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28篇
  免费   781篇
  国内免费   275篇
耳鼻咽喉   12篇
儿科学   956篇
妇产科学   455篇
基础医学   501篇
口腔科学   55篇
临床医学   2409篇
内科学   1100篇
皮肤病学   42篇
神经病学   101篇
特种医学   32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1篇
外科学   550篇
综合类   4981篇
预防医学   4579篇
眼科学   50篇
药学   1728篇
  10篇
中国医学   700篇
肿瘤学   123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45篇
  2022年   239篇
  2021年   265篇
  2020年   309篇
  2019年   290篇
  2018年   189篇
  2017年   311篇
  2016年   350篇
  2015年   422篇
  2014年   879篇
  2013年   861篇
  2012年   1139篇
  2011年   1234篇
  2010年   1143篇
  2009年   1074篇
  2008年   1611篇
  2007年   1276篇
  2006年   1168篇
  2005年   1282篇
  2004年   872篇
  2003年   725篇
  2002年   496篇
  2001年   448篇
  2000年   314篇
  1999年   261篇
  1998年   212篇
  1997年   219篇
  1996年   172篇
  1995年   162篇
  1994年   147篇
  1993年   97篇
  1992年   69篇
  1991年   84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62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 了解城市女性在孕中晚期体重增重趋势及其相关因素,为孕妇合理控制体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历史性队列研究的方法,调查于2015年在北京市某三甲医院建档产检并生产的孕妇1 176例,采用病案查询法获取孕妇的一般情况,以及建档时(孕6~8周)、孕16、20、24、28、32、36周及分娩当天体重数据。通过分析孕妇体重增幅及增重速度,以了解妊娠期体重增重的趋势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本次调查提示调查对象孕期总增重(13.8±4.3)kg,增重速度(周增重)从孕24周后递减,孕中期高于孕晚期。孕期增重与基础体质指数(BMI)密切相关,基础超重/肥胖组孕期总增重[(11.8±4.6)kg]及增速(周增重)明显低于低体重组[(14.1±3.3)kg]和正常组[(13.9±3.9)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超重/肥胖组增速整体较平缓。参考美国医学研究所(IOM,2009)标准,41.2%调查对象孕期增重适宜,23.3%增重不足,34.5%增重过多;基础低体重组孕期易增重不足比例较高(31.7%),而超重/肥胖孕妇易增重过多(58.6%)。分娩年龄≥35岁组的孕妇体重增幅低于年龄<35岁组,但变化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孕妇各孕周体重增速均呈递减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年龄≥35岁组增速变化平缓(P>0.05)。经产妇体重增幅低于初产妇(P<0.05),但两组体重增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孕期增重与怀孕年龄、基础BMI、分娩孕周有关,方程为Y=9.027-0.114X1-0.258X2+0.352X4结论 孕妇孕中期增重高于孕晚期,孕期总增重与基础体质指数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了解3~6岁儿童体重指数和饮食行为,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为儿童营养不良的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7年9月-2018年1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调查方法,对所选取的486名3~6岁儿童的主要看护人进行调查,填写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量表。调查员测量儿童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采用χ2检验、独立样本t 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调查发现,在486名儿童中,体重指数正常儿童356名、消瘦11名、超重61名、肥胖58名,检出率分别为73.25%、2.26%、12.55%和11.93%。3~6岁儿童不同性别饮食行为各维度得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情绪性饮食(F=3.472,P=0.032)、主动进食能力得分(F=3.816,P=0.