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001篇
  免费   5329篇
  国内免费   2750篇
耳鼻咽喉   2457篇
儿科学   478篇
妇产科学   1526篇
基础医学   3914篇
口腔科学   1462篇
临床医学   9655篇
内科学   8718篇
皮肤病学   273篇
神经病学   1801篇
特种医学   1716篇
外国民族医学   15篇
外科学   2338篇
综合类   20569篇
预防医学   8030篇
眼科学   471篇
药学   10810篇
  57篇
中国医学   13591篇
肿瘤学   2199篇
  2024年   520篇
  2023年   1795篇
  2022年   1540篇
  2021年   1816篇
  2020年   2190篇
  2019年   2559篇
  2018年   1460篇
  2017年   2481篇
  2016年   2742篇
  2015年   3067篇
  2014年   3822篇
  2013年   3668篇
  2012年   5356篇
  2011年   5254篇
  2010年   3742篇
  2009年   5266篇
  2008年   6371篇
  2007年   5573篇
  2006年   4966篇
  2005年   3669篇
  2004年   3467篇
  2003年   2288篇
  2002年   2255篇
  2001年   2017篇
  2000年   1659篇
  1999年   1625篇
  1998年   1149篇
  1997年   989篇
  1996年   828篇
  1995年   690篇
  1994年   645篇
  1993年   837篇
  1992年   755篇
  1991年   727篇
  1990年   654篇
  1989年   536篇
  1988年   400篇
  1987年   280篇
  1986年   192篇
  1985年   126篇
  1984年   43篇
  1983年   35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中国药房》2019,(9):1251-1255
目的:研究自身免疫性疾病(AID)患者细胞色素P_(450)(CYP)酶的亚型CYP3A4、CYP2C8和CYP3A5的基因多态性与羟氯喹不良反应、血药浓度的相关性,为羟氯喹的临床个体化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病例来自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2017年7月-2018年8月收治的因长期(>6个月)服用羟氯喹(日剂量为200~400 mg)出现不良反应的77例AID患者,收集患者信息、血样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按不良反应发生部位分为肝功能正常组和肝功能异常组、肾功能正常组和肾功能异常组、眼部正常组和眼部异常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羟氯喹全血药物浓度,MassARRAY系统检测患者CYP3A4、CYP2C8和CYP3A5的基因型,通过χ~2检验分析不同基因型患者羟氯喹不良反应的发生差异,通过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不同基因型患者羟氯喹血药浓度的差异。结果:CYP3A5 rs4646453位点在肾功能正常组与肾功能异常组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功能异常组患者中CC基因型较AA+AC基因型的发生率高;CYP2C8 rs10882526位点在肝功能正常组与肝功能异常组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异常组患者中等位基因G较等位基因A的发生率高,AG基因型较AA基因型的发生率高。77例AID患者CYP3A4、CYP2C8和CYP3A5的基因多态性与血药浓度无显著相关性。在亚组分析时,5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中CYP2C8 rs10882521的GT、GG和TT基因型的平均血药浓度分别为514.1、735.3、785.9 ng/mL,其中GG和TT基因型明显高于GT基因型(P<0.05)。结论:AID患者携带CYP3A5 rs4646453 CC基因型服用羟氯喹肾功能异常的发生率更高,携带CYP2C8 rs10882526位点的等位基因G和AG基因型服用羟氯喹肝功能异常的发生率更高。SLE患者服用相同剂量羟氯喹,携带CYP2C8 rs10882521 GT基因型较其他基因型患者血药浓度低。  相似文献   
103.
104.
105.
106.
107.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索麻杏石甘汤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机制。方法:检索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国天然产物化学成分库,BATMAN-TCM等数据库检索麻杏石甘汤相关中药化学成分及潜在靶点,通过CTD、TTD、DrugBank数据库挖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的作用靶点,两者取交集筛选,再进行富集分析。结果:筛选出麻杏石甘汤生物活性成分279个,预测出麻杏石甘汤相关的靶点1417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的作用靶点49个,通过韦恩图取交集得到麻杏石甘汤中参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靶点24个,靶点质相互作用网络构建筛选出关键靶点24个。DAVID富集分析显示,麻杏石甘汤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关键靶点主要参与美洲锥虫病通路、TNF信号通路、麻疹风疹通路、疟疾通路、乙型肝炎通路、炎症性肠病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甲型流感通路、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I型(HTLV-I)感染通路、哮喘通路、肺结核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Jak-STAT信号通路、cGMP-PKG信号通路等重要通路。结论:麻杏石甘汤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主要参与抗病毒、抗炎、调节免疫、抗疟、抗肺损伤等多靶点、多通路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8.
