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47篇
基础医学   55篇
临床医学   40篇
内科学   35篇
皮肤病学   2篇
外科学   148篇
综合类   45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01.
尿路感染的实验诊断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2.
IgA肾病为免疫介导炎症性慢性肾脏疾病,其遗传学机制仍不清楚。TGFβ1基因-509C/T单核苷酸多态性位于基因上游转录起始点前509by(NCBI SNP数据库:rs1800469),处于-731by至-453by间,而此区域恰是TGFβ1基因的负性调控区。我们曾报道,TGFβ1基因-509C/T可能不是我国汉族IgA肾病的遗传易感因子,但TGFβ1基因-509C/T与IgA肾病的血清球蛋白水平及肾免疫病理沉积有无关联,目前研究报道甚少。为此,本文初步探讨TGFβ1基因在IgA肾病免疫病理学中的遗传意义。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观察血浆置换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的疗效。方法 15例TTP患者,其中7例予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另8例患者除上述治疗外,以新鲜冰冻血浆为置换液,进行血浆置换,隔日1次,血浆置换次数中位数为4次(2~6次),平均血浆交换量为(2316±28)ml。结果 血浆置换治疗患者的存活率为75%,明显高于非血浆置换治疗患者的14.3%(P<0.05)。血浆置换治疗后12~72 h,6例存活患者神经精神症状减轻;血浆置换4次后发热消退,皮下无新鲜出血点和瘀斑,黄疸消失,红细胞压积和血小板数逐渐升高。停止血浆置换后,2例病情反复,需再次血浆置换治疗。结论 血浆置换是治疗TTP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4.
表现为孤立性血尿的IgA肾病的病理特征和转归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表现为孤立性血尿的IgA肾病病理特征及其与预后关系。方法分析103例经肾活检确诊的呈孤立性血尿IgA肾病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征,并观察其转归。以Ser升高一倍为终点,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肾脏无事件存活率。结果呈孤立性血尿的lgA肾病Lee病理分级分布以Ⅱ-Ⅲ级为主,但有20.4%为LeeⅣ-Ⅴ级和12.7%有肾间质纤维化。经过(49.5±35.4)月的随访,Set水平从(73±16)μmol/L上升至(96±114)μmol/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3、5和10年肾存活率分别为100%、100%和85.7%。结论呈孤立性血尿的IgA肾病病理改变轻,中期预后好,但应注意临床与病理不符要并长期随访、监测肾功能进展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Fc受体γ链基因3'端非翻译区(3'-UTR)基因多态性现象在中国南方人群中的分布及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易感性和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采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方法检测180例SLE患者和140例正常对照组Fc受体γ链基因3'-UTR 3847及3804位点基因型.结果SLE患者Fc受体γ链基因3'-UTR 3847位点CC基因型频率(8.9%)及C等位基因频率(32.7%)较对照组(2.9%及23.6%)明显升高(P<0.025);而TT基因型频率(43.3%)及T等位基因频率(67.3%)较对照组(55.7%及76.4%)明显降低(P<0.025).SLE伴狼疮肾炎(LN)患者CC基因型频率及C等位基因频率较不伴LN的患者明显升高(P<0.05及P<0.025).对Fc受体γ链基因3'-UTR 3804位点基因型的研究显示,在全部病例和对照组中仅1例SLE患者为TG型,其余均为TT型.结论SLE患者Fc受体γ链基因3'-UTR 3847位点C等位基因与SLE发病及LN的发生有关.3804位点基因多态性现象在中国南方人群中少见,该位点的多态性与SLE发病无关.  相似文献   
106.
登记资料显示有15%~35%的肾移植患者术后第1年内至少发生1次急性排斥.治疗这种排斥的方法有:激素冲击治疗、抗体制剂、改变免疫背景,以及联合使用这些方法.2002年,美国有61.4%的发生急性排斥事件的患者接受了类固醇治疗,20.4%接受抗体治疗,18.2%同时接受了上述两者治疗.本文旨在比较单克隆、多克隆抗体治疗肾移植患者急性排斥反应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探讨间质性肾炎的临床与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经肾活检证实的急、慢性间质性肾炎完整病历资料19例。结果 本组19例,急性患者7例;慢性患者12例,病因明确9例(47.4%),主要诱发因素是药物(66.7%);全部病例中以蛋白尿、浮肿、肾功能不全为主要表现,仅部分患者出现肾小管功能损害的临床表现;其病理特点以肾间质的炎性浸润为主,而肾小球、肾小血管基本正常;本组6例急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在血透的基础上加用激素治疗,效果良好。结论 间质性肾炎的临床表现不典型,肾小管间质本身损害的临床表现并不突出,其病理的基本特征为:间质的炎性细胞浸润、水肿或纤维化,肾小球、肾小血管基本正常。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活动期狼疮肾炎(LN)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B7-1(CD80)和B7-2(CD86)mRNA表达的,影响,为临床使用川芎嗪治疗LN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活动期LN患PBMC培养,分别以川芎嗪,地塞米松和川芎嗪+地塞米松进行处理,以PBS对照,采用半定量反转录PCR的方法,检测PBMC的B7-1和B7-2mRNA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川芎嗪组和地塞米松组均能明显抑制B7-2mRNA表达(P<0.05),而川芎嗪+地塞米松组对B7-2mRNA表达的抑制更加明显(P<0.01),各组对B7-1mRNA表达均无显影响(P>0.05),结论:川芎嗪能下调活动期LN外周血单个核细胞B7-2mRNA表达,合并使用地塞米检能更好地抑制B7-2mRNA表达。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NF-kB信号通路活化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NF-kB活性检测采用电泳迁移率改变试验,IkBα蛋白及其磷酸化产物采用蛋白印迹,抗dsDNA抗体、IgG、IgM测定采用ELISA方法。结果:SLE患者PBMC NF-kB活性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活动期显高于缓解期(P<0.05),SLE组IkBα蛋白表达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活动期患者低于缓解期(P<0.05)。SLE组IkBα磷酸化产物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活动期患者高于缓解期(P<0.05)。NF-kB活性和IkBα磷酸化产物均与抗dsDNA抗体、IgG和SLE疾病活动指数呈正相关,而与IgM无相关关系。结论:SLE患者PBMC存在NF-kB信号通路异常活化,且与抗dsDNA抗体、IgG分泌密切相关。检测SLE PBMC内NF-kB信号通路蛋白表达可能有助于SLE疾病活动的判断。  相似文献   
110.
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rimary nephrotic syn-drome,PNS)临床常见,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引起国内外学者极大关注。我们历经30余年,就成人PNS诸多方面作了详细深入的研究,主要成果如下。 1.发病机理在国内首次阐明:PNS时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浓度明显升高,血SIL-2R和血清肌酐(SCr)呈正相关,尿SIL-2R和尿蛋白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