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体重指数组儿童在挑食(F=4.804,P=0.003)、不良进食习惯(F=6.077,P<0.001)及过饱响应维度得分(F=4.392,P=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儿童体重指数的影响因素有挑食(OR=-0.367,95%CI:-0.966~-0.112,P<0.001)、不良饮食习惯(OR=-0.097,95%CI:-20.705~-0.204,P=0.045)。结论 该地区3~6岁儿童存在肥胖、消瘦等营养不良问题;挑食、不良进食习惯影响儿童体重指数;不同体重指数组儿童饮食行为在挑食、不良进食习惯及过饱响应方面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分析儿童期视屏时间与左心室肥厚(LVH)的关系,为预防LVH等靶器官损害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2017年11月-2018年1月采用方便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淄博市桓台县城南学校1 319名6~11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身体测量和超声检测。LVH定义为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超过本人群的性别和年龄别的第90百分位数(P90)。采用多元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视屏时间对儿童LVH的影响。结果 所有儿童学习日、休息日和平均每月视屏时间分别为(0.42±0.65)h、(1.83±1.32)h 和(0.83±0.71)h,超过2 h/d的学生比例分别为0.6%(8/1 319)、23.4%(308/1 319)和4.6%(61/1 319)。多元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发现,控制性别、年龄、蔬菜水果、碳酸饮料、体力活动、睡眠时间和血压等协变量后,与平均每日视屏时间≤2 h/d相比,平均每日视屏时间>2 h/d的学生罹患LVH的风险增加(OR=2.16,95%CI=1.08~4.32,P=0.03)。进一步控制体重指数(BMI)后,平均每日视屏时间>2 h/d的学生LVH的罹患风险的统计学意义消失(OR=1.45,95%CI=0.63~3.33,P=0.388)。而学习日和休息日视屏时间>2 h/d的学生罹患LVH风险,与视屏时间≤2 h/d的学生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每天视屏时间过长是儿童LVH的重要危险因素,而BMI可能在视屏时间与LVH关系中起着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04.
了解扬州地区学龄前儿童不健康的饮食模式及饮食行为的现状,探讨其对体型的影响。方法 于2015年4-5月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收集扬州市7所托幼机构2 531名在园儿童家庭基本信息及儿童最近一周的饮食情况,包括饮食行为及饮食习惯。结果 学龄前儿童不健康的饮食模式发生率为7.8%,不健康的饮食行为中挑食的发生率最高,为25.2%(637/2 531),男童高于女童(27.5% vs. 22.5%,P<0.05),其次为进餐速度快,为18.8%(477/2 531),男童高于女童(20.9% vs.16.5%,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饮食偏咸(OR=2.05,95%CI:1.26~3.34)、偏油腻(OR=1.96,95%CI:1.22~3.16)食物是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P<0.05),进餐速度慢是保护性因素(OR=0.31,95%CI:0.23~0.42,P<0.001),不同的饮食模式对学龄前儿童体重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扬州市学龄前不健康的饮食模式及饮食行为发生率较高,且不健康的饮食行为与肥胖相关,应采取措施如改变家庭不良的饮食行为等,从而降低儿童肥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5.
许多资料表明地方性克汀病是多微量元素性疾病[1],除了碘元素和硒元素外,还有许多元素参与它的发生与发展。最近有人提出[2],大概不久“锌可能成为影响甲状腺功能的第三个微量元素”,而且在缺碘地区,克汀病人体内锌水平明显降低[3]。缺锌与克汀病的发生有无...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孕期体重增幅与母婴结局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普陀区妇婴保健院产检直至分娩、符合纳入标准的GDM孕妇313名。完成孕妇情况调查表,计算孕前BMI和孕期体重增幅,参考2009年美国医学研究院制定"基于孕前BMI的总孕期增重的新推荐值",将研究对象归为孕期体重增幅不足、合适、过多3组。将母婴结局作为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孕前BMI超重、肥胖组分别占27.16%、3.83%;孕期体重增幅不足、合适、过多组分别占44.41%、40.89%、14.70%。2、孕期体重增幅过多组较不足组的产后出血发生率高(χ2=8.87,P=0.01)。3、孕期体重增幅过多组较不足组的巨大儿发生率高(χ2=16.15,P0.001)。结论 1、孕前超重、肥胖是GDM危险因素。2、GDM孕妇孕期体重增幅过多易发生产后出血和巨大儿,孕前体重增幅不足可能是这两者的保护因素。3、建议制定GDM孕妇孕期体重增幅推荐值。  相似文献   
107.
