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9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40篇
内科学   25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79篇
预防医学   46篇
药学   46篇
  1篇
中国医学   4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膀胱痉挛性收缩痛是膀胱手术后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以往的治疗方法虽有一定效果,但总有20%~30%的病人疗效甚微[1]。我院自1998年以来,对105例接受膀胱手术的病人术后采用PCA镇痛,效果良好,现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05例,男78例,女27例,年龄15~79岁,平均57岁。其中耻骨上经  相似文献   
102.
目的:可吸收外科缝线连续皮内缝合会阴侧切口与传统缝合对比的效果。方法:观察组用可吸收外科缝线连续皮内缝合,对照组只采用传统缝合。结果:手术缝合时间无明显差异,术后伤口疼痛程度比较,观察组明显轻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结论:外科可吸收缝线连续皮内缝合会阴侧切口,切口愈合率99.3%,疼痛反应轻微,住院时间短,明显优于对照组愈合率87.3%。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应用实时双平面成像(Bi-plane)技术显示胎儿完整室间隔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利用实时Bi-plane技术观察150例正常组及29例异常组的胎儿心脏(包括21例单纯性室间隔缺损及8例房室间隔缺损)。取胎儿心尖四腔心或心底四腔心切面,取样线通过室间隔,显示胎儿室间隔的全貌,评价室间隔完整性。此外,所有正常及异常胎儿另用时空影像关联(Spatiotemporal image correlation,STIC)技术采集胎心容积数据并行三维重建,获取室间隔影像。结果:实时Biplane技术与STIC技术相比,对胎儿完整室间隔的显示成功率显著提高(98.7%vs. 83.3%,P<0.01);对异常组中室间隔缺损的显示率也显著提高(96.6%vs. 79.3%,P<0.01),而获取室间隔切面的时间显著缩短((15.5±5.8) s vs.(58.1±13.3) s,P<0.01)。结论:实时Bi-plane技术可以显示胎儿室间隔的全貌,方法简单,操作方便,可作为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的辅助检查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新生儿先天性膈疝(congenital diaphragmatic hernia, CDH)的微创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胸腔镜下新生儿CDH修补术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产前是否明确诊断、手术时机、手术时间、是否合并疝囊、术后呼吸机支持时间、术后复发情况等资料。结果全组30例患儿,左侧膈疝21例,右侧膈疝9例,产前检查发现CDH 8例,产前诊断率26.67%(8/30);30例均完成胸腔镜下膈疝修补术,其中9例合并疝囊;手术时间65~150 min,平均(100.8±25.8)min;术后需呼吸机辅助支持时间6~141 h,平均(44.8±36.2)h;30例手术患儿中,术后复发4例,复发率13.33%(4/30),其中3例再手术治愈,1例放弃治疗自动出院后死亡;术后院内死亡2例,总病死率为10%(3/30);一次手术治愈率为80%(24/30),总治愈率90%(27/30)。随访时间为术后10个月至6年,目前27例生长发育良好,无复发。结论胸腔镜下治疗新生儿膈疝安全、可行,重视产前评估,掌握微创技巧,可以提高患儿治愈率。  相似文献   
105.
目的:系统评价中药治疗酒精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OVID、CNKI、维普和万方等数据库中中药治疗酒精性肝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有两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 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5项RCTs,入选219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药治疗酒精性肝病的有效率明显高于西药(OR=4.70,95%CI[3.63,6.09],P0.00001);改善患者肝功能方面,中药治疗组优于西药对照组,表现在谷丙转氨酶(ALT)(MD=–7.51,95%CI[–8.11,–6.92],P0.00001)、谷草转氨酶(AST)(MD=–10.99,95%CI[–11.87,–10.12],P0.00001)、谷氨酰转肽酶(GGT)(MD=–18.67,95%CI[–19.74,–17.60],P0.00001)降低明显。结论:与西药比较中药治疗酒精性肝病效果可能更好,上述结论尚需更多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分析SCD患者的血液学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MRI检查等结果,探讨其临床特点。结果 SCD患者多伴发贫血,血清维生素B12、叶酸水平降低,而血清Hcy含量升高;37例肌电图检查异常,以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为主,同时伴发波幅降低,SEP、VEP、BAEP检查均存在异常,分别表现为P40潜伏期、P100潜伏期及Ⅲ~V波潜伏期延长;脊髓MRI检查异常者21例,多为中胸段损害。结论 SCD患者临床多表现为脊髓后、侧索病变,可能累及周围神经及大脑白质;临床须联合血清维生素B12水平检测、电生理检查、MRI检查进行诊断,以提高其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7.
