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1篇
  免费   109篇
  国内免费   47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54篇
口腔科学   211篇
临床医学   228篇
内科学   83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37篇
特种医学   248篇
外科学   116篇
综合类   482篇
预防医学   233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163篇
  14篇
中国医学   106篇
肿瘤学   4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141篇
  2007年   122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81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24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4篇
  1963年   4篇
  1962年   4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
目的 了解福建地区切牙先天缺失患者的颅颌面形态特征,探讨切牙先天缺失对颌面部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将78例切牙先天缺失患者分为3组:L1组,先天缺失1颗下切牙;L2组,先天缺失2颗下切牙;U2组,先天缺失2颗上颌侧切牙;12例个别正常牙合作为对照组.对受试者头颅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L1组ANB增大(P<0.05),其余指标无明显差异;L2组ANB、SNA、UL-EL增大,N-S-Ar减小(P<0.05);U2组H角、L1-NB、MP-SN、N-ANS、NA-PA、N-Me、N-S-Ar减小,SNB增大,U1-L1增大(P<0.05).结论 下颌切牙先天缺失患者上颌骨相对前突,上颌侧切牙先天缺失患者下颌前突,呈Ⅲ类骨型趋向.上、下切牙缺失对颅颌面结构具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牙周基础治疗和牙周维护治疗是牙周序列治疗中必不可少的部分,牙周基础治疗目前已得到广泛关注,然而,人们对牙周维护治疗的重视尚待加强。鉴于牙周维护治疗是牙周治疗远期疗效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我们需要明确牙周维护治疗的定义及时机。另外,牙周维护治疗需要定期实施,这其中"定期"一词则需要被深刻探讨。文章通过回顾国内外文献,进一步明确牙周维护治疗的定义和时机,同时对牙周维护的随访间隔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全冠边缘材料与位置对人牙周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全冠边缘材料和位置对人牙周组织的影响.方法 对需作全冠或双端固定桥修复并符合纳入标准的20例患者的30颗牙,在牙体预备前、全冠或双端固定桥黏固后7~8周,分别记录其颊侧牙龈的菌斑指数(PLI)、牙周探诊深度(PD)、龈沟出血指数(SBI),并测量其龈沟液(GCF)量、龈沟液的天冬氨酸转氨酶活性(AST活性).全冠或固定桥黏固前后分别测量冠边缘间隙.暂时冠和全冠黏固后对患者各行1次口腔健康教育.结果 全冠黏固后7~8周,全冠对应牙龈的PD、 SBI≥2频率、GCF量及AST活性没有明显变化, PLI≥1的频率明显下降.结论 具有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制作精良的全冠黏固后7~8周,金属边缘、烤瓷边缘、平龈冠边缘、龈下冠边缘均不会引起人牙龈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因重度牙周炎拔除的磨牙根分叉形态及根柱凹陷的发生情况。方法 :对因重度牙周炎拔除的 3 0个上颌第一磨牙 ,15个上颌第二磨牙 ,3 0个下颌第一磨牙及 10个下颌第二磨牙进行测量 ,记录牙根长度(RL) ,根柱长度 (RTL) ,釉牙骨质界处的近远中径 (MDD)和颊舌径 (BLD) ,根柱凹陷的有无 ,釉牙骨质界到根柱凹陷的距离及根分叉开口下 2mm的宽度。结果 :①无论是上颌还是下颌磨牙 ,第一磨牙牙根长度及根柱长度均较第二磨牙短 ,而第一磨牙颊舌径、近远中径及根分叉开口下 2mm处宽度均较第二磨牙大 ,其中仅 4.71%的牙根分叉开口下 2mm处宽度小于 0 .75mm。②上颌磨牙根柱凹陷发生率高于下颌磨牙 ( p <0 .0 5 ) ,且 89.41%的牙至少在一个面上从根柱凹陷到釉牙骨质界的距离为零。结论 :根柱凹陷可能是造成根分叉病变的原因 ,并可能是导致牙周治疗效果欠佳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牙周病是由菌斑微生物所引起的牙周支持组织慢性感染性疾病。菌斑微生物的控制是牙周病重要的治疗手段。