,通过3.5~4.0μm的钢丝网过滤提取制备纯净分生孢子悬液(108细胞/mL).加入细胞培养液(RPMI1640+10%FBS),分别在0、2、4、6h取材固定,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另取定量分生孢子悬液(108细胞/mL)孵育在包被有定量纤连蛋白(50μg/mL)的微量测定细胞培养板中,37℃ 3h;用磷酸盐缓冲液冲洗3次,再分别加入兔抗人-纤连蛋白抗体和羊抗兔IgG-FITC孵育(37℃ 1h),胰酶消化后冲洗固定立即送共距焦免疫荧光电镜检查。结果 静止期分生孢子表面有特征性的小棘状层形式,即有许多刺猬毛状的突起分布在其表面。孢子膨胀生发过程中,刺猬毛样小棘状层结构逐渐降解脱落,大约4h后完全降解脱落。孢子变成由条索状纤维质构成的光滑细胞壁球体;通过共距焦免疫荧光电镜发现FITC均匀地分布粘附在分生孢子表面刺猬毛样棘状突起上。结论 静止期分生孢子的表面可表达出高水平纤连蛋白受体。带有放射荧光标记的纤连蛋白配体-受体均匀地分布在静止期分生孢子最外面小棘状层。孢子膨胀过程中表面小棘状层逐渐脱落。  相似文献   
324.
军队皮肤病学科的发展和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皮肤病与部队官兵的健康密切相关,在特殊环境下直接关系到部队战斗力的维护和提高。我军皮肤病学科在真菌病、银屑病等方面的研究处于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近20年来,全军皮肤病学科专业共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等以上奖励32项,其中真菌病的系列研究成果于2000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近5年来,全军皮肤病学科专业队伍迅速成长,目前已有6个博士生培养点,11位博士生导师,已培养了近百名博士生。皮肤病学科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很多,重点是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指导下,利用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对皮肤病的基础科学及预防、诊断、治疗等进行深入研究,以保障全体指战员的心身健康。  相似文献   
325.
我们于2002年10月至2003年6月将日本帝人株式会社研制的他卡西醇软膏(商品名萌尔夫软膏,2μg/g)与0.02%丙酸氯倍他索软膏联合使用,治疗寻常性银屑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26.
目的 研究常用抗真菌药在酵母菌体外联合药敏试验中的相互作用,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参照美国国家临床试验标准化委员会(NCCLS)提出的标准,采用棋盘微量稀释法对28株隐球菌和念珠菌进行了5种常用抗真菌药相互联合应用的体外联合药敏试验.结果联合用药时各药物的MIC几何均值比单用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性霉素B加氟胞嘧啶、特比萘芬加氟康唑、特比萘芬加伊曲康唑三种联合的协同相加作用最为明显,而且未发现有拮抗作用.其他6组联合用药虽有少量菌株表现为拮抗作用,但其主要仍表现为相加作用.结论5种常用抗真菌药对致病酵母主要表现为协同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327.
该部分围绕皮肤微生态在相关皮肤疾病,如特应性皮炎、银屑病、痤疮、玫瑰痤疮、脂溢性皮炎、化脓性汗腺炎及伤口愈合等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深入研究皮肤微生态与皮肤疾病的关系对揭示相关疾病的发生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皮肤微生态与皮肤疾病相关性的研究尚处于早期阶段,未来仍需进一步推进该领域的研究,探索基于微生态治疗和预防皮肤疾病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