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39篇
  免费   393篇
  国内免费   169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23篇
妇产科学   17篇
基础医学   140篇
口腔科学   28篇
临床医学   251篇
内科学   15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51篇
特种医学   161篇
外科学   110篇
综合类   946篇
预防医学   553篇
眼科学   44篇
药学   975篇
中国医学   1156篇
肿瘤学   84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110篇
  2022年   106篇
  2021年   132篇
  2020年   98篇
  2019年   121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105篇
  2016年   107篇
  2015年   131篇
  2014年   192篇
  2013年   215篇
  2012年   252篇
  2011年   272篇
  2010年   208篇
  2009年   191篇
  2008年   508篇
  2007年   286篇
  2006年   217篇
  2005年   301篇
  2004年   159篇
  2003年   103篇
  2002年   98篇
  2001年   114篇
  2000年   113篇
  1999年   102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6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102.
目的 探讨脑出血 (ICH)后血肿灶周脑血流量变化与细胞凋亡的相互关系。方法 健康家犬 2 7只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ICH组 (3h、6h、12h、2 4h、4 8h、72h、7d和 15d)。ICH模型采用立体定向自体血额叶皮层注射法建立。应用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 (PWI)和流式细胞术 (FCM ) ,动态检测不同时间点血肿灶周相对脑血流量 (rCBF)与凋亡峰 /凋亡率的变化。结果 ①脑血流量变化 :PWI显示血肿灶周 12h之内rCBF明显降低 ,呈低灌注状态 ,12~ 2 4hrCBF回升 ,出现血流再灌注 ,或高灌注现象 ,4 8h以后接近对侧 ,呈持续稍低灌注状态。②细胞凋亡变化 :FCM显示血肿灶周区凋亡峰 /凋亡率 6h开始出现 ,72h最高 ,7d下降。③血肿灶周凋亡峰值与凋亡率的变化呈正相关 (r =0 84 6 ,P <0 0 5 )。结论 ICH后血肿灶周脑血流量呈中 -轻度降低 ,细胞凋亡主要存在于血肿灶周区 ,72h是血肿灶周细胞凋亡的时间窗。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不同周期及病理状态下的扩散加权成像的特点,研究表观扩散系数(ADC)及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ADC)在子宫内膜癌的鉴别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对29例子宫内膜癌,9例子宫内膜良性病变者和26例正常对照者行1.5T MRI检查并进行ADC值的测定(b值为800s/mm2)。闭孔内肌作参比部位,测量正常子宫内膜及内膜癌的rADC值,将不同组别ADC、rADC值相比较,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子宫内膜癌ADC、rADC值分别为〔(0.96±0.22)×10-3 mm2/s、0.72±0.22〕,显著低于正常子宫内膜的ADC、rADC值〔(1.39±0.27)×10-3 mm2/s、1.02±0.22〕和子宫内膜良性病变ADC、rADC值〔(1.33±0.18)×10-3 mm2/s、1.02±0.28〕。萎缩期子宫内膜ADC、rADC值〔(1.62±0.37)×10-3 mm2/s、1.16±0.27〕显著高于增生期〔(1.29±0.14)×10-3 mm2/s、0.98±0.19〕和分泌期内膜〔(1.27±0.12)×10-3 mm2/s、0.94±0.12〕。结论 ADC有潜力鉴别子宫良性病变与子宫内膜癌,以闭孔内肌作为参比部位,所获得的rADC值可以很好的反映子宫内膜癌及正常子宫的扩散特征。  相似文献   
104.
李莉  张书琼  冯菁  葛彬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9):5213-5215
目的 探讨药物定量脑电图在重症脑梗死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60例首次发病的重症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使用桂哌齐特治疗,B组不使用桂哌齐特治疗,而使用常规治疗.每组患者均使用数字化脑电图16导单极采样,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d,3d,7d,14 d以及21 d行脑电监测,分析各个脑区的δ和θ频段的相对功率值.并对患者在同一时间行NIHSS评分.结果 A组患者和B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不同时期NIHSS评分是没有明显差异性的,但是从脑电上看,在治疗后d 14,A组患者的前额区、患侧中颞区δ频段的相对功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d 21,A组患者的各个脑区δ频段的相对功率值亦较B组明显降低,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在治疗后d7前额区、患侧中央区、颞区、枕区θ频段的相对功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电监测可以作为药物疗效监测的一项重要指标,是一种经济有效的监测方法,与临床常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评分量表比较,对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更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5.