目的:观察右归丸对膝骨关节炎(KOA)模型鼠软骨组织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和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硫酸氨基葡萄糖组、右归丸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采用改良Hulth法制备大鼠KOA模型,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右归丸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右归丸4.8,2.4,1.2 g·kg^-1灌胃,硫酸氨基葡萄糖组给予硫酸氨基葡萄糖0.17 g·kg^-1灌胃,连续给药8周。干预结束24 h后股动脉采血处死各组大鼠,取鼠膝关节软骨,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各组软骨的病理改变,并进行Mankin评分;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关节软骨组织中STAT3,超氧化物歧化酶3(SOD3)和Wnt抑制因子1(WIF1)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软骨组织中IL-6 mRNA的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关节软骨组中WIF1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软骨组织Makin评分明显升高,软骨组织STAT3在蛋白水平上的表达明显增加和IL-6 mRNA水平上的表达显著增加,WIF1在蛋白水平上的表达显著降低(P<0.01);模型组关节软骨边缘严重破坏,软骨细胞排列紊乱。与模型组比较,右归丸高剂量干预组大鼠软骨组织Makin评分,STAT3的在蛋白水平上的表达明显降低,右归丸各干预组IL-6 mRNA水平上的表达显著降低,WIF1在蛋白水平上的表达显著增加(P<0.05,P<0.01),软骨结构趋于正常,软骨细胞分布仅偶见不均,关节软骨表面欠光滑。结论:右归丸能显著改善KOA大鼠的关节软骨退变,抑制KOA中软骨组织的炎症反应,这可能与其抑制STAT3和IL-6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9.
目的运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对男男性行为(MSM)人群艾滋病(AIDS)患者和健康自愿者五脏六腑募穴红外温度进行比较研究,结合中医理论及艾滋病的流行病学、行为学、以及临床特征对结果进行分析解释,揭示MSM人群AIDS患者募穴红外温度的特异性,论证应用募穴理论指导临床诊断治疗的科学性。方法应用红外热成像技术拍摄48例MSM人群AIDS患者(疾病组)和25例健康自愿者(对照组)的红外热图,在红外热图上采集十二脏腑的募穴温度(6个单穴,6对双穴,共18个穴位),并计算穴位的红外相对温度,进行组间同名穴红外相对温度的比较及统计分析。结果:疾病组小肠募穴关元和膀胱募穴中极红外相对温度高于健康对照组,P <0. 001,有极其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 (1)膀胱募穴中极红外温度的特异性表现,具有揭示艾滋病MSM人群行为学及流行病学特点的意义,体现腧穴经络脏腑相关理论的科学性;(2) MSM人群AIDS患者与健康对照人群募穴红外温度的差异,体现募穴反映脏腑病症的特异性。关元和中极可作为AIDS患者临床诊疗常用的特定穴。  相似文献   
110.
益智仁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益智Alpinia oxyphylla仁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MCI柱色谱、Sephadex LH-20、重结晶、半制备液相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益智仁95%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部位分离并鉴定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邻苯二甲酸-双(2′-乙基庚基)酯(1)、(E)-1-(4′-hydroxy-3′-methoxyphenyl)-7-(4″-hydroxyphenyl)-hept-4-en-3-one(2)、5-hydroxy-7-(4″-hydroxy-3″-methoxyphenyl)-1-phenyl-3-heptanone(3)、1β,4β,7β-trihydroxyeudesmane(4)、bullatantriol(5)、1,5-epoxy-3-hydroxy-1-(4-hydroxy-3,5-dimethoxyphenyl)-7-(4-hydroxy-3-methoxyphenyl) heptanes(6)、1-tetratriacontanol(7)、dihydrogingerenone B(8)、杨芽黄素(9)、白杨素(10)、oxyphyllenone B(11)、(1R,4R,10R)-1β,4α-dihydroxy-11,12,13-trinor-5,6-eudesmen-7-one(12)、胡萝卜苷(13)、1-(4′-羟基苯基)-7-(3″-甲氧基-4″-羟基苯基)-4-烯-3-庚酮(14)、益智酮甲(15)、5-dehydroxy-hexahydro-demethoxycurcumin B(16)。结论其中化合物1、2、4~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