目的了解溧阳市居民自身体重、腰围的知晓现状,以及自报数据的准确性及影响因素。方法采取多阶段整群、随机、系统抽样方法,抽取的家庭中调查年龄≥18岁居民,比较分析体重、腰围的自报值与实测值。结果调查8 882人,人群体重知晓率为88.67%,腰围知晓率为76.78%;体重自报值平均偏低(0.30±4.25)kg,且不同性别、年龄的自报值均低于实测值;腰围自报值平均偏高(0.10±5.62)cm;体重、腰围自报值准确率分别为64.40%、55.65%,年龄、文化程度、职业、身质指数与体重、腰围自报准确性均有关联(P值均0.05)。结论应进一步加强对老年、退休在家、低文化程度、身体质量指数异常群体的健康宣教,增强居民自身健康指标的掌握程度。  相似文献   
108.
目的系统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与出生体重的关联性。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等英文数据库收集相关文献,检索时间截止到2014年。检索关键词为:"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childhood"、"birth weight",对纳入文献提取相关资料并进行质量评价。通过STATA12.0软件对提取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计算比值比OR及95%置信区间,并进行异质性、敏感性和发表偏倚的统计分析。结果本次研究共纳入文献16篇,包括16 934例病例和54 733例对照。Meta分析结果显示儿童ALL与出生体重之间存在关联性[≥2 500g vs2 500g:(OR=0.17,95%CI=1.07~1.28)、≥3 500g vs3 500g:(OR=1.12,95%CI=1.04~1.22)、≥4 000g vs4 000g:(OR=1.20,95%CI=1.12~1.27)、≥4 500g vs4 500g:(OR=1.27,95%CI=1.09~1.47)]。结论儿童ALL与出生体重存在关联性,较大的出生体重是儿童ALL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保守肠外营养与积极肠外营养两种方式对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VLBWI)肝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08年3月-2013年3月入院的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化分为低肠外营养组75例{(氨基酸及脂肪乳剂量均从0.5~1.0g/(kg·d)起,增量为0.5~1.0g/(kg·d),直至足量3g/(kg·d);葡萄糖开始输注速度均为4mg/(kg·min),每天增加1mg/(kg·min),最高不超过12mg/(kg·min)},高肠外营养组71例{(氨基酸剂量从1.5~2.0g/(kg·d)起,增量为1.0g/(kg·d),直至足量3.5~4g/(kg·d);脂肪乳剂量从1.0g/(kg·d)起,增量为1.0g/(kg·d),直至足量3.0g/(kg·d);葡萄糖开始输注速度均为6mg/(kg·min),然后每天增加2mg/(kg·min),最高不超过12mg/(kg·min)},记录两组的喂养情况、生长指标,并测定肝功能。结果低肠外营养组在肠外营养持续时间、肠内营养达90kCal/(kg·d)日龄及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大于高肠外营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第7天、第14天及第28~42天主要生化指标测定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肠外营养相关胆汁淤积(PN-associated cholestasis)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天数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住院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肠外营养方式不会影响VLBWI的肝脏功能,也未增加肠外营养相关胆汁淤积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中极低出生体重儿(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ELBWI)肠道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parenteral nutrition-associated cholestasis,PNAC)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NICU中229例静脉营养支持两周以上的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资料,比较PNAC组与非PNAC组在胎龄、出生体重等临床资料的差异。结果极低出生体重儿PNAC发生率为11.79%(27/229),PNAC组患儿胎龄、出生体重小于非PNAC组,而PN持续时间、PN热卡摄入量、脂肪乳最大剂量及累计用量、感染、贫血发生率大于非PNAC组(P0.05)。结论低胎龄、低出生体重、PN持续时间过长、PN提供热卡过高、脂肪乳最大剂量及累计用量、感染、贫血是极低出生体重儿发生PNAC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