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559篇
  免费   1349篇
  国内免费   2087篇
耳鼻咽喉   324篇
儿科学   187篇
妇产科学   228篇
基础医学   1205篇
口腔科学   356篇
临床医学   2907篇
内科学   2326篇
皮肤病学   199篇
神经病学   460篇
特种医学   121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4篇
外科学   2061篇
综合类   9292篇
预防医学   2818篇
眼科学   588篇
药学   2665篇
  16篇
中国医学   4615篇
肿瘤学   520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80篇
  2022年   229篇
  2021年   286篇
  2020年   358篇
  2019年   333篇
  2018年   227篇
  2017年   355篇
  2016年   594篇
  2015年   674篇
  2014年   1093篇
  2013年   1072篇
  2012年   1481篇
  2011年   1631篇
  2010年   1595篇
  2009年   1745篇
  2008年   2097篇
  2007年   1808篇
  2006年   1922篇
  2005年   2427篇
  2004年   1626篇
  2003年   1762篇
  2002年   1867篇
  2001年   1228篇
  2000年   820篇
  1999年   588篇
  1998年   547篇
  1997年   555篇
  1996年   498篇
  1995年   510篇
  1994年   428篇
  1993年   221篇
  1992年   223篇
  1991年   195篇
  1990年   174篇
  1989年   280篇
  1988年   104篇
  1987年   75篇
  1986年   63篇
  1985年   40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 观察小型猪腮腺萎缩后混合唾液流率的变化以及对口腔主要致病菌的影响.方法 10只小型猪分成两组,每组5只,其中一组双侧腮腺注入甲紫致腺体萎缩,另5只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在萎缩后第12、24个月收集混合唾液并观察唾液流率的变化;同时检测小型猪龈下菌斑和混合唾液中口腔主要致病菌数量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 腮腺萎缩后第12个月混合唾液流率自(1.36±0.74)ml/min下降到(1.32±0.65)ml/min,第24个月唾液流率自(0.72±0.34)ml/min上升到(0.86±0.57)ml/min;龈下菌斑中的核梭杆菌、后牙龈下菌斑中厌氧菌总数、产黑菌数量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第12个月前牙和第24个月后牙的龈下菌斑中变形链球菌有短暂升高,而需氧菌总数、乳酸菌和放线菌数量无明显变化.唾液中除变形链球菌和产黑菌在腮腺萎缩早期有轻度上升外,其余细菌数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双侧腮腺萎缩后明显降低口腔中唾液总量,导致牙菌斑中的致龋菌和牙周致病菌数量上升.  相似文献   
102.
实验性He创伤对牙髓和牙周组织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探讨He创伤持续时间与牙髓、牙周组织变化间的关系,作者对44只大鼠的下颌磨牙制造了实验性He创伤,利用组织病理学和软射线的研究方法,观察不同实验期受创伤大鼠磨牙的牙髓、牙周组织变化,并与软射线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表明,牙髓组织随He务时间延长而病变逐渐加重;牙周组织受到长期He创伤后呈现适应性变化,牙周组织焦吩一软射线片显示的牙周变化部位相应。本研究结果为He创伤性牙髓炎和根尖周炎的病因,病理  相似文献   
103.
目的评价单盘圆柱型及双盘分体型两种不同左心耳封堵器进行动物左心耳封堵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14只健康实验犬使用单盘圆柱型或双盘分体型左心耳封堵器经股静脉途径进行左心耳封堵,术中左房造影评价封堵后效果;对非预期死亡的实验犬立即进行大体标本检查分析死因,存活的实验犬分别于术后第45天、80天、110天、15月处死,对封堵器表面组织行HE染色及DAPI、CD31免疫荧光评价内皮化程度。结果 6只实验犬使用单盘圆柱型封堵器进行左心耳封堵,5条实验犬于术后30 min-8 h死亡,1条实验犬存活至15月后处死;大体心脏解剖发现4条实验犬封堵器表面均存在大量血栓,存活的1条实验犬封堵器表面约1/5未见新生组织覆盖;8只实验犬使用双盘分体型封堵器进行左心耳封堵,7例实验犬完全封堵;术后110 d新生组织完全覆盖封堵器表面,HE及免疫荧光染色呈现完整内膜形成,并可见新生血管。结论单盘圆柱型封堵器植入左心耳后急性血栓发生率及即时死亡率高;双盘分体型左心耳封堵器用于封堵左心耳,器械相关并发症低,左心耳封堵术后4月覆盖盘完全完整内膜化。  相似文献   
104.
