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研究宽叶荨麻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 运用多种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多种波谱数据以及和对照品对照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宽叶荨麻地上部分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α,6β-二羟基胡萝卜苷(Ⅰ)、2α,3α,19α-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Ⅱ)、2,3,4,9-四氢-1H-吡啶骈[3,4-b]吲哚-3-羧酸(Ⅲ)、2,3,4,9-四氢-1-甲基-吡啶骈[3,4-b]吲哚-3-羧酸(Ⅳ)、东莨菪素(Ⅴ)、对羟基桂皮酸(Ⅵ)、对甲氧基苯甲酸(Ⅶ)、己二酸(Ⅷ)。结论 化合物Ⅰ~Ⅷ均为首次从宽叶荨麻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Ⅰ、Ⅲ、Ⅳ为首次从荨麻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下壁急性心肌梗死(AMI)时aVR导联ST段变化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将56例下壁AMI患者分为aVR导联ST段压低者(A组)和aVR导联ST段不压低者(B组),观察住院期间心力衰竭、低血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A组合并右室、后壁及CK—MB活性均大于B组者(P〈0.01及P〈0.05),并发症及死亡率亦高于B组。结论下壁AMI时aVR导联ST段压低者梗死面积大,并发症多,预后差。  相似文献   
14.
狭叶荨麻地上部分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狭叶荨麻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多种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狭叶荨麻地上部分分离并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东莨菪素(I)、反式-4-羟基桂皮酸(Ⅱ)、5-羟甲基糠醛(Ⅲ)、正丁基-β-D-吡喃果糖苷(Ⅳ)、赤藓醇(V)、β-谷甾醇(Ⅵ)、胡萝卜苷(Ⅶ).结论7个化合物均首次从狭叶荨麻地上部分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钙联用奥扎格雷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方法 将160例U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治疗组采用低分子肝素钙联用奥扎格雷钠治疗,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结果 治疗组74例心绞痛得到控制,控制率为91.3%;对照组60例得到控制,控制率为75%.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联用奥扎格雷钠治疗UAP疗效好,不良反应轻微,是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奥扎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方法将160例U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治疗组采用奥扎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74例心绞痛得到控制,控制率为91.3%;对照组60例得到控制,控制率为75%,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副作用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奥扎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UAP疗效好,副作用轻微,是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三角叶荨麻根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三角叶荨麻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薄层色谱、凝胶柱色谱等各种色谱技术对三角叶荨麻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应用理化方法和波谱技术鉴定了化合物的结构。结果自三角叶荨麻根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为22E-5α,8α-桥二氧麦角甾-6,22-二烯-3β-醇(22E-5α,8α-peroxyergosterd-6,22-diene-3β-alcohol,1)、东莨菪素(scopoletin,2)、正丁基吡喃果糖苷(n-butyl-β-D-fructopyranoside,3)、胡萝卜苷(daucosterol,4)、β-谷甾醇(β-sitosterol,5)、5-羟甲基糠醛(5-hydroxymethyl-furaldehyde,6)、对羟基苯甲醛(p-hydroxybenzaldehyde,7)、对甲氧基苯甲酸(4-methoxybenzoic acid,8)、十七烷酸-1-甘油酯(2,3-dihydroxypropyl heptadecoate,9)、正十五烷酸(pentadecanoic acid,10)。结论化合物1-10均为首次从三角叶荨麻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ean rate turbulence,HRT)现象的特征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62例UAP患者和在性别、年龄上相匹配的60例健康者分别作为UAP组和对照组,UAP组内分为高危组(n=20)、中危组(n=22)、低危组(n=20);均接受24 h Holter检查,定量测量HRT包括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2个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UAP组TO明显高于对照组[(0.16±0.33)% vs.(-1.59±0.70)%,P<0.01],TS明显低于对照组[(2.15±0.04)ms/RRI vs.(3.11±0.09)ms/RRI,P<0.05];UAP组中低危组TO明显低于高危组[(-0.07±0.34)%V8.(0.18±0.15)%,P<0.01],低危组TS明显高于高危组[(2.16±0.22)ms/RRI vs.(2.03±0.19)ms/RRI,P<0.05];中危组与高危组及低危组与中危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UAP患者中HRT现象明显减弱,在高危组和低危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可以作为预测UAP预后和高危患者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