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7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1.
目的比较人工关节置换和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32例高龄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疗效,11例接受人工关节置换,21例接受内固定。主要比较两组的卧床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Harris以及FRS评分下降情况。结果①内固定组的卧床并发症明显高于人工关节置换组(P<0.05);②人工关节置换组的卧床时间要明显短于内固定组(P<0.05);③术后Harris下降情况分别为(22.10±8.85)分和(29.42±8.36)分(P<0.05);术后FRS评分下降情况分别为(21.32±11.43)分和(37.55±23.24)分(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优于内固定组。  相似文献   
12.
髋关节疼痛多见于老年性髋关节炎患者,其发病机制在传统上多强调数十年的过重关节轴向负荷作用,使得髋关节软骨发生退行性改变。然而临床上确有部分中年及经常运动的年轻人也表现髋关节疼痛症状,这用传统发病机制就不能得到满意的诠释。虽然已经证明有多种疾病,例如:髋关节非特异性炎症等,可以成为关节疼痛的主要原因,但近年来,由Ganz等研究发现: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FAI)是多发于多运动的中青年人,因此可能是髋关节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将从基本概念、发病机制、临床分型、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诊断、治疗及前景展望等方面对FAI进行全面系统的阐述。  相似文献   
13.
(一)病例报告患者,女,32岁。于1979年1月16日以大叶性肺炎入院。在住院期间曾先后于20、24、29日三次大量便血,经多次少量输血不见好转,而转外科手术治疗。入外科时病人自述心难受,气短,口渴,头晕,心窝部胀闷。  相似文献   
14.
去卵巢所致骨质疏松大鼠骨压缩与冲击力学性能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正常鼠和去卵巢所致骨质疏松大鼠骨的压缩、冲击力学性质。方法选用280~320g,10月龄Wistar雌性大鼠2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模型组10只。对模型组大鼠于0w摘除其卵巢。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饲养14w后,以腹主动脉放血法处死大鼠。取大鼠股骨进行压缩实验,取大鼠胫骨进行冲击实验。结果得出了大鼠股骨压缩力学性能指标和大鼠胫骨冲击力学性能指标。结论模型组压缩和冲击力学性能指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5.
背景长骨近关节端的复杂粉碎骨折或骨肿瘤切除后造成的骨缺损是临床治疗的难点,寻找一种可行的重建方法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目的对比观察3种骨重建方法,探讨一种修复长骨近关节端骨缺损的治疗方法.设计完全随机设计,自身及组间对照.材料实验2000-10/2002-04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动物室完成.采用12只健康成年杂种狗,雄5只,雌7只,体质量12~18 kg.方法12只狗制作股骨髁上方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3组(n=4),采用3种方式进行重建①Ⅰ组单纯骨水泥填充.②Ⅱ组自体髂骨移植+骨水泥填充.③Ⅲ组自体髂骨移植+骨水泥填充+L梯形加压钢板固定.术后3,6,12,24周麻醉状态下处死动物取标本,右股骨为实验侧,左股骨为对照侧.处死前1周开始进行荧光标记.处死前行双硫兰血管灌注.主要观察指标取标本后进行X摄线片、生物力学测定、血管灌注及免疫荧光观察.观察3组骨愈合、骨血运恢复情况及生物力学测定情况.结果12只狗均进入结果分析.①X射线片结果Ⅰ组于6及12周,Ⅱ组于6周发生实验侧骨折,Ⅲ组无骨折发生.②生物力学所测定的骨刚度实验侧较对照侧Ⅰ组降低67%,70%;Ⅱ组降低66%,76%,46%;Ⅲ组降低8%.③术后标本观察,在成骨和骨痂生成方面,以及血管双硫兰灌注显示的血运重建方面等结果显示,Ⅲ组在各时期均明显优于其余两组.结论自体髂骨+骨水泥填充+L-梯形加压钢板固定的方式是较为理想的骨重建方式.可恢复病损骨的功能,防止再骨折、骨不连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是否通过促使ATP向细胞外释放激活P2X7受体信号通路并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p38 MAPK激酶活化。方法用即时RT-PCR检测P2X7受体mRNA的表达;通过免疫印迹法评估P2X7受体和p38 MAPK激酶的表达;用ATP水解酶、P2X7受体的siRNA、p38 MAPK激酶抑制剂以及P2受体的抑制剂评估ATP释放、P2X7受体在冲击波诱导hMSCs p38 MAPK激酶磷酸化中的作用。结果 (能量密度0.18 mJ/mm2,作用0、50、100或150次)冲击波可引起细胞内的ATP(6.9μmol/L)向外释放,冲击波(能量密度0.18 mJ/mm2,作用0、50、100或150次)和细胞外的ATP(0.16.9μmol/L)向外释放,冲击波(能量密度0.18 mJ/mm2,作用0、50、100或150次)和细胞外的ATP(0.11μmol/L)能够促使p38 MAPK激酶活化。用ATP水解酶消除细胞外ATP、用siRNA或抑制剂抑制P2X7受体抑制p38 MAPK激酶的活化。结论冲击波引起的细胞内ATP向外释放,能够有效激活P2X7受体传导信号通路,引起hMSCs向成骨细胞的p38MAPK激酶活化,这可能是冲击波疗法的机制所在。  相似文献   
17.
