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7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01.
目的研究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蛋白在不同亚型胃黏膜肠化生(intestinal metaplasia,IM)及胃癌中的表达,探讨其做为预测IM恶变趋势指标的可能性,同时明确COX-2表达与胃癌发生间的关系。方法选择4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atrophic gastritis,CAG)伴IM、40例胃癌及相应癌旁组织,构建组织芯片。分别用高铁二铵/爱先蓝(HID/AB)及HE染色对IM及胃癌进行分型,免疫组化检测不同亚型IM及胃癌中COX-2蛋白的表达。结果COX-2蛋白表达阳性率在CAG伴IM灶、癌旁IM灶和肠型胃癌中分别为45.65%、59.38%和77.27%,显著高于弥漫型胃癌(16.67%,P分别<0.05、0.005和0.005),表达强度在CAG伴IM灶→癌旁IM灶→肠型胃癌顺序中呈逐渐升高趋势(P<0.005)。Ⅲ型IM中COX-2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Ⅰ型、Ⅱ型IM(P分别<0.005、0.05),从Ⅰ型、Ⅱ型到Ⅲ型,COX-2表达强度也呈逐渐升高趋势(P<0.005)。结论随着IM愈倾向于恶性,COX-2表达水平也逐渐增高,有可能成为预测IM恶变趋势的有用指标。COX-2表达主要与肠型胃癌的发生有关,但在弥漫型胃癌的发生中可能也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肝脏B超形态学改变、周围血细胞计数与肝纤维化病理分期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20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行B超引导下肝活检及肝组织学纤维化分期;B超检查测定门静脉为主(MPV)、脾静脉(SPV)宽度及脾脏厚度;同时检测周围血细胞计数.比较上述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120例慢性肝炎患者肝纤维化分期结果为S0期15例,S1期40例,S2期25例,S3期24例,S4期16例.从S1~S4期,MPV、SPV增宽及脾脏增厚的比率逐渐上升,但MPV、SPV增宽的比率各期差别不大(P>0.05),而脾脏增厚的发生率各期差别较大(0.01<P<0.025).从S1~S4期,周围血红细胞(RBC)、白细胞(WBC)及血小板(PLT)计数逐渐下降,尤以PLT下降最明显,S3、S4期显著低于S1、S2期(P分别<0.05、0.01),其中S4期已在正常下限以下.RBC,WBC在S1、S2、S3期之间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S4期则较前面各期显著下降(P分别<0.05,0.01).结论肝脏B超形态学改变、周围血细胞计数对慢性肝炎患者早期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是有限的.脾脏肿大、SPV增宽、PLT计数下降可能对较严重的肝纤维化(S3或S4期)的诊断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3.
刘贵生 《河北医药》2003,25(9):671-671
高位肛瘘是指瘘管超越肛管直肠环以上者 ,是肛肠外科常见且较难处理的疾病之一 ,治疗后有一定的复发率[1 ] 。如何进一步提高高位肛瘘的治疗水平 ,即最大限度地保护肛门括约肌功能 ,最大限度地降低复发 ,仍是广大肛肠外科医生面临的难题。我们于 2 0 0 1年 10月至 2 0 0 2年 6月对 60例高位肛瘘病人采用了顶端旷置切开引流术治疗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60例中 ,男 3 7例 ,女 2 3例 ;年龄 19~ 60岁 ;病程 2个月~ 12年 ,平均 1.5年 ,其中高位单纯性肛瘘 2 8例 ,高位复杂性肛瘘 3 2例 ,脓肿自溃成瘘者 2 1…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探讨缬沙坦与非洛地平治疗高血压病伴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该院收治的高血压病伴糖尿病患者254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27例.分别采用缬沙坦和非洛地平进行治疗20周,观察血压、血尿酸、血肌酐和尿蛋白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前后,血压变化在组内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非洛地平组的降压效果较缬沙坦组优势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血尿酸浓度组内和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血肌酐浓度在治疗后组内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优势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尿蛋白排泄量在治疗前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组间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缬沙坦和非洛地平对高血压病伴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能够有效的降低血压和尿蛋白排泄量,缬沙坦对患者的血尿酸影响较大,非洛地平对患者的24 h平均收缩压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05.