王佳宇  郭成杰  袁瑞娟  孙雪  詹雪艳 《中草药》2015,46(10):1487-1492
目的研究积雪草总苷脂质体在离体小肠中的肠吸收特征。方法采用透析法考察积雪草总苷脂质体在磷酸盐和台氏液中的稳定性,应用RP-HPLC法检测积雪草总苷的色谱轮廓,采用离体外翻肠囊模型研究积雪草总苷和积雪草总苷脂质体的肠吸收性质,以积雪草总苷中指标成分积雪草苷计算两者在不同肠段的累积吸收百分率,绘制回肠中累积吸收曲线,比较积雪草总苷及其脂质体的肠吸收效果。结果积雪草总苷脂质体在磷酸盐和台氏液中均能稳定存在。积雪草总苷和积雪草总苷脂质体在大鼠小肠内无明显的特定吸收部位,回肠中积雪草苷的吸收量随时间增加,120 min未见饱和现象。积雪草总苷脂质体在回肠吸收中具有更高的累积吸收量和累积吸收百分率,其表观渗透系数显著高于积雪草总苷的表观渗透系数。结论积雪草总苷制成脂质体后,可促进其在大鼠肠内的吸收,为积雪草总苷口服剂型的开发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8.
孙雪  杜小莉  史亦丽  泽碧 《中国药事》2017,31(11):1359-1363
目的:制定贵重药品管理制度,提高医院药品管理水平和效率,实现药品的精细化管理。方法:采用ABC库存结构分析法,确定贵重药品目录,制定贵重药品管理制度,设立贵重药品专用帐卡,实时监控使用情况。结果与结论:采用ABC库存结构分析法对我院库存药品进行分类整理,有效确立了贵重药品的范围和具体目录,使我院贵重药品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合理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109.
目的观察三种不同钙离子浓度透析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单次透析过程中血钙的影响,为透析液钙离子浓度的个体化选择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择2014年1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根据使用不同钙离子浓度分别为1.25 mmol/L(DCa 1.25组)、1.5 mmol/L(DCa 1.50组)和1.75 mmol/L(DCa 1.75组)的透析液进行单次血液透析治疗,每次透析4 h,3组所用透析液除钙离子浓度不同外,其他透析液主要成分组间无差别。分别检测每组透析前、后及下一次透析前的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血白蛋白(albumin,Alb)、血钙、血磷等生化指标,同时监测单次透析前后患者的血压变化。结果对患者透析前基线数据初步分析结果表明,透析前iPTH水平为(458.7±408.2)ng/L、血钙(2.2±0.2)mmol/L、血磷(2.1±0.6)mmol/L、钙磷乘积(57.4±18.9)。iPTH、血钙、血磷达标率分别为53.8%、46.3%,25.0%;透析患者普遍伴有低钙血症(占48.8%)、高磷血症(占71.3%)和高甲状旁腺素血症(占23.8%)。单次透析治疗结束后的血钙水平分别为DCa 1.25组(2.27±0.20)mmol/L、DCa 1.50组(2.53±0.21)mmol/L、DCa 1.75组(2.51±0.20)mmol/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52,P0.01)。与透析前相比较,3组透析后血钙浓度较透析前均有所增加;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扣除透析前血钙浓度的影响因素后,DCa 1.25组血钙平均增加量最小。单次透析结束后血钙达标率分别为65.4%(DCa 1.25组)、48.1%(DCa 1.50组)、58.8%(DCa1.75组);透析结束后高钙血症的发生率DCa 1.75组(占41.2%)与DCa 1.50组(占51.9%)明显高于DCa 1.25组(占19.2%)。三种透析液对透析患者的血磷、血压影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次使用钙离子浓度为1.25 mmol/L的透析液治疗,对透析后血钙浓度的影响最小、血钙达标率最高、高钙血症的发生率最低;与钙离子浓度分别为1.50 mmol/L和1.75 mmol/L透析液比较,钙离子浓度1.25 mmol/L更接近人体生理离子钙浓度。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