三磷酸腺苷((adenosine-triphosphate,ATP)是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可以储存和传递化学能.ATP的分子结构可以简写成A-P~P ~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一种特殊的化学键,叫做高能磷酸键,其断裂时可以释放大量的能量.ATP可以水解,这实际上是指ATP分子中高能磷酸键的水解.在细胞中,它与二磷酸腺苷的相互转化实现贮能和放能,从而保证细胞各项生命活动的能量供应.除了这些生理功能外,细胞外ATP还是机体的重要信号因子,其可与细胞表面的特异受体结合,调节细胞的生理功能变化.细胞外ATP的受体称为P2嘌呤受体(P2 purinergic receptors),根据功能又分为P2X受体(P2X purinergic receptor)和P2Y受体(P2Y purinergic receptor)两大家族[1].P2X受体是调控离子通道的.胞外的ATP与P2X受体结合后使其活化,引起离子通透性改变,从而产生一系列生物学行为[2].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中药骨疏康、西药羟膦酸钠、VK、碳酸钙+VD对动物股骨骨密度和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水平的影响,确定各种药物治疗动物骨质疏松的效果.方法 以去卵巢法复制动物骨质疏松模型,以骨疏康、羟膦酸钠、VK、碳酸钙+VD进行治疗,饲养15 w后在腹主动脉采血,以日本产T107AHITACHI自动生化分析仪测量各组大鼠血清碱性磷酸酶、血磷、血钙指标.之后处死大鼠,取大鼠股骨,采用中国原子能科学院生产的BMD400型单光子骨密度仪测量股骨骨密度.结果 模型组骨密度低于正常对照组、骨疏康组、羟膦酸钠组、VK组(P<0.05).模型组血钙低于正常对照组、骨疏康组、羟膦酸钠组、VK组(P<0.05),与碳酸钙+VD组差异不显著(P>0.05);模型组血磷高于正常对照组、羟膦酸钠组、VK组(P<0.05),与碳酸钙+VD组差异不显著(P>0.05).模型组大鼠碱性磷酸酶高于正常对照组、骨疏康组、羟膦酸钠组、VK组(P<0.005),与碳酸钙+VD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骨疏康、羟膦酸钠、VK对提高骨密度有一定作用.单独补钙+VD不能提高骨密度.骨疏康、羟膦酸钠、VK具有提高血钙,降低血磷和碱性磷酸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体外冲击波是否通过三磷酸腺苷(ATP)激活P2X7受体,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h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方法 培养hMSCs细胞,检测冲击波是否引起其向外释放ATP;通过检测碱性磷酸酶(ALP)活性、骨钙素表达和钙结节形成,判断骨化形成和钙质沉积;用实时定量PCR检测P2X7受体的mRNA表达;用ATP水解酶、P2X7受体的siRNA以及 P2受体的抑制剂评估ATP释放和P2X7受体在冲击波诱导hMSCs成骨分化中的作用。结果 冲击波可引起细胞内ATP向外释放,冲击波和细胞外ATP能够诱导hMSCs向成骨分化,采用ATP水解酶、P2X7受体的siRNA和抑制剂能够抑制冲击波引起的hMSCs成骨化作用。结论 冲击波通过引起细胞内ATP向外释放,激活P2X7受体传导信号通路,促进h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本研究结果为冲击波促进骨折愈合和治疗骨不连疗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人工半髋成型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效果,探讨其临床实用价值.方法 收治48例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Evans Ⅲ型11例,Ⅳ型15例,Ⅴ型22例),平均年龄85岁(78~95岁).经Zuckerman FRS功能恢复量表的骨折前功能评估和全面体检后手术风险评估软件(ORASl)的手术风险评估后,有17例19髋采用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治疗,2例术后3个月再次跌倒致对侧骨折.全部在全麻下手术,均由同一位术者采用南方切口侧卧位植入Link SP Ⅱ柄和双动股骨头;全组病例经过30 d以上随访.结果 17例患者术前FRS评分平均为81.7分(80.7~82.7);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为10%(7%~15%),平均死亡率为2.97%(3.2%~2.1%).所有病人术后30 d内进展顺利,平均手术时间1.5 h;平均输血量400 ml;无手术、麻醉并发症和死亡发生,病人术后3~4 d坐起,5~7 d后下地部分负重行走,10 d后,助行器辅助行走.术后30 d FRS评分平均为78.7分.随访1年以上,无一例死亡.结论 虽然人工半髋成型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尚未达到统一的认识,但经过严格的术前评估、严格的适应证筛选以及系统的术后康复,人工半髋成型术应该是非常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