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5篇
  免费   198篇
  国内免费   23篇
儿科学   25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50篇
临床医学   199篇
内科学   113篇
特种医学   36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501篇
预防医学   855篇
药学   299篇
  1篇
中国医学   404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98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114篇
  2012年   100篇
  2011年   155篇
  2010年   157篇
  2009年   121篇
  2008年   129篇
  2007年   133篇
  2006年   165篇
  2005年   130篇
  2004年   138篇
  2003年   133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1.
【目的】对1976—2017年徐汇区流感样病例(ILI)监测数据及病毒分离与鉴定结果进行分析,探讨流感病毒病原学分型及流行特征。【方法】分析1976—2017年上海市徐汇区流感监测哨点医院ILI监测资料和2005—2017年徐汇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感病毒病原学检测结果。【结果】1976—2017年的绝大多数年份中,全年有2个峰,即12月至次年1月冬季流行高峰期和7、8月份夏季流行高峰期。2004—2017年,各年发病率居于首位的均为25岁~年龄组;2004—2011年,15岁~年龄组与60岁以上年龄组交替居于第2位;2012—2017年,60岁以上年龄组始终居于第2位。0岁~和5岁~组自2008年以后的构成比明显下降。2005—2017年流感病原学检测结果显示,A型和B型毒株多为交替出现,多数年份于6月前后毒株类型发生改变,2007年B型毒株曾出现于夏季,2010年之后B型毒株多见于冬季。2009—2017年ILI就诊百分比高峰和病毒检测阳性率高峰基本吻合。【结论】徐汇区1976—2017年间ILI呈现冬季和夏季2个流行高峰,且夏季高峰流行强度高于冬季高峰,A型和B型毒株交替呈规律性变化,多于6月前后发生改变。25岁~年龄组占ILI构成比首位。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分析甲型H1N1、甲型H3N2、乙型流感与中医伤寒、温病的关系,以及其中医症状与证型分布特点,得出不同流感病原的中医病证特点。方法通过RT-PCR核酸检验法确定甲型H1N1、甲型H3N2以及乙型流感病例,通过自拟《流感病例中医症状调查表》采集患者信息,以epidata录入并通过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甲型H1N188例,甲型H3N21083例,乙型流感278例;3种病原病例中伤寒、温病并见,且两者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证型皆以寒包火证为主,风热证次之,风寒证最少;症状中甲型H1N1与甲型H3N2皆以发热、咳嗽、流涕最为多见,乙型流感以发热、咳嗽、咽痛最为多见。结论甲型H1N1、甲型H3N2与乙型流感病例中伤寒、温病的分布并无明显区别,发热、咳嗽是其发作最多的症状,证型整体均以寒包火证为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分析某乡镇中心小学乙型流感暴发疫情的流行特征和控制措施,为预防和控制学校流感疫情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运用流行病学的方法对疫情进行调查,采集流感样病例咽拭子进行流感病毒的型别检测。 结果 收集19例流感病例,其中住院病例2例,采集11例流感病例咽拭子标本,其中3例检测为乙型流感病毒。 结论 根据病例症状、体征分析,结合流行病学、实验室检测结果,确定此次发病是由乙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暴发疫情。规范开展因病缺课监测,完善学校传染病报告制度, 多途径、多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加强防病认识,提升防病技能,提高易感人群流感疫苗接种率,是防止学校流感疫情暴发和流行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肿瘤患者基础免疫力较为低下,是新型冠状病毒的相对易感人群。在疫情期间,如果出现类似感冒的"流感样"症状该怎么办呢?需要了解以下几点:什么是"流感样"症状?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的冬春季,如果出现与流行性感冒相类似的临床症状称为"流感样"症状。  相似文献   
15.