用透射电镜观察入结肠小袋纤毛虫滋养体,纵切面呈椭圆或卵圆形。体表有突起和小沟,纤毛从小沟内发出。虫体腹面有一胞口,胞口处有纤毛束,纤毛排列很有规律,其轴丝微管的“9 2”结构很清楚。虫体有大小核各一个,大核多为肾形,小核球形或三角形.位于大核的凹侧。大小核均有双层核膜和核孔。胞浆内含有大量线粒体、食物泡和多糖颗粒。线粒体及粗面内质网分布在虫体的外周。  相似文献   
106.
贾第虫包囊的扫描、透射和冷冻蚀刻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扫描电镜观察包囊呈椭圆形,9~10×6~7μm大小,囊壁表面凹凸不平。冷冻蚀刻复型法:将包囊壁劈开,显示囊壁为十余层膜结构,各层复型膜表面尚光滑。透射电镜见囊壁厚0.16~0.29μm,其表面凹凸不平,囊壁与滋养体间的空隙内可见横纵切的鞭毛结构。囊内虫体的外界膜下有呈单层排列的空泡结构,细胞质内有两种大小不同的颗粒,近虫体的一端有两个泡状细胞核,基体位于两个细胞核前极之间近中线处,伸出前、后侧和尾鞭毛。平行排列的微管伴有垂直的带状结构,分散在细胞质内。  相似文献   
107.
目的观察胰岛的超微结构特点,探讨胰岛细胞多肽激素分泌颗粒的释放形式和转运途径及其功能意义。方法对小鼠胰组织超薄切片,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小鼠胰岛散在分布于胰腺小叶之间,主要由A、B两类内分泌细胞组成。胰岛内部和周围存在丰富的有孔型(50nm)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内皮为开放连接型(0.5~1.5μm),只存在于胰岛周围。胰岛细胞内含大量电子致密的分泌颗粒(200~500nm),常见许多分泌颗粒靠近细胞膜或突出于细胞表面。在胰岛细胞周围的组织间隙内,也常见到与胰岛细胞内相似的分泌颗粒。结论小鼠胰岛细胞多肽激素分泌颗粒连同颗粒被膜整体释放;释放入胰组织液中的多肽激素或分泌颗粒,更易通过淋巴管随淋巴转运,间接进入血液循环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8.
胃上皮化生、幽门螺杆菌感染和十二指肠溃疡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大量研究资料表明幽门螺杆菌(Hp)是引起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因素,十二指肠溃疡(DU)患者Hp的感染率为90%。正常情况下Hp主要定植于胃型上皮,也有DU患者十二指肠可见胃上皮化生,可供Hp定植引起溃疡形成。我们对79例DU患者的十二指肠胃上皮化生、Hp感染与DU发病及愈合的关系进行分析,并与胃溃疡(GU)、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资料进行对照,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9.
应用电子显微镜观察房水中各种浮游细胞,有助于从超微水平上深人研究相应眼病的发病机制,进而提高其诊断和治疗水平。由于房水中细胞数量少,且处于浮游状态,故观察困难。为了解房水中细胞的超微结构,我们将晶状体溶解胜青光眼患者房水中的浮游细胞制作超薄切片,采用透射电镜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0.
胰组织结构提示多肽胰岛素的正常转运经淋巴而非门脉途径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目的 探讨胰岛多肽激素释放形式和细胞外正常转运途径的结构基础。方法 对大鼠和人胰尾部组织进行了光镜 (LM )和透射电镜 (TEM)观察。结果 胰组织主要由腺泡构成的腺小叶和分隔腺小叶的结缔组织所组成。胰腺的导管、血管和淋巴管 ,有髓和无髓神经纤维 ,均穿行于胰结缔组织内。在胰岛周围的结缔组织间隙内也可见到完整的膜包分泌颗粒 (2 0 0~ 5 0 0nm)。胰腺的毛细血管为窗孔 (5 0nm)型。结论 胰组织结构特点提示 :胰岛多肽激素的释放形式 ,可能是连同颗粒膜的整体释放而非传统认为的胞吐分泌 ;释放入胰组织液中的多态胰岛素或分泌颗粒 ,更易进入淋巴而非门脉血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