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计算机导航辅助下经皮椎体成形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红外线透视导航下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红外线透视导航下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22例(32椎),骨折部位为T6~L4,胸椎14椎,腰椎18椎。压缩程度为20%~90%,其中5例椎体压缩在75%以上。12椎行椎体成形术;20椎行椎体后凸成形术,其中12椎行球囊扩张成形,8椎行sky膨胀式椎体成形。行单椎体注射14例,两椎体注射6例,三椎体注射2例;18椎采用单侧椎弓根注射,14椎采用双侧椎弓根注射。术后行X线及CT检查了解骨折椎体复位情况、椎体容量变化、骨水泥分布及外漏情况,用CT容量分析法观测手术前后椎体的容积变化,观察手术前后疼痛强度评价的直觉模拟评分变化。结果成功对32椎注射骨水泥,无手术中死亡病例,无神经根及脊髓受压,无肺栓塞及心脑血管系统急性反应。每椎手术时间为(18.4±4.5)min,X线照射剂量为(12.2±3.4)dGy,注射骨水泥量为(4.4±2.5)ml,椎体体积由术前的(22.2±8.6)cm3增至术后的(24.8±6.9)cm3,容积变化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由术前的(8.3±1.6)分下降为术后48h的(2.2±3.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平均随访10(6~16)个月,无严重并发症,无椎体塌陷。结论采用导航系统引导行椎体成形术能明显提高手术精确度和安全性,减少放射线剂量,缩短手术时间,并扩大了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2.
颈胸椎前路和后路手术制作大鼠臂丛根性撕脱伤模型探讨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目的 比较颈胸椎前路和后路手术制作大鼠臂丛根性撕脱伤的成功率和可靠性。方法 将40只SD大鼠均分为A、B两组:A组以前路手术,扩大椎间孔,向头侧撕脱神经根;B组通过后路手术,切除C4~T1半椎板,直视下撕脱背根及腹根。通过肉眼观察和肌电检测,评价造模结果。结果 后路手术制造大鼠臂丛根性撕脱伤,成功率及可靠性优于前路手术。结论 后路手术不仅适于制作大鼠任一神经根撕脱,而且是制作C8、T1同时撕脱或全臂丛根性撕脱伤实验模型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3.
髋臼T形骨折内固定稳定性及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髋臼T形骨折为高能量损伤所致 ,类型复杂 ,并发伤多[1 5] 。解剖复位率不到 60 % ,术后再移位较常见。我们对全真髋臼T形骨折模型内固定稳定性进行了探讨。一、材料和方法1.髋臼T形骨折模型的建立 :选 13具经防腐处理的成人完整骨盆 (含 2 6个髋关节 ) ,包括双侧近 1/ 2股骨干。用特制的髋臼骨折模型制作加力器按髋周伸、屈、收、展肌群肌力比例分别加力 3 0~ 3 5N、2 5~ 3 0N、2 0~ 2 5N、5 0~ 5 5N。在RMT 15 0B岩石力学测试系统测定典型T形骨折预定骨折线处均有最大应变的股骨位置。保持此位置并按既定比例继续加力致总力达 3 5…  相似文献   
14.
目的测量棘突间不同的撑开程度情况下节段椎间盘负荷分布及关节突关节应力情况,以指导其使用。方法 6具腰椎标本,测量SMIPD置入前后椎间盘及关节突关节的受力,分为7组:①空白组,②~⑦SMIPD支撑组,每组间隔2 mm。结果高度10 mm对置入节段椎间盘及关节突关节的压力分布无显著性影响;12 mm过伸时分担46%的椎间盘后纤维环负荷,降低关节突关节压力;14 mm降低后环及关节突关节负荷,但增大前环负荷;16~20 mm后环及关节突关节负荷显著降低,前环负荷增大。结论支撑高度等于或略大于中立位棘突间高度的IPD可分担椎间盘后环及关节突关节负荷并使椎间盘应力更均匀分布;但支撑高度过大会明显增大前环的负荷,如果用于NIC患者的椎间孔撑开,可能会加快椎间盘的退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后路间接减压内固定术(POIT)与后路椎板切除直视下减压内固定术(PODT)治疗后纵韧带复合体完整的后柱牵张性损伤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结果。方法共39例,POIT 19例,PODT 20例。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等指标。结果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等POIT优于PODT;两组术后1年Cobb角矫正丢失、神经损伤恢复无显著差异。结论 POIT对该型骨折复位效果与PODT相当,但创伤更小,其远期效果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探讨使用髌骨针与克氏针张力带治疗老年髌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62例老年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人。对照组采用张力带钢丝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组则采用髌骨针进行治疗。治疗后,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并对患者的关节屈曲度、Bostman评分及术后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两组无明显差异(0.05)。手术时间观察组(35±3.33)min,对照组(55±5.41)min,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0.05);患者膝关节屈曲度观察组(144.25±5.22)°,对照组(122.34±5.32)°,观察组患者膝关节屈曲度明显大于对照组(0.05);Bostman评分观察组(28.22±1.33)分,对照组(20.81±2.67)分,观察组Bostman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0.05)。