由于口腔环境及牙周组织结构的特殊性,牙周系统治疗无法一劳永逸,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牙周维护治疗应贯穿整个治疗过程,是牙周系统治疗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也是牙周疗效得以长期保持的重要手段。文章就牙周系统治疗中牙周维护治疗的重要性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富血小板血浆与牙周组织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牙周病变过程中,牙周组织因炎症而破坏,如何重建牙周组织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一即牙周组织再生,是牙周病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课题之一。牙周炎的修复再生涉及牙龈成纤维细胞(gingival fibroblasts,GF),牙周膜成纤维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fibroblast,PDLF)和成骨细胞(osteoblast),这些细胞在牙周组织的修复再生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要有效重建牙周组织,必须增强这些细胞的生物学活性。生长因子是一群存在于体内的多肽分子,具有多项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Ⅱ°根分叉病变患者引导组织再生治疗术 (guidedtissueregeneration ,GTR)前后龈沟液(gingivalcrevicularfluid ,GCF)中糖氨多糖 (glycosaminoglycans ,GAG)水平变化的同时 ,探讨GCF中GAG能否作为判断GTR术后组织成熟的指标。方法 对 6例Ⅱ°根分叉病变的患牙采用GTR治疗 ,并于手术前 ,手术后 1、2、3、4、5、6周收集GCF。用 0 .1%阿尔辛兰 (Alcianblue)染色 ,分光光度法测定GCF中总的硫酸化GAG及硫酸软骨素 (chondroitinsulfate ,CS)的水平。结果 GTR术后 1~ 2周 ,GCF中CS明显降低 (P <0 .0 5 ) ,然后逐渐升高 ,第 6周恢复到基线水平。而GCF中总的硫酸化GAG则在术后 1周明显升高 (P <0 .0 5 ) ,然后下降 ,到第 6周升高并超过基线水平。结论 GCF中总的硫酸化GAG ,尤其是CS可用作监测牙周伤口愈合和组织再生的一个潜在指标 ,但是否可以用作GTR术后组织成熟的指标 ,还需加大样本并结合病理进行进一步的纵向观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牙周健康者、慢性龈炎和慢性牙周炎患牙牙周袋内挥发性硫化物水平,为牙周炎的早期诊断提供客观指标.方法:选择牙周健康者、慢性龈炎及慢性牙周炎患者3组,治疗前记录牙周各项临床指标,并用金刚牙科探针记录颊侧近远中牙周袋内挥发性硫化物(VSC)水平.结果:3组中慢性牙周炎组牙周袋内VSC水平与牙周健康组牙周袋内VSC水平及慢性龈炎组牙周袋内VSC水平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牙周健康组牙周袋内VSC水平与慢性龈炎组牙周袋内VSC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VSC与临床指标PLI(P<0.01,r=0.593)、PD(P<0.01,r=0.720)、BI(P<0.01,r=0.662) 、AL(P<0.01,r=0.746)均相关.结论:牙周袋内VSC可能是反映牙周组织状况的一项较为客观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牙周维护治疗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定期的预防性干预和患者自我口腔清理,将疾病的复发率降至最低,使治疗后的预后转归稳定保持。菌斑控制是牙周维护治疗阶段的核心内容。文章就牙周维护治疗期间菌斑控制的方法做一介绍,并提出医患合作下的菌斑控制,以期从医患双方角度提高牙周病患者的远期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62岁男性因右眼视力下降4天就诊。右眼眼底见边界清楚的黄白色病灶、静脉迂曲伴白鞘,伴线状、片状出血。相干光断层扫描(OCT)示右眼神经上皮脱离、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呈结节样;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示双眼视盘高荧光,后极部荧光渗漏,右眼颞下分支静脉管壁着染。血清梅毒螺旋体抗体、梅毒血清反应素试验(TRUST)以及脑脊液梅毒抗体均阳性。诊断:右眼急性梅毒性后部鳞状脉络膜视网膜炎、梅毒性视网膜血管炎;左眼梅毒性视乳头炎;神经梅毒。行规范神经梅毒驱梅治疗后,眼底病变缓解,视力提高。2年内患者规律复查,行多次脑脊液检查,各项指标稳定。眼底病变稳定,视力恢复至发病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