实验动物为医学研究不断提供新模型、新技术、新方法.而伴随着实验技术与仪器的发展,原本孤立的学科也交叉融合,基因研究在动物中的实践诞生了基因工程动物.为了更好地模拟人类的性状,产生了人源化动物模型.本文旨在介绍当前几种主流的基因工程动物,以及人源化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探究动物骨多肽类药物在骨折愈合方面对于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术(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影响。   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6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10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例。2组患者均行PFNA,观察组术后应用动物骨多肽注射液继续治疗,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药物治疗以进行对比,比较2组患者术后骨折临床愈合时间、疼痛评分、髋关节功能评分、手术优良率及骨矿物质密度改善,并记录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104例病例均得到随访,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术后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明显缩短[(11.37±1.35)周vs. (12.85±1.76)周],术后疼痛症状的缓解程度[(0.21±0.11) vs. (0.83±0.13)]及髋关节功能恢复程度[(86.35±10.51) vs. (75.61±11.32)]也优于对照组,同时,不同部位骨密度测量值也较对照组有所提高,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显著降低(3.8% vs. 7.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动物骨多肽类注射液能有效地促进骨折的愈合,同时能够有效消肿止痛,缓解患者的病痛,加快术后髋关节的功能恢复,并能有效降低术后再骨折等不良并发症的发生率,是股骨粗隆间骨折行PFNA固定术后的一种良好的补充用药,值得在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6.
动物实验在生命科学发展、医学教学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实验动物福利教育缺失,导致学生对实验动物福利的法律法规认知不足,实验动物福利意识淡薄,不能正确使用动物福利的方式进行医学实验,给动物身体和心理造成伤痛。因此,医学院校应通过设置实验动物福利课程、遵循3R原则进行动物实验、考核实验动物福利课程、培训实验教学人员和营造良好的动物福利教育氛围等措施加强实验动物福利教育,培养学生医者仁心的职业素养,构建和谐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07.
独立通风笼具(individually ventilated cage,IVC)是目前常用的一种实验动物饲养模式,与其他模式相比,具有经济节约、安全等优点。本文从发展历程、实验动物生长行为学、福利伦理和职业健康方面做简单介绍,并展望IVC系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8.
戊型肝炎病毒所导致的戊型病毒性肝炎(戊型肝炎)全球流行严重,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戊型肝炎病毒是一种动物源性单股正链RNA病毒,属于戊型肝炎病毒科,该科分为正戊肝病毒属和鱼戊肝病毒属。正戊肝病毒属包括A物种、B物种、C物种、D 物种共4种;鱼戊肝病毒属仅有A物种。先前的研究认为戊型肝炎病毒不会跨物种传播,但最近发现有戊肝病毒通过鼠形动物传染给人的情况,而鼠形动物在病毒传播及流行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尚不清楚。本文综述了A物种正戊肝病毒和C物种正戊肝病毒与鼠形动物的关系,并对香港鼠传人戊肝事件进行思考,推测此次传播可能存在病毒变异,使病毒的传染力增强,获得了跨物种传播的能力;C物种正戊肝病毒所致的戊肝可能成为一种新的人兽共患病。建议对鼠形动物感染戊肝病毒的类型、感染率及空间分布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前移戊肝防控关口,为科学精准防控戊型肝炎提供新的思路。同时,鼠形动物动物源性疾病病原体的重要宿主,明确该种群携带戊肝病毒的情况,有助于科学评估戊肝病毒通过鼠形动物传染给人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109.
湖南中医药大学从开展选修课加强伦理教育、强调课前学习的落实、将伦理学教育融入实验教学中等方面加强动物伦理教育的落实,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和责任感这一良好医学素养;还通过开设动物伦理选修课等进一步加深学习。结果显示选修课的开设以及实验课堂中加大实验动物伦理教育,极大程度上强化了学生的实验动物伦理观,有利于学生医学素养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0.
目的研究5种动物涎腺组织形态学及超微结构特点.方法选用成年小型猪5只,猕猴2只,新西兰白兔7只、Wistar大鼠7只和昆明小鼠7只及人类正常腮腺和颌下腺组织各一例,行腮腺和颌下腺组织学、组织化学及超微结构观察.结果5种动物的腮腺组织学表现差异不明显,均为浆液性腺体.5种动物的颌下腺组织学差异较大,人、小型猪、猕猴颌下腺均为混合性腺体,而大、小鼠和兔颌下腺为浆粘液性腺体.组化染色结果表明形态相似的腺泡细胞,其合成产物不尽相同.5种动物腮腺和颌下腺腺泡细胞在超微结构方面除分泌颗粒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外,其余结构差异不明显.结论在小型猪、猕猴、兔、大鼠和小鼠5种动物的涎腺组织学及超微结构上,猕猴和小型猪与人类最接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