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19篇
神经病学   31篇
特种医学   9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5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Pick病的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Pick病(Pick disease)论断的正确性,方法:分析2例临床上曾论断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经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证实的Pick病,其中1例经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PET)得到进一步证实.结果:Pick病与AD比较有如下特点:(1)特殊的语言方式及语言改变;(2)临床上以缓慢进展的性格改变及社会活动能力衰退为主,而记忆力,理解判断力,计算力障碍等出现相对较晚;(3)病程中有不同程度的Kluever-Bucy综合征表现;(4)脑MRI检查提示:额和(或)颞叶萎缩,.颞极为著;(5)PET检查提示:双侧额,颞叶代谢减低,颞极明显,结论:根据Pick病临床表现及神经影像学特征,在排除AD及其它脑变性病的基础上,生前诊断Pick病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间接了解Alzheimer's 病(AD)海马神经元总体基因表达水平。方法 10 例AD 患者病理脑海马组织经Nissl's 染色后,图像分析神经元核仁、核浆比值,核仁组成区银染色后图像分析神经元着色面积及积分吸光度,并与相应的正常青年组、老年组各10 例的海马标本进行比较对照。结果 老年组和AD组海马神经元核浆比值( 分别为54.1 ±8.1 及52.8 ±9.7) 下降与青年组(60.8 ±5.9) 相比,差异有显着性( P< 0.05 及0.01) ;老年组与AD组相比,差异无显着性( P> 0.05) .同时,老年组和AD组海马神经元核仁着色面积减少,积分吸光度减弱;老年组和AD组相比,AD组海马神经元核仁着色面积(21.17 ±5.48um) 及积分吸光度(173.24 ±42.81) 相对增强,与老年组( 分别为18.06 ±6.61um 与141.43 ±54.99) 相比,差异有显着性( 均为P< 0.05) .  相似文献   
103.
为了探讨Alzheimer病患者海马神经元退变与钙-钙调素的关系,以尸检人脑海马组织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年龄分为青年组、老年组和Alzheimer病组(前两组为对照组)。在钙vonKossa法染色后,借助显微分光光度计观察海马神经元中钙离子的变化,在荧光染色后通过显微荧光光度计了解钙调素的相对活性。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钙离子在老年组和Alzheimer病组中增高,尤其是在Alzheimer病组;钙调素相对活性则明显增加,且有统计学意义。老年人和Alzheimer病患者钙沉积增加,提示体内钙平衡有一定变化,钙调素相对活性增加,提示神经元退变的过程可能同时伴随钙相对调节功能的增加,钙的内环境稳定和钙调素的相对活性的变化在某种程度上,可能对Alzheimer病神经元退变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1HMRS鉴别早老痴呆(AD)和血管性痴呆(VD)。材料和方法:61名被试者,AD组20例,VD组20例,健康对照组(HC)21例,均用GESigna1.5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采用PRESS序列对兴趣区内脑代谢产物浓度采集并计算比值;并行统计学处理。结果:AD和VD患者的额叶NAA浓度及NAA/Cr、NAA/MI的比值较HC组明显降低;AD患者颞叶和海马区MI浓度明显高于VD和HC组;而AD患者海马区的NAA浓度以及NAA/Cr和NAA/MI的比值降低。结论:AD组海马区的NAA浓度和NAA/Cr明显降低而MI浓度和MI/Cr明显升高,与VD之间具有鉴别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05.
神经眼科体征在重症脑干梗死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神经眼科体征在危重脑干梗死病例中临床价值。方法分析19例经尸检确诊的脑干梗死患者神经眼科体征类型与梗死部位及预后的关系。结果18例出现眼科体征,表现为各类眼震,颅神经麻痹、瞳孔大小异常、同向凝视麻痹、霍纳综合征和核间性眼肌麻痹等。其中出现2种或以上的复合眼征共13例。累及中脑、桥脑或延脑的复合病灶有12例,有中脑病灶者均出现神经眼征。结论观察记录神经眼科体征对危重脑干梗死的定位诊断和评估病情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提高少年型Hallervorden─SpatzDisease(HSD)诊断的正确性.方法分析2例HSD的临床和脑磁共振成像(MRI)的特点.结果少年HSD有如下特点多缓慢起病,主要表现为锥体外系症状,以肌强直为主,全身可同时受累,以下肢最为明显;其次是双下肢肌张力轻度痉挛性增高,或强直、痉挛同时存在以及轻度球麻痹、锥体束征和痴呆.脑MRI的T1、T2加权像均表现为低密度信号,T2加权明显,"虎眼”征较特异.结论充分认识以上特点,有利于临床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07.
脑MRI特征对肝豆状核变性病变部位及预后评估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归纳肝豆状核变性(Wilson’s disease)患者MRI特征,探讨MRI在肝豆状核变性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20例经临床确诊的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脑MRI图像,并与其临床表现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基底核区对称出现的长T1长T2信号伴脑干病变是肝豆状核变性病的特征之一,苍白球T2低信号为肝豆状核变性病特征之二,异常信号与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及病程有较好的相关性。结论:MRI在肝豆状核变性病的诊断、预后判断及研究影像与临床关系等方面均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8.
选择 2 4例Alzheimer病 (AD)病人 ,7例血管性痴呆病人和 2 5名健康老年人对照 ,用刺激回波采样方式 (STEAM )获取跨枕叶皮质区波谱 ,点分辨自旋回波波谱序列 (PRESS)获取右侧海马结构区波谱 ,体素大小2 0 .2mm× 2 0 .2mm× 2 0 .0mm ,分析N 乙酰天门冬氨酸 (NAA)、肌酐 (Cr)、胆碱 (Cho)、肌醇 (mI)及其与Cr的比值在三者间的差别。结果显示 ,枕叶皮质区和海马结构区的NAA、NAA/Cr在AD组和血管性痴呆组均比对照组降低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其余各代谢物的信号强度和比值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说明AD病人跨枕叶皮质区和海马结构区 1H -MRS的改变主要表现为NAA的降低 ,这种降低可以为AD的诊断提供参考信息 ,但是对痴呆不具有鉴别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09.
Hallervorden-Spatz病的脑MRI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Hallervorden-Spatz病(HSD)铁沉积的部位和临床之间的关系。方法:分析3例HSD的临床和脑MRI的特点,并和9例肝豆状核变性相对比。结果:铁在HSD的脑内各部位皆可沉积,脑MRI的T1、T2加权像均表现为低密度信号,呈“虎眼”征、“斑片”“斑点”、“麻点”样,而肝豆状核变性的T2加权像则为高密度信号。根据MRI特点提出HSD 6种类型,且各类型间和临床特点及病程有相一致的关系。结论:T1、T2加权脑内低密度信号是HSD的特点,且各类型间和临床有相一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0.
为探讨路易体痴呆(Dementia with Lewy Bodies,DLB)临床诊断的正确性。分析了3例临床上曾误诊为Alzheimer病(AD)或AD合并Parkinson病(PD),后经临床、脑影像学或病理检查诊断为DLB的病例,结果和AD相比,DLB有如下特点;(1)缓慢进展性认知功能下降,尤其是波动性认知功能障碍;(2)反复发生的具体的生动的视幻觉;(3)四肢出现以僵硬为主的轻微对称性锥体外系症状;(4)脑萎缩相对比较轻。提出根据DLB的临床特点。在排除其他变性病的基础上,临床可考虑诊断为DL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