<正>宫颈癌是女性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在所有女性癌症中占25%〔1〕,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中心报道全球发病人数为529 000例,死亡27 500例。2000年后,我国宫颈癌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依据2010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数据(2007年结果)显示:2003年全国宫颈癌发病率为6.3/10万,2007年上升为11.6/10万〔2〕。宫颈癌病因明确,存  相似文献   
106.
<正>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经常会遇到结果变量是非连续的分类资料,这时常选用Logistic回归模型来分析各影响因素和结果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者除了通过回归方程来预测外更关心的是哪些因素对结果有影响并解释其影响程度如何,同时把评估各因  相似文献   
107.
Logistic回归模型中自变量相对重要性的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扩展优势分析方法于Logistic回归模型中,为研究者在确定模型中自变量相对重要性提供一种可选择的方法。方法通过计算和比较与某自变量有关的所有可能子模型(即含有该变量的不同组合)的平均贡献增量△R2,以评价该自变量的相对重要性,并应用于实例分析。结果优势分析所得的各变量的总平均贡献之和等于最终模型的决定系数,其重要性排序与标准回归系数的排序不同,且R2M和R2E更适合作为优势分析的指标。结论优势分析可将各自变量对因变量总方差的贡献,分解为已解释方差百分比,且独立于模型,能精确地衡量自变量的相对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8.
目的观察相对低分子质量肝素钠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脑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脑血栓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观察组应用相对低分子质量肝素钠联合奥扎格雷钠方案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及实验室指标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00%,对照组为6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血小板黏附率、红细胞沉降率及总胆固醇分别为(4.71±0.81)mPa/s、(1.71±0.19)mPa/s、(0.43±0.04)%、(3.51±1.12)g/L、(40.01±4.98)%、(25.11±8.12)mm/h、(4.41±0.82)mmol/L,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血栓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相对低分子质量肝素钠联合奥扎格雷钠可优化治疗效果,改善实验室指标,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9.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卒中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代谢相关因子与卒中类型、传统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200例卒中患者(病例组,100例为脑梗死,100例为脑出血)及80名体检人群(对照组)的血浆Hcy水平,同时测定血浆叶酸、维生素B12浓度及血脂、血糖与血压水平。结果①病例组Hcy平均水平为(17.6±5.1)μmol/L,对照组为(11.5±3.2)μmol/L(P<0.01),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两组间的血浆Hcy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血浆叶酸及维生素B12与血浆Hcy水平均呈负相关;③Hcy水平与血压、血糖、血脂各指标间无明显关系;④血浆Hcy水平>15.0μmol/L时,脑梗死的相对危险度(OR)为4.64(95%CI为2.84~8.36),脑出血患者的OR为3.62(95%CI1.65~6.28)。结论①血浆Hcy升高是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与传统危险因素、卒中的类型无关;②叶酸、维生素B12是Hcy的非遗传性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0.
目的研究脉压(PP)是否与死亡有关,尤其是否与心、脑血管病有关。方法选择了1992-1993年,在韩国医疗保险公司投保年龄在40岁及以上的投保人,共有698796人,随访7年。随访开始时对每个观察对象进行健康检查并调查相关问题,随访期每2年进行1次查体。结果PP与全因死亡、心、脑血管病死亡有正相关关系。无论性别、年龄以及是否患有高血压,均得到相同结果,即随着PP升高,死亡危险性升高。但年龄越大,脉压的影响力度越弱。结论PP与全因死亡率、心脑血管病死亡率呈相关关系,在预测心脑血管病危险性时,PP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