《上海预防医学》2020,(2):118-118
1.传染病共分为几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哪一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我国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包括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等。丙类传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等。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疸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小儿解表口服液联合帕拉米韦治疗小儿流行性感冒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2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怀柔妇幼保健院儿科门诊收治的流行性感冒患儿1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94例。对照组患儿静脉滴注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每次10 mg/kg,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小儿解表口服液,5 mL/次,3次/d。两组连续治疗5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症状消失时间、白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和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儿总有效率是98.9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29%(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儿发热、咳嗽、鼻塞、咽痛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白细胞(WBC)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CD3+、CD4+、CD8+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WBC显著低于对照组,而CD3+、CD4+、CD8+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平均低于同组治疗前,而γ-干扰素(IFN-γ)水平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IL-1β、TNF-α、HMGB-1水平低于对照组,IFN-γ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3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82%(P<0.05)。结论 小儿解表口服液联合帕拉米韦治疗小儿流行性感冒效果确切,能缩短症状消失时间,并可降低机体炎性因子水平,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1990~2004年上海市甲型流感病毒流行株血凝素(HA)基因的特性,探讨流感病毒基因的变异与流感流行的关系。方法采用鸡胚和MDCK细胞两种方法分离甲型流感病毒。提取病毒RNA进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产物纯化,核苷酸序列测定,并用MegAlign软件进行基因种系发生树分析。结果2000年以来上海市流行的甲3亚型与A/Sydney/5/1997(H3N2),A/Wuhan/359/1995(H3N2)相比,HA1区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5.7%~98.6%和96.8%~98.6%。与90年代流行甲3亚型同源性为88.4%~92.8%,氨基酸的替换发生在抗原决定簇A、B、E、D区和受体结合位点(RBS)的左臂。甲1亚型与A/HongKong/1131/1998(H1N1)、A/Shanghai/7/1999(H1N1)相比,核苷酸同源性为97.8%~99.3%,与90年代流行的甲1亚型同源性为96.8%~97.8%。基因种系发生树表明近几年甲型流感病毒与90年代流行株存在基因特性不同的分支。结论2000年以来上海市H1N1亚型的抗原性未发生明显的变异,H3N2亚型流感病毒的基因发生变异使抗原性发生漂移,是近年引起局部地流感暴发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张玲 《华南预防医学》2019,45(5):475-477
目的 分析2015—2018年宿州市流感样病例流行情况及流感病毒检出情况,为制定流感防控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2015—2018年宿州市哨点医院所有流感样病例(ILI)咽拭子样本,进行流感病毒分离及鉴定,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结果进行描述。结果 2015—2018年共检测宿州市哨点医院所有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样本4 082份,检出流感病毒核酸阳性640份,总阳性率为15.7%,各年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率分别为15.0%、18.0%、14.8%、14.7%,各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流感样病例人群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占51.9%,不同年龄段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率最高人群为16~22岁(为25.8%)。流感样病例中男、女性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率分别为15.6%、1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流感病毒株以H3N2和Yamagata为主,分别占32.2%、34.8%。不同年份流感病毒分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5和2017年以H3N2(分别占54.4%、30.8%)和Yamagata(分别占40.8%、35.7%)为主,2016年以H1N1(占31.3%)、H3N2(占34.9%)、Yamagata(占29.4%)为主,2018年以H1N1(占60.1%)和Yamagata(占34.8%)为主。检出病毒核酸阳性数发生在冬春季节(12月至次年3月)。结论 2015—2018年宿州市流感流行趋势基本平衡,病毒优势株交替流行,流感样病例人群主要为5岁及以下儿童,冬春季节是流感高峰期,应注意做好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2013年~2014年营口市引起儿童流行性感冒的患儿进行病原学检测,并对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方法进行初步分析。方法采集2013年9月~2014年4月在辽宁省营口市流感监测哨点医院就诊的1 144例流感患儿咽拭子标本进行病毒分离鉴定。病毒型(A型和B型)鉴定使用Real-Time PCR方法;病毒分离使用犬肾传代细胞(MDCK细胞),应用人"O"型红细胞进行血凝试验和血凝抑制试验进行毒株分离鉴定。结果从2013年9月~2014年4月,检测出流感核酸阳性标本121例,检出率为10.58%;分离到流感毒株56株,分离率为46.28%。其中A型53株(94.64%),B型3株(5.36%)。0~3岁组流感病毒检出率为7.20%、4~6岁组检出率为6.57%、7~9岁组检出率为33.55%、10~14岁组检出率7.69%。结论 2013年~2014年营口市引起儿童流行性感冒的流感病毒以A型为优势毒株,易感患儿的年龄集中在7~9岁之间。  相似文献   
20.
邬颖菲 《新中医》2015,47(2):280-282
目的:观察用中药内服联合护理干预辨治小儿流行性感冒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小儿流行性感冒患者107例随机分2组,对照组52例患儿给予西药磷酸奥司他韦颗粒口服治疗,每天1次,治疗7天为1疗程;观察组55例患儿给予由白虎汤加减而成的中药汤剂口服治疗,每天1剂,并给予患儿针对性护理干预。治疗后观察2组患儿治疗前后咳嗽、发热、鼻塞、乏力等流感症状的改善情况及证候积分的变化情况,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6.9%,观察组92.7%,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患者经治疗后咳嗽、发热、鼻塞、乏力等流感症状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证候积分均有所下降,以观察组的改变程度尤为明显,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以白虎汤为基础方加减而成的中药汤剂功可清热解毒,是解热退烧的有效方剂,联合护理干预流行性感冒惠儿能有效缓解患儿咳嗽、发热、鼻塞、乏力等流感症状,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