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32篇
综合类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股骨远端骨折微创内固定系统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应用股骨远端微创内固定系统(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distal femur,LISS—DF)治疗33A3、33C2和33C3型骨折的疗效与影响因素。方法2004年8月~2005年12月,应用LISS—DF治疗26例股骨远端骨折。男15例,女11例;年龄32~72岁,平均55岁。33A3型9例,33C2型11例、33C3型6例。左侧16例,右侧10例。交通伤12例,高处坠落伤9例,压砸伤5例。开放性骨折3例,其中Gustilo Ⅰ型2例,Gustilo ⅡA型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6h~16d,平均4d。33C2、C3型骨折17例采用髌骨旁外侧切口,结合经关节逆行插入钢板接骨技术插入LISS—DF固定;33A3型骨折9例采用间接复位方法,经皮小切口将自攻或自钻型锁定头螺钉与LISS—DF钢板单皮质锁定。结果术后患者获随访12~26个月,平均14.5个月。1例出现骨延迟愈合,最终达骨性愈合;X线片示骨折愈合时间11~36周,平均16.1周;完全负重时间13~26周,平均17.6周。1例发生切口浅部感染,经换药后愈合;5例因股骨远端外侧严重疼痛于术后6~13个月行内固定物拔除术。均无深部感染、内固定松动、脱出及断裂发生。术后根据Rasmussen骨折复位标准评分12~19分,平均17.6分,其中优16例,良9例,可1例。按照Merchant膝关节功能评分:优13例,良11例,可2例,优良率为92.3%。结论LISS系统设计符合生物学固定原理,对股骨远端A3、C2和C3型骨折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内固定方法,但在临床应用中要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及操作规程。  相似文献   
12.
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和上颈椎手术经验的积累,多数学者将前路齿状突螺钉作为Anderson-D’AlonzonⅡ型和浅Ⅲ型骨折的首选方案。自2002年8月~2006年4月,我院采用前路齿状突螺钉治疗Ⅱ型和浅Ⅲ型齿状突骨折15例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3.
膝关节周围骨折合并血管神经损伤早期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膝关节周围骨折合并血管神经损伤的早期诊断与处理方法。方法对83例合并血管神经损伤的膝关节周围骨折,首先采用可靠、快捷的方法稳定骨折;血管损伤分别行血管断端直接吻合术、大隐静脉逆转桥接修复术和人工血管修复术;神经损伤分别行神经松解术、直接修复缝合术及神经移植术。结果19例截肢;2例术后于吻合口处血栓形成,其中1例虽保住肢体,但遗留严重功能障碍。2例行人工血管修复术后因血栓广泛形成并发感染而失败。3例腓总神经损伤术后足背伸较差,其中1例遗留固定性马蹄内翻足畸形。结论及早诊断和处理合并血管神经损伤的膝周骨折对改善预后固然重要,但同时需重视诸如骨折固定物的选择、修复顺序、血管吻合质量等影响修复成功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椎板钩固定结合峡部植骨治疗青少年腰椎峡部裂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8年12月应用肌间隙入路钉钩固定结合峡部植骨治疗的青少年腰椎峡部裂患者38例,术前及末次随访进行VAS评分和ODI指数评估疼痛和功能障碍情况,采用Macnab标准对手术疗效进行评估,术后3、6个月复查腰椎CT评估骨融合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6~48个月的随访,平均24.76个月.所有患者末次随访的VAS评分和ODI指数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Macnab评分标准,手术优良率为95%;术后总融合率为92.1%,随访中无内固定断裂、脱钩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肌间隙入路钉钩系统固定结合峡部植骨治疗青少年腰椎峡部裂,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人工膝关节术后感染的诊断和二期翻修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对人工膝关节(TKA)术后感染接受二次翻修术的膝关节进行评估。方法:1996年1月~2002年1月实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353膝,其中5个膝关节在术后出现感染,行二期翻修术即一期手术取出原假体,彻底清创,置入抗生素骨水泥间隙垫,术后使用6周以上的敏感抗生素,二期手术作假体翻修术。结果:平均随访2年,无1例翻修的膝关节发生感染或无菌性松动。最近一次随访时平均膝关节功能评分从翻修术前的0分增加到术后的58分(20~100分),平均膝关节疼痛评分从术前的38分(24~50分)增加到术后的93分(87—100分)。结论:应该尽量采用二期翻修术处理TKA术后感染,以彻底的清除感染灶,使病人获得良好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髋臼骨折的实用分型与治疗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既能明确解剖部位又能反映损伤程度的髋臼骨折实用分型方法,评价其对临床治疗方式选择的指导作用。方法 对83例髋臼骨折患者分别摄正位、闭孔斜位、髂骨斜位X线片,并测量其弧顶角大小,依据骨折移位程度、弧顶角大小及解剖部位进行分型,分别采用牵引和手术治疗。结果 83例中,Ⅰ型30例、ⅡA型8例、ⅡB型6例、ⅢA型9例、ⅢB型12例、ⅣA型7型、ⅣB型11例。牵引治疗41例,优良率73.2%;手术治疗42例,优良率83.3%。结论 实用分型法是一种能为正确选择治疗方法和选择手术入路提供较为量化依据的髋臼骨折分型法,且简单、实用并能涵盖几乎所有髋臼骨折。灵活选择牵引及不同内固定治疗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移位髋臼骨折手术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髋臼移位骨折手术并发症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对我院1988年4月~2002年1月手术治疗的42例移位髋臼骨折发生的20例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移位髋臼骨折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47.6%,其中,术中并发症:脂肪栓塞1例,坐骨神经损伤1例。术后并发症:创伤性关节炎9例,异位骨化7例,股骨头无菌坏死1例,内固定失效1例。结论 正确选择手术入路和内固定材料,提高手术技巧和解剖复位率,尽量减小剥离,合理的早期功能锻炼是防治移位髋臼骨折手术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改进寰枢椎融合手术方法井观察其效果。方法:自1985年—1999年,共施行寰枢椎融合术12例,随访1—4年,平均2.6年,对其疗程进行评估。结果:术后随访融合率达91%,优良率达75%,再滑脱率为9%。结论:改进的寰枢椎融合术操作简单,对旋转功能影响较小,提高了融合率是治疗寰枢椎不稳较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9.
复杂髋臼骨折的内固定治疗策略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探讨复杂髋臼骨折的内固定治疗策略以提高其疗效.方法 内固定治疗复杂髋臼骨折64例,采用髂腹股沟入路13例,K-L入路16例,扩展髂股入路11例,前后联合入路24例.结果 解剖复位34例,良好复位27例,复位欠佳1例,关节轮廓复位2例.参照美国矫形外科学会评价标准(AAOS):优31例,良26例,可5例,差2例,优...  相似文献   
20.
<正>我院自1992年2月至2010年2月手术治疗腰椎疾病患者2860例(不包括融合内固定病例),共发生失误和并发症52例,总结分析如下。临床资料52例患者中男30例,女22例,年龄24~68岁,平均47岁。单间隙椎间盘突出症2例,多间隙椎间盘突出症27例,单纯椎管狭窄症2例,腰椎管狭窄合并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