至末次随访时,观察组出现1例术后并发症,对照组有9例术后并发症,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0.05)。结论对老年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髌骨固定针治疗,效果显著,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对比后路间接减压内固定术(POIT)、后路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术(POLT)与前路减压内固定术(ADIT)治疗Magerl B型胸腰椎骨折的临床 结果 ,探讨Magerl B型胸腰椎骨折的治疗要点.方法 2005年11月至2008年1月回顾性分析69例Magerl B型胸腰椎骨折患者资料,其中POIT组23例,POLT组25例,ADIT组21例.3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比、术前伤椎前缘高度比值、伤椎后缘高度比值、Cobb角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3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出血量、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后凸畸形矫正、椎管占位复位及神经损伤恢复程度. 结果 69例患者术后获20~25个月(平均22个月)随访.POIT组、POLT组、ADIT组手术时间分别为(90±15)、(123±30)、(153±30)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12±25)、(407±47)、(532±147)mL;术后出血引流量分别为(154±11)、(218±27)、(271±53)mL.术后1年POIT组伤椎前、后缘缘高度比值分别为85.2%±4.0%和96.4%±4.0%,均优于POL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POIT组和POLT组术后1年伤椎前、后缘高度值及Cobb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Cobb角恢复优于POLT组和ADI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神经损伤恢复、纠正丢失程度,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Magerl B型胸腰椎骨折在后纵韧带复合体完整情况下是POIT的适应证;POIT对该型骨折复位效果优于POLT及ADIT,且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但其远期效果需要进一步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8.
背景:棘突-棘突间固定可分担椎间盘及关节突关节的压力并保留生理活动,但其具体的生物力学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目的:测量棘突间不同的撑开程度情况下节段关节突关节负荷分担及应力分布情况。方法:取6具新鲜成人无病变无破坏腰椎标本(L2~5),将各标本棘突间高度锉至12mm,在L3~4棘突间分别植入支撑高度为10,12,14,16,18,20mm的非融合棘突间固定器,采用ZWICK-Z010/BIXI电子万能实验机施加700N?m模拟腰椎前屈、中立、后伸运动负荷。结果与结论:支撑高度为10mm的非融合棘突间固定器对植入节段关节突关节的压力分布无显著影响;支撑高度为12mm的非融合棘突间固定器在过伸时可分担关节突关节压力;支撑高度为14mm的非融合棘突间固定器可显著降低关节突关节负荷;而支撑高度为16~20mm的非融合棘突间固定器可使关节突关节负荷基本消除。说明支撑高度等于或略大于中立位棘突间高度的非融合棘突间固定器可合理分担关节突关节的负荷。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单侧椎弓根外径路胸椎后凸成形术治疗上胸椎及主胸椎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经胸椎单侧椎弓根外径路施行椎体后凸成形术,评估骨折椎体高度、楔变角恢复及术后疼痛改善情况.结果 经胸椎单侧椎弓根外径路施行椎体后凸成形对恢复椎体前缘高度及矫正椎体楔变角作用不大,但可以有效缓解疼痛.结论 经单侧椎弓根外径...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后路间接减压内固定术(POIT)与前路减压内固定术(ADIT)治疗Magerl B型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结果,并分析POIT技术的要点。方法收治Magerl B型胸腰椎骨折44例,其中POIT组23例,ADIT组21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出血量、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脊柱后凸畸形矫正、椎管占位复位及神经损伤恢复程度。结果随访20~25个月。POIT与ADIT比较,手术时间(90±15)mim、(153±30)min,P0.05;术中出血量(212±25)ml、(532±147)ml,P0.05;术后出血引流量(154±11)ml、(271±53)ml,P0.05;术中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远期残留腰痛的发生率POIT组优于ADIT组;POIT组术后Cobb角矫正程度优于ADIT组,术后1年两组神经损伤恢复、矫正丢失程度无显著差异。结论Magerl B型胸腰椎骨折在后纵韧带复合体完整情况下是POIT适应证;POIT对该型骨折复位效果优于ADIT,且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但其远期效果需要进一步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