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8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4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黄毛楤木化学成分的研究Ⅰ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为寻找降粉活性成分,研究黄楤毛木(Aralia decaisrzeana Hance)的化学成分。方法:用常规的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语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确定为齐墩果酸(Ⅰ),熊果酸(Ⅱ),甘落醇(Ⅲ),蔗糖(Ⅳ),β-谷甾醇(Ⅴ),胡萝卜苷(Ⅵ),楤木酮(Ⅶ)。结论:化合物Ⅶ为新化合物,命名为楤木酮(Aralone)。其中化合物Ⅱ,Ⅲ为本属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Ⅳ,Ⅵ为本种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为寻找降枯活性成分,对黄毛楤木(Aralia decaisneana Hance.)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方法用常规的硅胶柱 层析进行分离,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语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得到42个化合物,本文主要报道黄毛雄木皂苷C的 结构研究。结论黄毛得木皂苷C为一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3.
14.
西藏杓兰中两个新菲醌类化合物的分离与结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西藏杓兰的化学成分。方法用硅胶柱色谱反复进行分离和Sephadex LH-20纯化,并通过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两个菲醌类化合物:西藏杓兰醌A 和西藏杓兰醌B。鉴定其结构为:7-羟基-2-甲氧基-1,4-菲醌(1);7-羟基-2,10-二甲氧基-1,4-菲醌(2)。结论西藏杓兰醌A 和西藏杓兰醌B均为新的菲醌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5.
番茄红素油树脂挥发性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番茄红素油树脂的可挥发性成分及脂溶性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连用技术对番茄红素油树脂的挥发性成分及部分可皂化成分和非皂化成分进行了分析。根据经质谱数据库检索、人工分析并与标准图谱核对,鉴定19种挥发性成分,17种可皂化成分和12种非皂化成分,为了进一步开发天然保健食品及药品的功能因子番茄红素和提高番茄红素油树脂的品质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枇杷叶中三萜酸类成分及其抗炎、镇咳活性研究   总被引:48,自引:1,他引:4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对常用中药枇杷叶[Eriobotrya japonica(Thunb.) Lindl.] 的化学和药效学进行研究,寻找与其功能主治相吻合的有效成分。方法 利用溶剂提取、萃取、柱色谱和化学衍生化方法进行分离,根据化合物的光谱数据(IR,MS,1H-NMR,13C-NMR)和理化性质鉴定其结构;根据其功能主治设计抗炎、镇咳药效学模型,对其萃取部位和所得单体成分进行抗炎、镇咳活性研究。结果枇杷叶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物对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肿胀有明显抑制作用,对枸橼酸喷雾引起的豚鼠咳嗽有明显的止咳作用。从正丁醇萃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三萜酸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Ⅰ),2α-羟基齐墩果酸(maslinic acid,Ⅱ),乌苏酸(ursolic acid,Ⅲ),2α-羟基乌苏酸(2α-hydroxyursolic acid,Ⅳ),坡模酸(pomolic acid,Ⅴ)和蔷薇酸(euscaphic acid,Ⅵ),其中坡模酸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乌苏酸、2α-羟基齐墩果酸和总三萜酸对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肿胀显示很强的抗炎活性;乌苏酸和总三萜酸还对枸橼酸喷雾引起的豚鼠咳嗽有止咳作用。结论枇杷叶中的三萜酸类成分是与其功能主治相吻合的活性成分,其中含量较高的乌苏酸可作为评价枇杷叶药材质量的指标性成分。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木属植物中草本和木本两个自然群进行化学分类学的研究。方法: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木属植物中4种化学成分[neoliguiritin (I), 5,8-dimethoxycoumarin (II), isoliquritoside (III), 8-[(2″,3″)-prenyl]-4′-methoxy-flavone-7-O-β-D-glucopyranosyl-(2→1)-α-L-rhamnopyranoside (IV)],对本属11种植物中该4种成分进行了定量分析。色谱柱固定相为Supelco SIL-LC-18;流动相为40%甲醇—甲醇梯度洗脱,根据4种成分紫外吸收波长的不同而改变检测波长;流速1.0 ml.min-1;4种成分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5600~0.0175) μg,(0.3760~0.0118) μg,(0.2875~0.0090) μg和(0.3090~0.0097) μg,回收率分别为98.92%,98.27%,94.78%和97.41%。结果:木本自然群中香豆精成分含量较高。结论:香豆精为木本自然群区别于草本自然群的特征成分之一。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有植物三叶崖爬藤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我国特有植物三叶崖爬藤的化学成分,为阐明其有效成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溶别提取和硅胶柱层析法进行分离,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讲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a-香树脂醇(a-amyrine,Ⅰ),三十二酸(lacceroic acid,Ⅱ),水杨酸(salicylic acid,Ⅲ),丁二酸(succinic acid,Ⅳ),胡萝卜苷(daucosterol,Ⅴ)山奈酚-7-O-β-L-吡喃李糖-3-O-D-吡喃葡萄糖苷(kaempferol-7-O-(β-L-rhamnopyranosyl-3-O-β-D-glucopyranoside,Ⅵ),没食子酸乙酯(ethyl gallate,Ⅶ),甘露醇(mannitol,Ⅷ)和环四谷氨肽(cyclotetraglutamipeptide,Ⅸ)。结论 9个化合物均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